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讓醫療健康插上「互聯網之翼」

——銀川市「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側記

沈 陽

銀川「互聯網+醫療」產業基地

隻用一部手機,就能夠完成從掛號繳費、信息查詢到在線支付的全過程;偏遠地區的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接受大城市三甲醫院專家的遠程會診……2018年是銀川市「互聯網+醫療健康」加速落地的一年。

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複支持寧夏建設我國首個「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區。寧夏開展了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發展,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規範應用。作為寧夏的首府城市,銀川市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進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讓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遠程會診:家門口輕鬆問診名醫

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顯眼處就有遠程專家門診,方便群眾就醫診療。

71歲的金大爺是遠程診療的受益者。老人的兒子說,父親因消化系統疾病曾經去北京治療,先後到301醫院、協和醫院及河北燕達醫院就診。受病痛折磨和旅途勞累,金大爺非常虛弱,只能吃點流食維持身體機能。後來,老人回到本地就醫,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的指導下,與北京大醫院專家進行遠程會診,省去了奔波之苦。

2018年8月9日下午3點半,家住永寧縣的楊女士如約來到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在腫瘤內科主任陳素瓊的陪同下,通過遠程專家門診見到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科主任醫師、教授崔恆,諮詢了自己的病情。楊女士67歲,患有卵巢癌,由於病灶比較大,且多次化療後已經出現耐葯傾向,本地醫生給出的方案她有些猶豫,想去北京求醫。在親戚的介紹下,楊女士得知銀川有個「全國專家銀川會診中心」,可以通過網路與北上廣的醫療專家視頻問診,不需要拖家帶口到北京去,於是她預約了北京專家崔恆。在詳細了解楊女士的病史後,崔恆為她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這下我心裡就有底了,按照專家的建議好好治療。雖然專家掛號費有點貴,但比跑一趟北京要劃算得多,遠程專家門診對我這樣的病人真是幫助太大了。」楊女士說。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馬曉飛告訴記者,遠程專家門診平台由「好大夫銀川互聯網醫院」搭建,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依託的落地醫院,可以與互聯網醫院北上廣等1.5萬名主治醫師連線,開展遠程會診。患者需在醫院檢查化驗,有需要再預約。如果需要手術,專家會到銀川醫院來做。寧夏的優質醫療資源較大城市明顯欠缺,這兒遇到的疑難病例,最後都要去北京等地看病。到北京看病,一個病人得找一兩個人陪著去,有交通成本、住宿成本、誤工費,非醫療支出非常大。現在把北上廣的專家請過來遠程會診,很多人就沒必要跑出去了。「寧夏率先探索『互聯網+醫療健康』,有助於彌補寧夏地區醫療力量的不足。曾經醫療資源落後的寧夏已經站在了中國醫療制度改革的前沿。」馬曉飛說。

「好大夫在線」是第一批落戶銀川的企業,其申報的「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於2016年12月以備案形式獲批《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截至目前,銀川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先後對接互聯網醫療企業100餘家,共與平安好醫生、安翰科技、零氪科技等38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共有28家互聯網醫療企業以備案形式獲批《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在銀川備案註冊的醫生總數已達3萬名,日均活躍量9457人/次,累計服務全國患者1000多萬人次,服務銀川患者100多萬人次。

服務下沉:實現區域診斷同質化

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門診大廳一側,一個名為「銀川市遠程影像診斷中心」的小廳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在這裡,一個個標著號的座位上,幾十名醫生正在聚精會神地看片子。「這些片子都來自銀川市下屬的各縣市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等。」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馬曉飛介紹說,銀川市62家鄉鎮醫院、社區醫院、企業醫院、縣醫院的影像都通過網路匯聚於此,需要他們迅速作出診斷。許多基層患者的各類影像片子,都可以在線獲得三甲醫院的醫生實時診斷,不需要特意跑一趟銀川。

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門診室內,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杜秦川正在接診。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一場遠程視頻門診,患者是400多公里外固原市彭陽縣一個患有頭痛症的9歲男孩。

「當地醫院傳上來的腦電圖、CT,我提前都看過了。視頻門診的時候把孩子也帶過來了,我現場就能做一些檢查。」杜秦川對視頻門診表示肯定,「這和現場看病沒什麼區別,如果當地醫生操作手法不對,我還可以指導他們做檢查。」

