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美行業發展迅猛 用藥安全和機構資質問題堪憂

隨著消費水準的提高和審美觀念的提升,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美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對“顏值”的熱切追求,直接帶動了醫療美容行業的發展,中國的醫療美容市場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但與此同時,醫美行業也頻遭消費者投訴。

7月15日,新浪黑貓投訴平台聯合新京報智慧城市研究院聯合發布的醫美行業投訴情況報告顯示,虛假宣傳問題佔比14.04%、欺騙消費者問題佔比為20.64%。

那麽,醫美行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消費者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工人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快速崛起的“顏值經濟”

今年28歲的崔瑛是北京國貿附近一家公司的公關經理。她表示,這份工作不僅需要足夠的業務能力,出眾的外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城市的職場中,漂亮女孩往往機會更多。”

醫療美容是崔瑛和姐妹們經常討論的話題。最近一年,她不但開了眼角,還幾乎每隔幾個月就要打一次“水光針”和瘦臉針,平均每個月在醫療美容上的花費近萬元。

如今像崔瑛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他們希望通過醫美手段,讓眼睛更大、鼻子更高、臉部更瘦、皮膚更光滑。

更美App發布的《2018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正規醫美市場規模高達4953億元,大部分省份的醫美機構數量以超過10%的年增長率快速增加。第一財經數據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顯示,醫美用戶中,59%的人群為90後,22%為80後。

當下正值暑期,張熙的醫療美容機構迎來了不少學生客人,有些還是家長帶來的。

“最近幾年,我們接待的客戶年齡段在逐漸減小。80後、90後更願意把錢花在把皮膚變好、變年輕上,95後、00後則傾向於‘改變形狀’。不少學生都是來做‘鼻綜合’,因為這個恢復起來需要時間。還有些是做紋眉、割雙眼皮,一般不會‘大整’。” 張熙說。

“不出醫療事故就沒人舉報”

醫療美容雖然能讓人變得更美,但其背後卻隱藏著不少不安全因素。有業內人士表示,醫療美容不僅涉及水光針、美白針、瘦臉針這類風險較低的注射類產品,還涉及鼻綜合、眼綜合等需要“動刀”的高風險領域,一旦處理不當,輕者整容變毀容,嚴重的可能會危及生命。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類產品有相當一部分是假貨和水貨。這些假貨和水貨未經過食藥監部門的審批,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注射類產品有的會對年輕女性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張熙表示,美白針裡的成分含有維生素C和氨甲環酸,而氨甲環酸可能會引起年輕女性閉經,大量補充維生素C則會引起腹瀉、凝血等問題。

此外,伴隨著醫療美容的升溫,社會上的私人醫美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不少是沒有資質的小作坊。新浪黑貓投訴平台聯合新京報智慧城市研究院發布的報告則顯示,醫美行業巨大的缺口,也使得很多非法執業的“醫美醫師”趁機渾水摸魚,經過短短幾天培訓就敢給消費者打針。

“自從2017年國家開始整頓醫美行業,像我這樣的工作室就成非法機構了。”醫美從業者李文對記者說。但即便如此,如今李文的工作室還是從幾十平方米的小房子搬進了200多平方米的高檔複式公寓裡。

記者走進她的公寓,二樓是她的住所,一樓是工作室,三個房間裡擺放著幾台設備、醫療床和一些醫療用具。李文還雇了兩名“護士”配合她的一些工作。

李文表示,從業多年來積攢了不少客戶,現在不敢打廣告宣傳,新客戶都是朋友介紹過來的,而自己的店之所以“堅挺”,是因為進貨渠道好,“不出醫療事故就沒人舉報”。

存在霸王條款、退款難等問題

除了安全問題,醫美行業的消費投訴也居高不下。記者瀏覽新浪黑貓投訴平台發現,截至7月16日,相關投訴共有390個,涉及霸王條款、退款難、涉嫌虛假宣傳、涉嫌亂收費等。

北京消費者小蕾告訴記者,今年1月16日,她在新氧美容App上花了1556元預約了某醫療美容機構的大腿環吸項目,總共花費1.5萬元,但做完這個項目之後發現完全沒效果,還留了一大堆疤。於是她就在App裡面發表日記,如實描述了自己的經歷。

此後,小蕾向美容機構索賠,但是機構表示必須刪除日記之後才能退款。此後,小蕾向新氧美容要求先行賠付,但遭到拒絕。

記者注意到,新氧美容App上,關於“先行賠付”的介紹是:用戶通過新氧平台購買變美項目,因機構服務導致用戶權益受損,在直接要求機構賠付未果的情況下,用戶有權按平台規則向新氧發起針對第三方的投訴,並申請“先行賠付”。

但記者從聊天截圖看到,新氧客服方面給小蕾的回復是,“先行賠付”是鑒於機構拒絕賠付的情況下,新氧申請扣除機構的保障金給消費者賠付。但目前機構可以賠付,只是小蕾和機構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所以無法申請。

“難道我不刪除差評日記就不給我退款,我的日記都是真實反映我的手術情況的啊!”小蕾說。

此後,小蕾經過多次向有關部門以及新浪黑貓投訴平台投訴,才最終退款成功。“雖然花的錢要回來了,但中間忍受了很多痛苦,疤痕也是無法逆轉的,而且腿圍完全沒變化,真是後悔做了這個項目。”小蕾有些懊悔地說。

避免被愛美蒙蔽雙眼

“一般情況下,醫美小作坊的所謂整形醫生是不具備醫生資格證書和醫生執業證書的,而且所出售產品、醫療器械等大多是不合格、不衛生的問題產品,所提供的整形服務大多不具有成熟的技術含量。”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趙良善律師對記者說,消費者在注重審美的同時,也應當擦亮眼睛,識別小作坊可能存在技術欠缺、無證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風險,避免因愛美蒙蔽雙眼,去嘗試一些三無產品,最後反受其害。

趙良善建議:“消費者不要盲目跟風、貪圖便宜或者盲目追逐審美潮流。在有整形需求時,一定要選擇正規機構及具有資質的醫生,學會自我保護。避免因為自身過錯有意或者無意誤入騙局,最終得不償失。”

如果在醫療美容過程中出現意外,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呢?趙良善提醒消費者,對接受的醫療美容服務項目的價格要進行事前了解,並索取和保存好消費票據、就診病歷、診斷證明、後台聊天記錄等能證明雙方醫療服務關係的證據,及時跟平台或者機構協商,協商不成,可以向消協組織或者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