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一不留心,魔爪已伸向你的孩子”

導讀

近日,上海一企業家猥褻女童案引起輿論廣泛聲討,據統計, 2018年媒體曝光兒童性侵案例317起,受害兒童多達750名,同時還存在大量未被發現的“性侵黑數”。

性侵罪犯什麽樣,如何保護孩子,孩子遭遇性侵怎麽辦?這已成為家長和公眾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為此,半月談記者採訪了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第七檢察部主任王翠傑。王翠傑從兒童性侵案例特徵、家長的預防及處理、以及社會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層面進行了專業解答。

“兒童性侵”知多少

法律層面最早對未成年性侵的針對性法規,是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警察部和司法部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並發布的《關於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該意見第一次對性侵犯罪進行明確的界定,除了社會較為熟知的強姦罪,還包括強製猥褻,侮辱婦女罪,猥褻兒童罪,還有組織強迫賣淫罪,介紹引誘容留賣淫罪等。

近年來以取消嫖宿幼女罪為代表的相關法規的改進與完善,也表明了國家嚴厲打擊性侵害未成年犯罪,對未成年人實施全面保護的立法態度。根據已經曝光的性侵案例與多年辦案經驗,王翠傑也對兒童性侵犯罪特徵進行了概括。

“你一不留心,魔爪已伸向你的孩子”

遭受性侵的未成年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陪伴,祖父母輩老年人的照顧更多是給他們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精神溝通相對薄弱,性教育更是處於真空狀態,一旦受害他們便孤立無援,無處求救。一旦對性侵形成適應,會造成他們對自我與他人生命的漠視,甚至造成受害人向加害人的轉變。

除此之外,離異再婚家庭在遭受性侵的孩子當中也佔據了較高比例。類似家庭組織情況下,父母容易忽視孩子生活,缺乏必要的精神交流,都會給罪犯留出可乘之機,部分危險甚至來源於重組家庭中的繼父角色。此外,性侵案例還存在低齡化特徵,缺乏防範意識、父母監護缺位的未成年群體容易成為目標被罪犯鎖定。

“我給你糖,跟我走吧”

熟人作案是未成年性侵作案者的主要特徵之一,包括老師、鄰居、親屬、培訓機構人員,以及司機、小區保安等角色,甚至大部分都是極具親和力的好人形象。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對之不具備足夠的防備心理。他們利用具備接觸未成年的便利機會,通過哄騙、關愛、誘導等方式將其引誘到偏僻區域或家中實施性侵害。

除了熟人作案以外,王翠傑表示,以往辦案過程中的犯罪分子具有中老年化特徵,且作案具有一對多、計劃性、反覆性等特徵。作案過程中一般會有多名未成年作為目標,有目的有計劃進行誘騙性侵,一旦得手,罪犯也會通過恐嚇要挾等方式要求被害兒童維持性侵關係。如果沒有及時告知父母,這些孩子會長期受到侵害。

“風險可能躲在手機裡”

網絡的不斷發展為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條件,催生了新的性侵形式——網絡性侵,也成為兒童性侵一大隱患。

一類是約會型性侵,表現為少男少女網絡交友約會過程中由於缺乏必要的性知識,或因網絡展示偏差導致的錯誤認知,在不知情情況下觸犯法律的行為。另一類則是利用網絡實施性侵犯,表現為採用脅迫手段讓對方拍攝照片等類似猥褻行為,或利用對方照片威脅對方與自己發生性關係等。

雖然部分行為不存在物理接觸,但犯罪分子為了滿足自己的性刺激,嚴重傷害了被害人的人格尊嚴和心理健康,也屬於犯罪性侵行為。

“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可不嫌你的孩子太小”

“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可不嫌你的孩子太小”,中國父母對“性”的諱莫如深造成了孩子的知識空白,為兒童性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而將性知識學習寄希望於少數普及性講座,也不足以為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屏障。因此,父母在兒童性教育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王翠傑表示,在轉變原有觀念基礎上,父母應當根據不同年齡段,或利用兒童性教育相關書籍,或通過討論電影動畫的相關情節,幫助孩子確立隱私觀念,建立必要的防範和保護意識,學會識別並拒絕危險動作,防患於未然是對兒童最好的保護。

同時,父母應當提高警惕意識,識別並規避性侵風險。基於既有性侵案例特徵,監護過程中盡量避免外人與孩子單獨相處,不要輕信熟人托付照顧孩子,對特殊群體應特別注意,警惕好人形象騙取信任的作案心理,以免造成親手將孩子置於危險境地的悲劇。

此外,與孩子建立心理親密的親子關係也至關重要。保證一定的親子溝通時間,同孩子建立足夠信任,可以幫助父母在孩子能遇到特殊情況時及時被告知。王翠傑特別指出,受空間距離限制,留守兒童的父母應充分利用現代通訊設備,保證與孩子的心理親密。

接納與傾聽:危險發生後及時保護

如果不幸已經發生,家長應當如何保護孩子?被性侵兒童父母在面對事實後很容易陷入驚慌憤怒之中,對孩子的指責、質疑甚至急迫詢問都容易造成孩子情緒惡化,造成長時間的心理陰影。這種情況下父母需要做到接納並信任孩子,克制情緒、傾聽並引導孩子敘述完整事實,向孩子明確“這不是你的錯”,做好心理疏導,防止孩子情緒惡化。

其次,確認性侵事實後家長應當及時求助警察或檢察機構,並保留好證據,例如內褲不要清洗等。王翠傑建議,家長不要與性侵罪犯正面對質。因為沒有充分準備情況下進行對質,會提示罪犯銷毀作案證據。此外向有關部門及時求助,有助於對受害兒童盡早心理乾預,恢復心理創傷。

傷害造成之後並不是不可逆的,王翠傑分享了辦案過程中的心理愈傷成功案例,指出家庭是自愈的核心力量。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是幫助受害兒童走出心理陰影的良藥,能夠最大程度降低性侵給兒童造成的傷害。對孩子的心理創傷修複,父母應給予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兒童防性侵,我們在行動

類似案件的不斷曝光,引起了全社會對於兒童性侵的關注,也推動了相關制度的改進與完善。王翠傑介紹,目前對於兒童性侵案件的辦理已經逐步引入一站式服務模式,確保警察、檢察機關、社工、醫生、專家同時介入,一次性完成對受害兒童的調查取證,避免造成二度傷害。

與此同時,浙江、廣東部分地區業已開始試點建立教師、保安、司機、培訓機構等兒童相關職業的從業信息庫,通過共享信息的方式對具有相關犯罪經歷人員實施從業禁止,達到降低兒童性侵風險的效果。隨著不斷推進落實,試點地區的相關政策也有望推廣至更多地區。

王翠傑最後提到,一些社工組織的成立與加入對於向偏遠地區留守兒童普及性教育、生命教育具有特別的意義,隨著制度進一步完善,將此類知識納入基礎教育也是大勢所趨。而作為普通公民,應當科學理性對待兒童性侵案件,以防止輿論再次中傷受害人。

來源:半月談

作者:郭豔慧 張婉禕

主編:孫愛東

編輯:鄭雪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