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任澤平:四次流動性轉捩點的影響及啟示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任澤平 王孟嫫

  導讀

  我們在2019年初提出“否極泰來”“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在2020年初倡導“新基建”,在2020年底-2021年初提出“通脹預期和流動性轉捩點”。研究始終追求客觀理性,觀點一以貫之的鮮明。

  國內,2020年5月狹義流動性轉捩點出現,2020年末廣義流動性轉捩點出現。春節後,海外疫苗加速推進、經濟修複、通脹預期升溫,2月25日十年美債利率衝高破1.5%,創2020年2月以來新高,帶動風險資產估值回調。國內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3月2日郭樹清表示“估計貸款利率會有回升”,前期股市抱團板塊大幅調整。

  2021年關鍵詞:通脹預期、流動性轉捩點,機會來自這裡,風險也來自這裡,所有的經濟形勢、貨幣政策、股市房市債市商品等都圍繞這一邏輯展開。沒有什麽是永恆的,除了經濟周期和人性輪回。經濟周期就是這樣,即使經歷十次百次,她每次還會如約而來。有時你不得不相信宿命,在周期的輪回中,你看到一波一波的年輕人喊“這次不一樣”,其實每次周期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要靠自我救贖。

  摘要

  1、經濟周期有自身運行規律,過熱和滯脹階段先後出現狹義和廣義流動性轉捩點。經濟圍繞長期趨勢運行,但存在短期波動。貨幣政策逆周期調控,從貨幣向信用環節傳導,熨平短期波動。基本面和貨幣政策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短期經濟周期。1)衰退期:產出缺口惡化,通脹下行,貨幣政策放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較弱,對應“寬貨幣緊信用”,狹義流動性向上轉捩點出現;2)復甦期:產出缺口好轉,通脹下行,貨幣政策穩健,實體融資需求回升,對應“寬貨幣寬信用”,廣義流動性向上轉捩點出現;3)過熱期:產出缺口向好,通脹上行,央行收緊流動性,而實體融資需求仍旺盛,對應“緊貨幣寬信用”,狹義流動性向下轉捩點出現;4)滯漲期:產出缺口惡化,通脹上行,央行難以放鬆貨幣,實體經濟需求不振,對應“緊貨幣緊信用”,廣義流動性向下轉捩點出現。

  2、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我們共經歷了四輪典型經濟周期。每一輪周期持續3-4年,大體按“寬貨幣緊信用-寬貨幣寬信用—緊貨幣寬信用—緊貨幣緊信用”順序輪轉。經濟周期輪動,驅動貨幣政策調整,貨幣信用周期輪動,觸發流動性轉捩點,並反作用於經濟運行、大類資產表現。本文我們重點複盤四輪周期中流動性向下轉捩點的成因、影響、表現,並總結經驗規律。

  1)第一次流動性轉捩點:2009年3季度狹義轉捩點出現,2010年初廣義轉捩點出現。2008年末的寬鬆政策刺激下,2009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經濟由復甦轉向過熱,通脹大幅抬升,股價房價大漲。在此背景下,2009年3季度起貨幣政策基調轉緊,央行大幅升準升息,嚴控信貸投向,地產調控升級。伴隨政策轉向,2009年7月至2011年末,R007中樞大幅上行,2010年初至2012年中,信貸、M2增速由前期30%的高位大幅回落至15%的常態水準。貨幣-信用周期向下階段,股債下跌,房價增速放緩。

  2)第二次流動性轉捩點:2012年3季度狹義轉捩點出現,2013年2季度廣義轉捩點出現。2011年以來,非標興起、影子銀行快速擴張,債務杠杆提升,金融風險累積。為治理影子銀行、控杠杆,貨幣政策自2012年3季度起轉緊,央行收緊流動性,抬升資金成本,引發2013年兩次“錢荒”,同時監管加碼,整治非標、調控房市。2012年3季度至2014年初,R007波動上行,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M2增速由16%的高點回落至10%。貨幣-信用周期向下階段,股市分化、債市大幅調整、房價增速放緩。

  3)第三次流動性轉捩點:2016年3季度狹義轉捩點出現,2017年末廣義轉捩點出現。2016年三季度以來,國內經濟企穩,PPI步入上行通道。同時,伴隨前期影子銀行擴張,金融體系無序膨脹,宏觀杠杆率快速抬升。政策重心轉向穩杠杆、防風險,貨幣政策自2016年3季度起轉緊,央行鎖短放長,提升逆回購、MLF利率,資管新規等金融監管政策密集頒布。2016年8月至2018年初,DR007中樞由2.3%波動上行至近2.8%,2017、2018年金融去杠杆、實體去杠杆先後到來,M2、社融增速快速下行。債市大幅調整,房價增速回落,股市由結構分化轉向普遍下跌。

