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ASLD快遞 | 腫瘤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的安全性報告:相關性肝損傷評估

播放GIF

編者按: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炙手可熱,其中以免疫檢查點抑製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為代表的抗癌新葯已證實在多種腫瘤患者中有效。然而,ICI的安全性研究尚需要進一步證實。有研究報導,ICI可導致肝損傷,並且可能需要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製治療,這無疑像是籠罩在心頭的一片烏雲,讓人有不安之感。在第69屆AASLD年會上,美國休斯敦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Ethan D. Miller教授報導的一項研究表明,應用ICI治療的肝癌患者發生嚴重肝臟毒性罕見,一旦發生,多數患者停止ICI治療,沒有患者發生肝衰竭。

「許多癌症患者應用ICI治療,一小部分可發生ICI相關性肝損傷,然而,關於如何最佳診斷和管理這些患者的數據有限。」 Miller教授介紹說,美國休斯敦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大型回顧性隊列研究,對2010年1月-2018年3月,接受ICI治療,包括應用針對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4(CTLA-4)、程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體(PD-1/PD-L1)藥物治療或聯合治療的成人腫瘤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應用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水準升高[ALT為5-20倍正常值上限(×ULN)或> 20×ULN]定義中度或重度肝臟毒性,從患者開始應用ICI治療,隨訪至發生死亡或最後一次就診,對ICI相關性肝損傷患者的臨床特徵、治療和轉歸進行評估。

研究期間,5762例患者接受ICI治療,僅1.7%(100例)的患者發生中度(85例)或重度(15例)肝毒性,61%為男性,85%為白人,平均年齡為60歲。其中,29例患者為轉移性肝癌,7例為脂肪性肝病,1例為慢性HBV感染。平均輸注3次ICI後,發生肝毒性,從開始應用抗-CTLA-4、抗-PD-1/L1或聯合治療,至發生肝毒性的平均間隔時間分別為57天、85天和56天,報告與ICI相關的其他副作用包括皮膚、內分泌和肺部等副作用。只有5例(5%)患者發生黃疸,包括2例重度肝毒性患者。67例發生肝毒性的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聯合或未聯合應用霉酚酸酯治療。

接受免疫抑製治療和未接受免疫抑製治療的患者相比,ALT水準恢復至< 3×ULN的平均時間分別為(29±21)天和(24±23)天。69例(69%)患者中止治療,31例患者於肝毒性緩解後重新應用ICI治療,25例接受針對PD-1/L1的治療,7例(28%)複發肝毒性,6例接受針對CTLA-4的治療,1例(17%)複發肝毒性。

分析表明,肝臟毒性的嚴重程度與接受ICI的種類無關(P=0.83),與之前存在基礎肝病也無關(P=0.58),總計有36例(36%)患者死於各種原因,包括2例患者死於和ICI肝毒性無關的肝衰竭。

「在發生顯著的ICI相關肝臟毒性的患者中,我們沒有發現肝衰竭病例,還見到某些病例可以重新安全地接受ICI治療,」Miller教授說,「我們肝病醫生期望和腫瘤科醫生共同開展前瞻性研究工作,更加明確如何預測、識別和管理ICI肝毒性,從而使患者在肝損傷最輕微的情況下,從ICI治療得到最大受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