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化評析】    

  

據報導,近期,“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上海非遺協會借助雲展、雲演、雲講、雲售、雲遊等多種方式,上萬款非遺主題產品、600多項資源、200多位非遺傳承人相聚“雲端”,展現傳統文化之美。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期間,傳統端午文化也通過互聯網傳播,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其實,文化觸電、觸網、觸屏,在“雲上”大膽嘗試、大展風采,並不是孤例。京劇名家王珮瑜的“瑜見你”,上海的國貨品牌通過網紅直播帶貨讓經典詠流傳,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前許多人擔心,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經濟社會節奏,原本就脆弱的文化傳承會難上加難,想不到文化上“雲”之後,竟有柳暗花明之感。讓互聯網變量變為文化傳承增量,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文化傳承的使命擔當。

  

要有觀念之變。被需要才有價值,文化人要有用戶思維,站在用戶的立場考慮社會需要、群眾需求,不要埋怨群眾“不識貨”,更要思考自己“怎賣貨”。傳承文化需要強化自信,但不能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負,要冷靜分析文化傳承中的主客觀環境變化,借助“雲上”網絡平台,依托數字技術,展示文化產品製作過程,讓人領悟其真;講解文化產品過人之處,讓人領會其優;引導文化產品融入生活,讓人領略其美。人民永遠是文化的主人,傳承文化必須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如果說此前,人們還在思考疫情背景下端午文化傳承的問題,那麽文化上“雲”,則給出了一個答案。而端午香囊、粽子、綠豆糕、油紙傘、折扇等產品在線上的熱銷,更是讓文化人找回了自信,找到了發展的新方向。

  

要有手段之變。文化傳承最大的難處,在於生活場景的變化而導致現實需求不足。這段時間,傳統文化因“雲上”有道而讓人刮目相看,因手段創新而讓人欣然接受,因直抵人心而讓人回味無窮。這也提醒我們,優秀傳統文化必須通過創意創新創造,激活經典,融入時代,化為生活所需。用新理念設計現代人所需的文創產品,用新材料製作讓人愛不釋手的文化用品,用新工藝激活傳統產品的文化基因,用新行銷更好地擴大用戶,用新活動更多地吸引年輕人。不同的文化產品需要不同的手段去創新,關鍵是能否讓人看了心動,用了舒服,穿在身上很自豪,拎在手上能吸睛,哼在嘴裡成流行。

  

要有素質之變。這段時間,很多文化人“慢下來”“停下來”,開始考慮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在網絡化、智能化、數據化的今天,文化人身子進入新時代,思想不能停留在過去時。文化人要提升素質,找到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的結合點,更好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要學會活化,增強親切感,把固態的傳統文化用新理念、新技術活態呈現,讓它們開口說話。要善於轉化,增強實用感,架起傳統與現代的橋梁,讓優秀傳統文化悄然融入社會大眾的生活。要勇於產業化,增強貢獻感,始終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己任,自覺地把文化傳承融入百姓生活中去,將文化滲透到吃住行遊購娛等各方面。

  

這段時間,線上展示、直播帶貨等讓文化傳承煥發新活力。但是,文化傳承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文化上“雲”並非權宜之計。如何以變應變、以變促變,不斷適應時代要求,在發展中變化、在變化中發展,是文化傳承永遠的課題。(作者:李廣春,系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光明日報》(2020年07月03日 02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