  4)第四次流動性轉捩點:2020年5月狹義轉捩點出現,2020年末廣義轉捩點出現,2021年1月再度確認。2020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回歸潛在增速,通脹預期抬頭,結構性資產價格泡沫,宏觀杠杆率抬升。2020年5月起,貨幣政策從危機狀態回歸常態模式,寬貨幣轉向穩貨幣。狹義、廣義流動性轉捩點先後到來,DR007中樞自2020年5月起持續抬升,社融增速於2020年11月見頂。

  3、歷史總是押著相同的韻腳。複盤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四次典型流動性向下轉捩點,我們發現:1)一輪貨幣信用周期通常持續3-4年,其中貨幣政策收緊階段通常持續1.5-2年,緊貨幣向緊信用傳導存在1-2個季度時滯。2)經濟過熱、通脹抬升、資產價格上漲、宏觀杠杆率上行,往往是觸發貨幣政策收緊的重要原因。3)金融危機後至今,央行操作趨於精細化,結構性工具箱不斷完善,雙支柱框架逐步健全。4)流動性退潮階段,主要資產類別面臨不同幅度調整。債市對貨幣周期高度敏感,股市、房市與信用周期、金融政策關聯緊密。5)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繁榮之後是蕭條,蕭條之後孕育重生。周而複始,周期輪回。萬事萬物都是相通的,我法隻渡有緣人。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放下一切執念,心無所住。

  正文

  1 經濟周期、貨幣信用周期與流動性轉捩點

  經濟周期是有自身運行規律的。經濟圍繞長期趨勢運行,但存在短期波動。貨幣政策逆周期調控,從貨幣環節向信用環節傳導,熨平短期波動。基本面和貨幣政策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短期經濟周期。

  我們分別以貨幣、信用刻畫貨幣政策周期,以產出缺口、通脹刻畫經濟運行,將二者統一到同一個框架下。在短期波動與宏觀調控共同作用下,經濟周期形成四大階段。周期輪動,驅動貨幣政策調整,觸發流動性轉捩點,並反作用於經濟運行、大類資產。

  1)在衰退期:經濟下行,產出缺口惡化、通脹下行。貨幣政策趨松,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較弱,廣義流動性仍然較緊,狹義流動性向上轉捩點出現(轉松),對應“寬貨幣+緊信用”格局,債券表現最為突出。

  2)在復甦期:經濟上行,產出缺口好轉,通脹下行。隨著經濟轉好,企業盈利改善,融資需求提升,廣義流動性提升,廣義流動性向上轉捩點出現(轉松),對應“寬貨幣+寬信用”格局。貨幣政策穩定疊加企業業績改善,股票獲得超額收益。

  3)在過熱期:經濟上行,產出缺口繼續向好,通脹上行。經濟存在過熱風險,央行收緊流動性,貨幣政策趨緊,但是此時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依然旺盛,廣義流動性短期難以回收,狹義流動性向下轉捩點出現(轉緊),形成“緊貨幣+寬信用”格局。商品受益於通脹上行,明顯走牛。

  4)在滯脹期:經濟下行,產出缺口惡化,通脹上行。由於通脹壓力較大,央行難以放鬆貨幣,疊加實體經濟需求不振,狹義及廣義流動性均較緊,廣義流動性向下轉捩點出現(轉緊),形成“緊貨幣+緊信用”格局。現金表現相對優於其他大類資產。

  2 金融危機後的三次歷史典型流動性轉捩點

  21世紀以來,中國貨幣信用周期輪動基本符合上述規律。每一輪周期持續3-4年,大體按“寬貨幣緊信用-寬貨幣寬信用—緊貨幣寬信用—緊貨幣緊信用”順序輪轉。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我們共經歷了四輪典型周期輪動。

  2.1 第一次流動性轉捩點:2009年3季度狹義轉捩點出現,2010年初廣義轉捩點出現

  2.1.1 背景:經濟由復甦轉向過熱,通脹大幅抬升,資產價格大漲

  伴隨金融危機衝擊逐步消退、逆周期政策效果顯現,2009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經濟由復甦狀態逐步轉向過熱,通脹水準大幅抬升。

