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雙十一”想狂歡?沒那麽簡單

預售、滿減、分享

精打細算掐點領券

……

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早已經打響

一不留神就被虛假低價忽悠

買一件商品要集齊五六種優惠券

優惠簡訊轟炸手機被塞滿促銷資訊

……

狂歡的購物節為何讓人憂

1

優惠條件悄悄“變臉”

虛假降價現象普遍

“本來今年打算囤點辣椒面和油潑辣子,結果打開某旗艦店,生氣了!”10月22日,豆瓣一網友發帖抱怨。截圖顯示,某品牌天貓旗艦店預售價格三袋55元的油潑辣子此前隻售22.8元。一時間,網友紛紛跟帖,曬出“雙十一”價格“不降反升”的商家。

“9月份梳子兩把160元,現在110元一把。”“點名某服裝品牌女式羊絨衫,今年提前加了購物車,眼睜睜看著它從499元變成了599元!”……被網友點名的品牌包括美妝護膚、寵物食品、衣鞋箱包、日用品等品類,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家知名品牌旗艦店上榜。

除了價格上升,今年“雙十一”商家行銷或還存在欺詐行為。微博網友“波比愛吃奧利奧”發帖稱,某知名消毒液品牌“雙十一”預售時悄悄“變臉”優惠限制,為此消費者們自發成立了維權群。

據介紹,該產品10月20日零點開始預售,起初商家宣傳前一分鐘免定金,未標明其他限制條件;19日23:53分,宣傳文案上出現了“限前2000名”縮小模糊的文字。20日零點一過,該品牌的促銷文案迅速改變,“2000名限額變得清晰,字體變大”。

“這種掐點篡改行銷網頁文案的方法,嚴重誤導消費者。”網友張小姐表示,她曾就此向天貓、12315投訴。或許因為投訴者眾多,此前在提出投訴要求後,客服會直接給退款通道。

但隨後,部分網友收到了拒絕提前退定金的通知,要求“雙十一”當天付完尾款後再一並申請退款。有網友猜測,品牌此舉是因為其開通退款通道後,預售量一度從20多萬降至13萬所致。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

先漲價再打折或降價,屬於典型的價格欺詐行為。《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規定,以虛假的“清倉價”“拋售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或者服務,屬於欺詐行為。

2

廣告“轟炸”不停歇

過度行銷令人“審美疲勞”

“親愛的會員,您有雙11超級紅包等待抽取……”夜裡1點,上海黃女士依然收到了“雙十一”的簡訊廣告。“從10月20日開始,就不停收到商家的‘雙十一’廣告,回復‘退訂’是最近做得最多的事情。”

離“雙十一”到來尚有一周,但廣告已先行“轟炸”好幾輪。簡訊、電話、彈窗……促銷廣告以各種形式密集“攻佔”消費者的視覺、聽覺和資訊獲取的管道太空,令不少人抱怨“不勝其煩”。

▲“雙十一”簡訊

“只要是購買過的商家,似乎都要給我發一條簡訊。最不解的是有一些旗艦店,我既沒有買過商品也沒有收藏關注,卻依然收到了‘雙十一’預售簡訊。”黃女士感到很納悶,“到底是誰‘出賣’了我的手機資訊?”

在朋友圈,一條抱怨電腦瀏覽器“雙十一”彈窗廣告防不勝防的帖子引得好友紛紛表示“同病相憐”;打開微博輸入“雙十一廣告”,網友對於鋪天蓋地、無孔不入的廣告行銷不斷“吐槽”。

▲“雙十一”彈窗廣告

“廣告本身沒有問題,它可以讓買家與賣家間的資訊屏障被打通,但是‘度’的把握確實值得商家去思考。”從事品牌行銷的韓經理認為,一方面對於商家,“雙十一”幾乎是全年衝銷量的最後一搏,勢必會拿出不少預算來進行行銷推廣,預算大多也是年年加碼;另一方面對於消費者,走過十年的“雙十一”,人們對於它的熱情與期待已難比當初,“加碼的行銷與漸褪的熱情相撞,自然就有了‘疲憊感’。”

3

天天都是購物節

沒新意少誠意實惠也變味

“雙十一”和“618”全年不缺貨,“品牌節”和“品類節”輪番不停歇。在越來越密集的購物節背後,究竟是消費者得實惠還是商家享收益?

“想買相機,就有‘相機節’;想看看烘焙,一搜,‘家裝生活節’……國內這是天天過節呢。”從新加坡回國休假的彭小姐感歎。

各類購物節層出不窮,對消費者的考驗也越來越高。你需要眼觀六路,搜集全所有的優惠券和購物紅包,還得耳聽八方,了解清楚節前節後的商品真實價格,同時還面臨著24小時不停歇的優惠資訊轟炸。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指出,不同的優惠方式玩法越複雜,對商家越有利。

“複雜的規則可以將消費者一分為二:願意費時了解的消費者可以節省開支,不願研讀的則原價購買,充分拉高了利潤。此外,可以避免價格的絕對透明,還能轉移注意力,讓消費者忘記自己的心理價位。”蒙慧欣說。

陳音江表示,消費者追求實惠,經營者追求利潤,實屬正常的交易心理。但經營者不能為了利潤,簡單粗暴地製造各種促銷噱頭,利用虛假促銷手段欺騙消費者,或通過不誠信甚至違法的手段,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與其成天琢磨各種促銷花樣,還不如把心思好好用在提升商品和服務品質上。”陳音江說。

專家建議,商家應誠信守法經營,讓購物節徹底告別不合理的低價傾銷和虛假促銷,同時也應當以更理性、規範的方式開展購物節,並實現線上線下的協調統一,達到分流目的。

網友評論

算術題太麻煩

小編決定

還是做個“編外人員”吧

閱讀

推薦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綜合新華視點

編輯/裴瑩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

來潛個水,有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