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暴風身陷風暴

   作者丨繆凌雲

   來源丨野馬財經

“舊愛”翻臉,凍結馮鑫股份

 

7月6日晚間,暴風集團(300431.SZ)發布一則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馮鑫所持4.65%股份被司法凍結,佔公司總股本的0.99%。截至目前,馮鑫持有暴風集團21.34%的股份。

 

上圖為暴風集團公告截屏

對於該部分股份被凍結的原因,公告稱是因為中信資本與馮鑫的股權轉讓合約糾紛。暴風集團相關人士向野馬財經確認,該筆凍結與暴風集團業務沒有關係,而是涉及其它公司股權轉讓合約糾紛,對方以馮鑫所持暴風集團部分股份為財產保全對象進行了凍結。至於具體是哪家公司以及出現了什麽糾紛,該人士沒有透露。

 

頗有意思的是,此次股份凍結的申請方中信資本與暴風集團曾有過多次合作,關係一度十分密切。

 

2015年12月3日,暴風集團就曾公告稱擬與中信資本、平安信託、北京淳信奮進等機構共同投資6.84億元成立並購基金。在此次運作中,中信資本為GP,認繳一萬元,負責基金的管理;北京淳信奮進的GP北京淳信資本則是中信資產旗下私募機構。

 

除了管理、通道上的合作之外,中信資本亦給予過暴風真金白銀的支持。

 

上圖為暴風集團2016年公告截屏

(“中芯銘弈”即現“魔鏡未來”)

2016年1月18日,暴風集團旗下暴風魔鏡進行第二輪融資時,中信資本以8000萬元拿下了5.834%的股份。不過,這8000萬元並非現金,而是債權轉化形成。換句話說,這是一起典型的“債轉股”操作。

 

借錢借成了股東,到底是看好標的未來的發展還是另有它因我們不得而知,但卻可以依稀捕捉到暴風魔鏡近年來的發展軌跡。

 

憑借“VR”的噱頭,暴風魔鏡一度受到資本的熱捧,在自己估值不斷攀升的同時,還曾給暴風集團帶來了3個月內出現39個漲停的驚人神話。

 

然而,熱鬧的“故事、藍圖”之下,卻是財務上的持續虧損。暴風集團2015年半年報顯示其虧損1846.79萬元。自此之後,公司並沒有再披露其財務狀況,但從公告歷年年報可以看出,暴風集團的戰略重心已慢慢轉移至暴風統帥(暴風TV)上來。2016年底,暴風魔鏡還出現了大規模的裁員。

 

上海某私募人士向野馬財經分析,很多股權投資在簽訂時,都會存在大股東回購條款等保障協定,債轉股同樣如此。那麽,當初暴風魔鏡的融資存不存在相關協定,此次股權轉讓糾紛又與此事有沒有關係,上述暴風集團相關人士稱,核心內容以公告為準。野馬財經亦多次撥打馮鑫電話試圖求證,不過均在接通後被掛斷。

 

現金流剛遭深交所問詢

曾與暴風有過緊密合作的中信資本為何凍結馮鑫股權尚不可知。然而,可以看到的是最近暴風的日子不太好過。

 

一方面,股價暴跌,融資艱難。

 

2016年初至今,暴風集團股價一直處於震蕩下跌趨勢。從90元/股(前複權)左右的階段高位到如今的約14元/股,跌幅逾80%。與此同時,截至2018年5月31日,馮鑫所持暴風科技95.35%股份已經質押,佔公司總股本的20.35%。

 

並且,在股價低迷的背景下,暴風集團融資屢屢受挫。2016年8月,集團曾拋出一份20億元的定增方案,2017年1月降低為18.42億元。即便如此,該方案還是於今年5月宣布撤回,最終流產。一個月後,暴風集團再度給出新的定增計劃時,募資額只剩下了5000萬元。

 

當然,集團層面融資不順的情況下,2017年12月8日,其控制子公司暴風統帥獲得了來自東山精密、如東鑫濠兩家機構的8億元投資。

 

另一方面,現金流狀況不佳。

 

2018年5月,深交所針對暴風集團2017年報發出問詢函,現金流即為其中十分重要的關注點。問詢函指出,暴風集團2017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4.93億元,已經連續兩年為負。野馬財經注意到,2018年一季度,暴風集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繼續為負2936.82萬元。

 

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2017年暴風集團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樣為負1.75億元,這是其上市以來首個年度出現該數據為負的狀況。這意味著暴風集團造血能力遲遲沒有起色的同時,補血能力又在大幅下降。

 

除了現金流,暴風集團的綜合盈利狀況同樣值得推敲。雖然2017年暴風集團實現歸母淨利潤5513.93萬元,但是卻以少數股東權益巨虧2.29億元為代價。

 

早在2017年8月《穿透暴風集團淨利潤迷霧》(點擊此處查看文章鏈接)一文中,野馬財經就已經指出,通過對暴風統帥等“控制”子公司收益權與表決權的騰挪,暴風集團(原名“暴風科技”)將很多虧損扔給了暴風統帥的“少數股東”,體現在財報上也就是“少數股東權益”。這些少數股東公司中,有一半左右由馮鑫自己擔任董事長。

 

這一結構,不禁讓人想起當初的樂視網,正是通過對樂視致新“少數股東權益”的處理,將營收留在了上市公司體系內,將虧損倒騰給了“右手”非上市公司,以維持上市公司股價。

 

“小樂視”爭論再現

樂視與暴風,相似的財務調節,相似的互聯網思維,相似的擴張手段,相似的股價走勢圖,以及同樣喜歡勾勒未來,動輒“消滅”、“維度”、“物種”的表述......一直以來,市場總習慣於將二者進行比較,且對於暴風集團是否是“小樂視”有著激烈的討論。

 

譽之者強調成績,主營暴風TV的暴風統帥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3.48億元,同比增長45%,其中成本較低的運營端實現營業收入0.67億元,同比增長370%,且一向燒錢嚴重的電視產品虧損大幅收窄32%。2017年馮鑫放出“兩年內盈利”的豪言似乎實現可期。

 

毀之者則看到風險,正如前文所述,暴風集團現階段的確存在造血能力不足等情況,並在財報的處理上展現了高超的技巧。再加上融資大環境趨冷的黑天鵝,明天會怎樣,終究很難說。

 

如今的樂視已經成為了資本市場的黑洞,暴風集團自然急於強調自己與樂視不同。馮鑫本人在諸多場合表達對這一稱謂的反感,用上過“很苦惱”、“壓力蠻大”、“極其扯淡”一系列表述。暴風集團相關人士亦曾向野馬財經強調,集團有著清晰的戰略規劃與推進節奏,並非盲目的擴張燒錢,而且暴風TV等產品有著很不錯的市場反響,與樂視完全不同。

 

各方的立場與觀點自有邏輯與立足點,任何兩家公司也都有相似及不同之處。當然,市場最核心的關注點還是應該落在企業本身。

 

那麽,暴風集團如今面臨股價低迷、財報遭質詢、實控人股權被部分凍結的尷尬處境,到底是何原因造成?其未來又能否脫離困境,真正走出自己的路線?歡迎在文末留下你的觀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