  為應對金融危機,2008年四季度央行多次降準降息,信貸、M2快速增長。資金面大幅寬鬆,帶動股價房價大漲。

  2.1.2 政策操作:升準升息,嚴控信貸投向,地產調控升級

  伴隨經濟過熱、通脹抬頭,資產價格上漲,2009年3季度起貨幣政策基調轉緊並持續至2011年末。1)2009年7月,央行重啟1年期央票發行並主動引導利率上行,成為貨幣政策轉向的重要信號。2)2009年10月國務院提出,後期政策的立足點之一是“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2010-2011年,央行表示要“促進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回歸、加大流動性回收力度”,貨幣政策基調轉緊。3)2010年1月起,央行進入升準升息通道。

  金融監管政策加碼,控制信貸增長、規範信貸投向,房地產調控升級。1)信貸嚴控,總量上引導信貸增速向常態回歸,結構上,嚴控對“兩高”行業、產能過剩行業及新開工項目的貸款,加大對經濟社會薄弱環節、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信貸支持。2)地產調控升級,“限購、限價、限貸”政策陸續頒布,遏製房價過快上漲。

  2.1.3 流動性轉捩點:2009年3季度狹義轉捩點出現,2010年初廣義轉捩點出現

  2009年3季度,狹義流動性轉捩點出現。自2009年7月貨幣政策轉向以來,R007水準自低點持續上行。2009年7月至2011年末,R007中樞由1.0%大幅上行至近4%。

  2010年初,廣義流動性轉捩點出現。2008年末,資金面大幅寬鬆、四兆刺激政策頒布,推動信貸、M2增速在2009年大幅攀升至30%以上。2010年初至2012年中,信貸、M2增速大幅回落至15%、13%的常態水準。

  2.1.4 大類資產表現:股市、房市、債市均現調整

  股市:前期寬鬆政策下,流動性充裕,股市大漲。但伴隨貨幣政策轉緊,流動性轉捩點到來,股市掉頭向下。2010年初至2011年末,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均累計下跌約30%。

  債市:經濟逐步恢復,逆周期政策逐步退出,2009年初至2011年3季度,10年國債收益率自3.0%的低位波動上升至4.0%。

  房市:2009年的寬信用周期下,房價大漲。但伴隨房市調控升級、廣義流動性轉捩點到來,2010年初至2011年末,房價增速由前期20%的高位水準逐步回落至7%左右。

  2.2 第二次流動性轉捩點:2012年3季度狹義轉捩點出現,2013年2季度廣義轉捩點出現

  2.2.1 背景:影子銀行快速擴張,提升債務杠杆,積累金融風險

  歐債危機衝擊減退疊加2012年上半年寬鬆貨幣政策效果逐步顯現,2012年3季度以來,國內經濟基本面逐步改善,經濟增速有所回升。

  但事實上,2012-2013年經濟並未明顯過熱,非標興起、影子銀行快速擴張,提升債務杠杆,積累金融風險,是促使政策轉向的真正原因。2011年起,伴隨金融自由化浪潮,影子銀行快速擴張,成為信用派生的重要渠道。2012年金融機構“股權及其他投資”餘額增速超60%,帶動M2自2012年4月起觸底回升。影子銀行促進信用派生,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經濟增長。但金融資產脫離監管快速膨脹,抬升宏觀債務杠杆,積累隱性金融風險,成為促使政策轉向的重要原因。

  2.2.2 政策操作:收緊流動性,提升短端利率,整治非標

  為治理影子銀行、控制債務杠杆,貨幣政策自2012年3季度起轉緊並持續至2014年1季度,2013年兩次“錢荒”成為標誌事件。1)2012年7月,央行上調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利率。2)2013年,央行減少公開市場流動性投放,通過抬升短端資金成本,倒逼銀行去杠杆,分別在6月、12月引發兩次“錢荒”。

  金融監管政策加碼,整治非標、調控房市。1)2013年3月,銀監會發文,規定非標資產在理財資產池中餘額佔比不得超過35%,限制非標資產的無序擴張。2)2013年初,國務院先後頒布“國五條”、“新國五條”,地產調控再度升級。

  2.2.3 流動性轉捩點:2012年3季度狹義轉捩點出現,2013年2季度廣義轉捩點出現

  2012年3季度,伴隨貨幣政策基調轉緊,狹義流動性轉捩點出現。自2012年3季度貨幣政策轉向以來,R007水準自低點上行。2012年3季度至2014年初,R007中樞由3.1%波動上行至近5%,並在2013年兩次“錢荒”時期飆升。

