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一線城市”有這麽多嗎?

謝良兵 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10個左右的“一線城市”是比較科學的,19個甚至更多,則有些泛濫。

近日,有機構發布“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這是一個延續5年的榜單,今年的新聞點在於城市梯次發生了變化,即“北上廣深”變為“上北深廣”。另外還有15個“新一線”城市的位序也發生改變。

成都在這份榜單中連續五年排在了“新一線”的榜首位置,以致於有網友調侃這份榜單的製作人一定是個成都人。

毋庸置疑,在傳播上,這份榜單是非常成功的。它不僅創立並炒熱了“新一線”這一概念,並且至少給了15個城市進入“一線城市”的夢想機會。

問題是,真的需要那麽多“一線城市”嗎?

定義為“商業新一線城市”更合適

按照這份榜單的設計,中國的“一線城市”實際上達到19個,即“上北深廣”四個一線城市,外加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沈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15個新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本質上是一個房地產概念,起初源自於房地產企業選址的標準。這一概念隨著這些年房地產行業的火熱以及房價的飆升而變得根深蒂固。

“新一線”是借助這一熱度而衍生出的新概念,其本質上是一個針對城市商業維度的傳播概念。

正如榜單製作方所稱,這個榜單是中國城市的商業魅力排行榜。也就是說,該榜單是基於商業魅力而言,而非對一個城市的綜合性評價。

也就是說,這份榜單的外延很大,內涵偏窄,定義為“商業新一線城市”或更合適。

如果細究這個榜單在“新一線”上的標準,至少有幾個問題需要回答——

一是為什麽是15個城市,而不是5個、10個甚至20個?

二是指數得分排名第15的無錫是47.79分,那第16名的昆明以及緊挨著的大連、廈門分數差了多少而淪為了二線城市?

對於“一線城市”的認知其實早已脫離房地產、商業等範疇。它變成了一個城市在全國甚至世界上的經濟地位、區域地位等綜合性的考量和評判。這也是有些人看到15個“新一線城市”之後產生疑惑的原因。

“一線城市”離不開產業支撐

除了商業,這份榜單對於城市的產業布局並未做過多涉及。但一線城市的定義恰恰離不開產業。一個城市的產業定位和體量決定了其在國家甚至世界產業鏈上的地位,也決定了其等級。

真正的“一線城市”應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城市一樣,需要具備幾個基礎條件——

一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甚至世界影響力;

二是經濟(產業)實力要排在前列;

三是區位優勢明顯;

四是外來人口佔據很大的比例;

五是要對周邊甚至更大範圍的城市具有輻射帶動作用。

對於正面臨產業轉型更新和新型城鎮化的中國而言,目前四個“一線城市”的體量的確不足以支撐整個國家的城市化發展,仍需要多培育幾個“一線城市”,這也是“新一線”概念能夠火起來並受到地方政府重視的土壤。

多達19個“一線城市”有些泛濫

於是,問題來了。中國還需要幾個“一線城市”?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中國有一個官方概念叫“國家中心城市”,它的定位其實更接近我們傳統意義上對於“一線城市”的認知,也符合前文所述的條件。

目前被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9個。

當然,這是國家在發展戰略上給出的名單,更具有行政色彩。而“一線城市”作為一個市場化概念,除了行政力量的支持,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市場力量。

所以,不在國家中心城市名單上的深圳已經是實質意義上的“一線城市”,杭州等城市也能憑借市場力量擠入一線陣營。

以人口規模來算,相較於美國的三個主要“一線城市”,中國擁有10個左右的“一線城市”是比較科學的,如果多達19個甚至更多,則有些泛濫。

合理的城市競爭是必要的,但也並非所有的城市都應成為“一線城市”,找準自己的定位才最重要。

回到榜單,作為一個從商業魅力方面評價城市的排行榜,其維度和數據是值得各城市借鑒的。這份榜單背後所體現的城市行銷手段也值得其他城市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