這種突破時空限制的新型門診模式已成為寧夏很多醫院的工作手段。

2018年8月6日,寧夏電生理遠程診斷中心負責人余新燕接到一則緊急求助,遠在300多公里外的固原市人民醫院一名新生兒心跳呼吸暫停,伴有高鉀血症,緊急做了心電圖,但當地醫院沒有會讀心電圖的專業診斷醫師,請求寧夏電生理遠程診斷中心遠程給予幫助。余新燕第一時間協調中心資深診斷醫師代勤遠程讀片,在5分鐘內出具了診斷報告,立刻通過網路反饋至固原市人民醫院,並根據診斷結果指導現場醫護人員用藥實施救治,孩子成功甦醒。

「2013年,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全區率先探索遠程心電診斷模式,成立了遠程電生理診斷中心,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專業的心電圖診斷、24小時心電監測等服務,解決基層診斷醫師短缺或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得到三甲醫院專家的診斷服務,減少漏診誤診,提高基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余新燕向記者介紹,2017年,這項工作得到患者和政府的一致好評,被正式授牌為寧夏電生理遠程診斷中心,服務異塵餘生範圍進一步擴大,和區內外近200家基層醫療機構互聯互通,包括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民營醫院,基層醫療機構覆蓋率達到93%。診斷量已經從剛開始的每年700份病歷增長到了現在的每天1000多份病歷,累計完成19萬份心電圖診斷,平均5分鐘內即可向基層部門發送診斷報告。

據了解,與此類似的還有成立於2017年的寧夏遠程影像診斷中心,目前連接各級醫療部門51個,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DR、CT和MRI的遠程閱片會診,20分鐘內即可完成影像的上傳、診斷、發送報告的全過程,已累計書寫報告3萬餘份。銀川遠程睡眠監測中心、銀川遠程癲癇監測中心、銀川遠程病理診斷中心、銀川區域醫學檢驗中心於2018年10月已經投入使用,將三甲醫院的優質診斷資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了基層,實現了區域診斷同質化。

有效監管:讓數據使用有法可依

互聯網醫療作為新生事物,缺乏有效的監管方式是其短板。2018年5月,銀川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根據互聯網診療行為數據留痕的特點,搭建了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互聯網醫院監管平台,從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後追溯三個方面,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對互聯網醫院進行在線實時監管,保證了互聯網醫院線上診療的安全合法性。

事前提醒是監管平台針對互聯網診療平台的運營合規性備案信息進行實時核對監管,對各企業管理流程的缺失、遺漏、不符實等信息進行標註提示,對醫院資質、醫生備案、醫生職稱等17項指標進行監控。事中控制是互聯網醫院監管平台針對診療行為中的在線問診、處方、轉診等核心業務進行實時監控,對於處方書寫規則、超量處方、大額度處方、毒麻藥精神藥品限制等46個指標規則項進行實時管控。監管平台可以對互聯網診療平台的每一張處方、醫囑進行實時檢查。

銀川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局長王川告訴記者:「在開具電子處方時,監管平台直接對簽約醫師的身份進行驗證,確保給患者提供服務的醫師和簽約備案的醫師是同一人。此外,平台還能對互聯網診療過程中的業務數據不完整、既往病例不全等問題發出提示,謹防誤診漏診行為。」

事後追溯是互聯網醫院監管平台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互聯網醫療機構的在線問診、分診、開具處方、會診、病曆書寫、藥品配送等環節進行監管,通過分析每個環節的數據、痕跡,事後對互聯網診療平台的診療行為進行全程追溯。在監管平台上,科室、醫生、用藥情況、診療時間等多個維度的診療行為都納入到了實時分析中。

作為互聯網醫院監管平台的技術提供方,北大醫信區域醫衛信息系統產品部副總經理柳春楊介紹說:「銀川市各互聯網醫院平台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每家各有不同,服務平台採用了不同的架構和服務模型。互聯網醫院監管平台需要實時監管各個互聯網醫院的業務,對於醫療數據,要滿足安全、隱私保護的需求,同時還要保障數據交換平台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以適應不斷變化和新增的業務功能。」

據悉,互聯網醫院監管平台從2017年底試運行開始,已對接簽約機構14家,對各互聯網醫院已開展業務數據全程跟蹤查驗。同時,對於申請中的互聯網醫院提前進行數據整合的開發調試,指導新加入的互聯網醫院完善數據記錄,並在業務合規性、易用性方面逐步進行了完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