  2013年2季度,廣義流動性轉捩點出現。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伴隨緊貨幣向緊信用傳導,M2增速由16%的高點回落至10%,信用擴張節奏明顯放緩。同時,2013年3月至2013年末,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由6.65%的低位水準持續回升至7.2%。

  2.2.4 大類資產表現:股市分化、債市大幅調整、房價增速放緩

  股市:2013年,流動性收緊的大背景下,主機板震蕩下行,上證綜指、滬深300分別下跌6%、8%,但經濟結構調整、投資者偏好小市值公司,創業板表現突出,創業板指漲幅超80%。

  債市:伴隨貨幣政策轉向,10年國債收益率自2012年8月起進入上行通道,並在2013年下半年大幅抬升,由3.4%快速攀升至4.5%。

  房市:伴隨房市調控升級、廣義流動性轉捩點到來,房價增速回落至個位數水準。

  2.3 第三次流動性轉捩點:2016年3季度狹義轉捩點出現,2017年末廣義轉捩點出現

  2.3.1 背景:經濟企穩,通縮結束,宏觀杠杆率持續抬升,系統性風險累積

  2016年三季度以來,供給側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國內經濟企穩,由復甦逐步轉向過熱。工業品通縮結束,PPI步入上行通道。

  2011-2016年,伴隨影子銀行擴張,金融體系無序膨脹,宏觀杠杆率快速抬升,金融風險持續積累。2011-2016年,實體經濟部門杠杆率年均提升12個百分點。影子銀行無序擴張,金融體系鏈條拉長、期限錯配,系統性風險持續積累。

  2.3.2 政策操作:鎖短放長,提升逆回購、MLF利率,金融嚴監管

  政策重心由穩增長向防風險切換,貨幣政策自2016年8月轉緊並持續至2018年1季度。1)2016年8月,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公開市場操作鎖短放長,帶動貨幣市場利率上行,成為貨幣政策由松轉緊的重要標誌。2)2016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把防範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3)2017年初至2018年3月,央行累計提高逆回購、MLF利率30BP,倒逼金融機構去杠杆,打擊期限錯配。

  金融去杠杆防風險的主基調下,宏觀審慎管理加強,監管政策密集頒布。1)2017年3-4月,銀監會開展“三三四十”專項治理行動,整治金融亂象。2)2017年11月發布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2018年4月資管新規正式落地。3)2017年5月,六部委聯合發文,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4)2016年四季度以來,房市開啟新一輪嚴調控。

  這一時期,美聯儲同樣處於貨幣政策正常化階段。伴隨經濟恢復,美聯儲自2014年起退出量化寬鬆政策,2015年末步入加息周期。2015年末至2018年末,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由0.5%提至2.5%。

  2.3.3 流動性轉捩點:2016年3季度狹義轉捩點出現,2017年末廣義轉捩點出現

  2016年3季度,狹義流動性轉捩點出現。自2016年8月貨幣政策轉向以來,DR007水準自低點上行。2016年8月至2018年初,DR007中樞由2.3%波動上行至近2.8%,始終位於7天逆回購政策利率上方。

  2017年末,廣義流動性轉捩點出現。貨幣政策趨緊,金融監管持續加碼,影子銀行規模快速萎縮,信用擴張放緩。2017年,金融去杠杆帶動M2增速大幅回落、債券利率快速上行,但這一階段去杠杆尚未傷及實體經濟,社融增速相對平穩。但2018年,實體經濟去杠杆到來,非標融資大幅萎縮,社融增速快速回落。

  2.3.4 大類資產表現:股市債市大幅調整、房價增速回落

  股市:2017年,金融去杠杆階段,股市分化,流動性向龍頭集中,主機板明顯跑贏創業板,滬深300、創業板指數2017年全年分別漲超20%、跌超10%。但2017年末以來進入實體去杠杆、社融增速快速下滑,股市各板塊均呈現大幅調整,2018年滬深300、創業板指數均跌逾20%。 

  債市:2014-2016年3季度,貨幣政策大幅寬鬆,債券市場經歷了史上最長牛市。但伴隨經濟復甦、貨幣政策轉向,10年國債收益率進入上行通道,2016年末至2018年初,10年國債收益率由2.7%回升至3.9%。

