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宜陽縣:寫綠色詩篇 展富美長卷

建設“富美宜陽”的總目標,堅持“工業主導、農業調優、城鄉統籌、旅遊帶動、民生改善”五大發展路徑,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工作。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281億元,增長8.8%;三產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50%、達到56.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6.8億元,增長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44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292元,分別增長9.5%和10.9%,經濟社會穩健前行,“富美宜陽”實現高品質跨越發展。

宜陽縣

1 水綠交融生態新城

河流是城市的血脈。圍繞洛河,宜陽縣穩步推進“洛河為軸、5渠為輔、10條水街、8個人工湖”的“1518”水生態工程,構建“洛河東西貫穿、湖渠南北對流”的環城循環水系,實現河、渠、洛河支流、人工湖相連的80平方公里全景水生態。洛河新貌使宜陽煥發了“新容顏”,建在洛河岸邊的皮劃艇訓練基地,成為第十三屆全運會除天津主賽場之外的唯一分會場,代表宜陽走向全國。

趙玉鵬回憶,他小時候洛河河水清澈、水草豐美。後來濫采亂挖、排汙不當,讓洛河岸邊荒草叢生、垃圾遍地。現在,洛河上建起八級橡膠壩,形成8級首尾相接共1.15萬畝的水面,蓄水量達到了1800萬立方米。兩岸51公里大提上,22個廣場,260種花卉綠植,4800畝綠化面積,加之近900公頃城市綠地,2.18萬畝的香鹿山省級森林公園形成15公里綠色長廊,5000畝錦屏山生態園綠意盎然,城區綠化覆蓋率38.9%、綠地率34.6%,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6%,林水交融共同呈現“城在山水間,家在綠深處、人遊畫圖中”的盛景,也為宜陽贏得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中國最佳鄉村旅遊目的地等榮譽稱號。

2 轉型發展產業興城

趙玉鵬的大兒子就職於中天綠色構件公司,近期,一批剛下線的地鐵盾構管片完成測試,將用於洛陽地鐵項目建設。而他的老伴兒汪秀梅退休前,可是當年縣裡最熱門的好企業化肥廠的職工。從化肥廠到盾構機,宜陽縣把工業轉型文章寫了四十年。

該縣把“221”產業定位作為主攻方向,巧做“招商+”文章,把開放招商與培育壯大新興主導產業、優化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盤活現有閑置資源和實現精準扶貧緊密結合起來,在傳統產業改造更新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上實施“雙輪驅動”。

目前,全縣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家,新增市級企業研發中心7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2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42家,申請專利254件,農商星創天地、永暉創業基地進入國家級行列。

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兩強”產業,已初步形成了全產業鏈條。中鈦航宇的鈦合金、奇山機械的發射架,專用於航空航天;中天公司的盾構件,供應了洛陽地鐵1號線;嘉邦公司的陶瓷納米纖維毯、金裕公司的新型食品包裝材料,涵蓋了“上天入地、工程建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電子商務、現代旅遊“兩新”產業,高效農業“一特”產業也不斷提升,“特色突出、技術先進、效益明顯”的優勢主導產業,核心突出、鏈條完整的集聚型產業群業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基礎性傳統產業為依托,縣域核心競爭力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全縣產業結構從傳統工業“一枝獨大”,轉變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多點支撐”,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3 城鄉均衡普惠民生

路線暢通,才能跑出發展的“加速度”。現在,以宜陽縣城為中心點,11座大橋橫跨洛河,境內公路裡程達2300公里,鄭盧高速橫亙宜陽北部,省道安虎線、八官線橫穿東西,南車線、洛陝線貫穿南北,形成了“兩縱兩橫加一高”公路網絡;城裡鋪設供氣、供熱、排汙管道75公里,供熱覆蓋率達到25.7%。16個鄉鎮也通過實施中心鎮提升改造工程,綠了靚了變了模樣,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6%。而353個行政村因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持續實施,農村路線進村到戶,安全飲水項目讓全部農村人口吃上了“放心水”。

為5.2萬名農村學生,每人每天提供了“營養餐”補助,引入“豫教雲”公共服務平台、智能教學系統,實現教育資源共建互聯;建立了61萬份健康檔案,實行按病種付費、家庭簽約醫生服務,推進基本衛生服務均等化,發放“新農合、養老金、低保金、五保金、綜合救助金、殘疾人補貼、老齡補貼、雙擁優撫補貼”等,惠及千家萬戶;2017年,宜陽縣榮膺“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形成了創業能人帶動、創業新秀層出不窮的良好局面;湧現了一大批鄉村道德模範、“十星文明戶”和“文明家庭”,社會風氣持續向善向上向好……這份溫暖人心的“成績單”,讓廣大群眾在見證宜陽蓄勢崛起的同時,從中感受到“與我有關”的發展溫度和滿滿獲得感。