  房市:整體而言,2016年末以來,地產調控趨嚴疊加信用周期下行,房價漲幅由2016年的10%以上回落至2017、2018年的低個位數。結構來看,一線城市嚴監管下需求外溢、棚改貨幣化安置推動庫存去化,二三線房價漲幅跑贏一線,但基本面支撐較弱。

  3 2020年流動性轉捩點:周期的輪回

  3.1 背景:經濟回歸潛在增速,通脹預期抬頭,結構性資產價格泡沫,宏觀杠杆率抬升

  2020年四季度中國GDP實際增速6.5%,經濟回歸潛在增長率,需要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

  通脹預期抬頭,部分領域資產價格泡沫化,需要信用政策邊際結構性收緊。

  2020年受疫情影響,1-4月貨幣政策大幅寬鬆帶動信貸擴張,5月後寬財政成為信用擴張重要力量,寬貨幣與寬財政先後輪動,我國宏觀杠杆率大幅提升。

  3.2 政策操作:慢轉彎,從“寬貨幣”到“穩貨幣”

  階段一:5月以來,伴隨經濟向潛在增速恢復,貨幣政策從危機狀態回歸常態模式,結構性寬鬆與結構性收緊並存。

  階段二:11月下旬,信用風險事件衝擊、人民幣升值壓力下,央行以流動性小幅寬鬆對衝市場擔憂情緒,但一定程度上帶來了流動性寬鬆預期。

  階段三:1月,前期小幅寬鬆引起上海等局部熱點城市房價上漲、通脹預期抬頭、股市火熱、金融機構杠杆率抬升,央行公開市場投放量明顯減少,貨幣政策再次邊際收緊,可以理解為央行對之前寬鬆狀態“糾偏”

  3.3 流動性轉捩點:2020年5月狹義轉捩點出現,2020年末廣義轉捩點出現

  2020年5月起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狹義流動性轉捩點出現。2021年1月貨幣政策再度收緊,轉捩點進一步確認。

  2020年11月社融增速見頂,廣義流動性轉捩點出現,2021年1月社融、M2增速繼續回落,轉捩點進一步確認。

  隨著貨幣政策邊際轉向,資產價格體現了較為明顯的流動性由松收緊的特徵。1)債市自2020年5月起持續調整,已回升至2019年高位水準。2)房市“抱團”上海、深圳、杭州等局部熱點城市。3)2020年下半年以來,股市“抱團”以白馬股為代表的核心資產,2021年春節後,前期抱團板塊大幅調整。

  海外,疫苗推進、經濟修複、通脹預期升溫,2月25日十年美債衝高破1.5%,創2020年2月以來新高,帶動風險資產估值回調。

  4 歷史總是押著同樣的韻腳

  複盤金融危機後的四次典型流動性向下轉捩點,我們發現,歷史總是相似的。經濟運行有自身的規律,經濟周期輪動,驅動貨幣政策調整,貨幣信用周期輪動,觸發狹義、廣義流動性轉捩點,並反作用於經濟運行、大類資產表現。

  從周期長度來看,一輪貨幣信用周期(“寬貨幣緊信用-寬貨幣寬信用—緊貨幣寬信用—緊貨幣緊信用”)通常持續3-4年,其中貨幣政策收緊階段通常持續1.5-2年,緊貨幣向緊信用傳導存在1-2個季度時滯。

  從背景來看,經濟過熱、通脹抬升、資產價格上漲、宏觀杠杆率上行,往往是觸發貨幣政策收緊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以前,政策收緊的目的多為防止經濟過熱、管理通脹預期,但2014年以來,伴隨經濟增速換擋、內生增長動能下降,金融穩定目標的重要性提升,穩杠杆防風險多次成為觸發貨幣政策收緊的主因。

  從貨幣政策操作來看,金融危機後至今,央行操作呈現四大特點。1)貨幣政策工具箱日趨完善,央行操作趨於精細化。2)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不斷豐富。3)雙支柱框架建立,宏觀審慎管理制度逐步健全。4)在貨幣政策收緊階段,政策態度可能出現短期反轉(通常持續1-3個月),但短期噪音並不影響周期性力量。

  從大類資產表現來看,流動性退潮階段,主要資產類別面臨不同幅度調整。債市對貨幣周期高度敏感,緊貨幣階段,經濟恢復、寬鬆政策退出,債市通常面臨大幅調整。股市、房市與信用周期、金融政策關聯緊密。信用周期下行、金融監管趨嚴階段,股市房市面臨調整。

  (本文作者介紹: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