歷史雲煙激蕩,時代號角響亮。40年來,宜陽不斷加快奮進的腳步。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宜陽正按照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巨集偉目標,瞄準高品質發展,在譜寫更加出彩的洛陽篇章中,畫上宜陽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稀缺到豐富文化惠民更實在

6月,全省文化扶貧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上,與會者深入宜陽縣鎮、村兩級圖書室、“三新”講習所、家風家訓館觀摩,紛紛稱讚該縣文化扶貧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今年,宜陽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縣城內文化館、圖書館“兩館”新館項目主體建成,已經成為城區群眾享受多彩文化供給的主陣地。全縣16個鄉(鎮)均建成面積3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文化站,並全部配備“三室一廳一房”及設備。全縣共建成村級文化廣場311個,新建、翻新舞台306個,353個行政村全部建有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動室,文化大院、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

“文化大篷車”帶來了最新的養殖技術口袋書;文化服務志願者擺起了脫貧政策宣傳台;脫貧政策被精心印製在掛歷、對聯、水杯上,由工作人員登門送到貧困戶手中;脫貧故事被編排成群眾喜愛的河洛大鼓、豫劇小品、快板書、三句半等文藝節目,巧借“美麗鄉村行”“百場戲曲送農民”活動,在田間地頭歡快地響起來……更鮮活、深入、精準、貼心的文化服務,帶來接地氣的豐富文化供給,政府搭台群眾看的各類文化活動如火如荼蓬勃開展。

◆從閉塞到暢通交通路網牽萬家

宜陽縣依托在洛陽西南地區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構建以公路、鐵路和捷運為主要交通方式的縣域綜合交通體系,重點實施“五縱六橫八提升”交通工程。通過“五縱六橫”“7條通道”“縣域大環線”暢通與洛陽城區交通連接,提升縣內通達交通路網,增強縣域交通綜合承載能力。

全縣現有農村公路總裡程2100.7公里,其中縣道16條224.714公里,鄉道78條490.623公里,村道1385.36公里。全縣16個鄉鎮、353個行政村,公路暢通率達100%,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100%,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省級公路為主要路網,縣鄉公路鄉鄉連、農村公路村村通,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也通過便捷的現代物流,把優質資源引進來,讓農產品走出去。

◆從困窘到富裕精準扶貧惠民生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宜陽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基層黨建為抓手,激發“第一書記”和黨員致富帶頭人引領作用,247名駐村第一書記吃住在村,聚力脫貧;229個幫扶工作隊扎根一線,全縣5024名黨員幹部職工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一包到底,群眾不脫貧,幹部不脫鉤。

產業撐起了脫貧脊梁。宜陽縣始終堅持把創新模式作為產業扶貧的關鍵抓手,堅持“一戶多策、一村一品”的思路,立足傳統產業優勢,因地製宜創造出公司+基地+貧困戶、公司+貧困戶、經營大戶+貧困戶、互助合作社+貧困戶、幫扶部門+貧困戶、“互聯網+”脫貧、轉移就業脫貧、光伏扶貧項目8種各具特色的扶貧模式,找準富民支點,夯實增收基礎。

2016年,全縣實施產業扶貧項目63個。2017年,發展產業項目142個,在全縣布局產業基地18個,帶動2298名貧困群眾就業脫貧;建成了總裝機容量10.89兆瓦的85個光伏電站項目,帶動2078戶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建成扶貧車間136個,構建了“縣有扶貧產業園—鄉鎮有產業園區—村有產業扶貧基地”的三級產業格局,帶動貧困人口3961人在家門口脫貧增收。

同時,該縣持續推行“暖心行動”“孝心基金”“愛心超市”等“三心工程”。為貧困戶修建大門、圍牆,修繕門窗,改造廚房、廁所,配置家具、家電,真正把溫暖送到百姓心坎上。還為4641名老人發放孝心基金,覆蓋率達到71.5%;建成85個愛心超市,全部投入運營,貧困群眾可以免費領取日用品。

◆從看病難到上門服務醫改創新贏民心

宜陽積極探索縣級醫院“合約管理、績效支付、優化路徑、綜合監管、資訊保障”的“宜陽模式”,創新提出了分類分組品質標準和績效考核辦法,改革經驗在全國支付制度改革推介會等會議上進行交流,全省綜合支付制度改革現場會在宜陽順利召開,世界銀行英國國際發展部專家和衛健委、省衛生廳長官及社會專家學者親臨宜陽指導視察,給予高度評價。

全縣形成了“首診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在社區”的理想就醫格局,相繼建成互聯互通、運行高效的遠程會診中心、心電中心、消毒供應中心、檢驗中心、放射中心,建立醫療資源資訊共享平台,實行預約診療、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和檢驗檢查結果互認。該縣還成立縣級居民簽約服務專家組,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和專家服務。(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