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慶有座會呼吸的百年石屋

23日大暑,重慶主城氣溫在40℃左右。在這種氣象下,如果待在沒有冷氣機的室內,人就如蒸籠之中。

重慶有座會呼吸的百年石屋

不過,並非所有沒冷氣機的房屋都會那般熱,在渝中區鵝嶺公園標誌性建築瞰勝樓附近的一片蒼翠密林中,就有一棟外觀雕花精美、窗格鏤空的精致石屋,人入其中,仿佛處於一所天然冷氣機房,讓人心曠神怡。

這棟石屋,就是建於清末宣統年間、原西南首富李耀庭的避暑房——桐軒,一座會呼吸的百年建築。

中西元素混雜

桐軒的結構並不複雜,一正兩偏共三間石室。知了造型窗格裝飾、正門上的中國結、正廳中的八仙石桌,無一不體現出濃濃的中國味道。再細細觀看,又會發現石屋有不少西方建築元素——連續三個拱形穹頂、大門口的羅馬柱、正廳頂上的浮雕獅子等,顯然不同於中國傳統雕塑中的造型。與中國結對應的是六芒星裝飾,正廳三堵牆上又分別是對應八個節氣的天體圖、清末民初時的中國地圖和彼時的世界地圖。在這份世界地圖上繪有各大洲、大洋的名字,使用的亞細亞、阿非利加的譯名,南極洲被稱作南大洋。

記者與遊客們置身石屋內,偶有絲絲涼風吹進來,都覺得體感溫度比室外低了不少。屋外透過樹影,眺望嘉陵江與對岸的江北區,讓人頓感愜意。一對來自河北省承德市的中年夫婦,對窗欞透來的光影非常著迷,“陽光照進屋裡時,用手機拍下來非常美,透過鏤空的窗戶還能拍下對岸的風光。特別是從室外暴曬天走進屋來,有一種舒爽的感覺。”

不用木頭釘子

眾多遊客中,重慶晚報有幸遇到來自北京的鄒先生一家。他從事通訊行業,在渝生活多年,還娶了一位重慶妹子。“在重慶工作時偶然發現了這裡,便愛上了這個地方,已經來過十幾次了。這次到重慶玩,又把家人帶了過來,給他們講一講這裡的故事。”鄒先生說,這裡最吸引他的是獨特的石文化,整間屋子全石雕刻,不用木頭和釘子,“在其他地方,石窟和石刻我見得多了,石屋子卻很少看到。”

鄒先生查閱過史料,知道石屋的主人李耀庭當年號稱西南首富,亦是清末重慶商務總會首任總理。鵝嶺公園的前身叫禮園,正是李耀庭的私家園林。這棟石屋因為面對一排梧桐樹,所以被稱作桐軒。

來自鵝嶺公園管理處檔案室的資料顯然更詳細——桐軒建於清末宣統年間(1911年),是鑿榕湖之石而建,面積132平方米。四周遍植梧桐,濃蔭環抱,故名桐軒,是禮園主人李耀庭避暑之地。共有三間石屋,屋面、牆、窗均為石結構,屋面平台可飽覽嘉陵風光,左右有兩條不對稱的隧道式石階,曲折地通向室內。室內屋頂呈拱形,正面雕刻栩栩如生,正壁刻中國地圖,兩側為世界地圖形和行星繞太陽公轉的浮雕,反映四季農節。大門兩側以篆字桐軒二字做窗花,整個石屋,軸線對稱,但左右窗花及其裝飾均不規則,既有變化又有統一,造藝精湛,堪稱一絕。正廳中的石質八仙桌也大有來頭:當年討袁名將蔡鍔客居禮園時,曾在這裡作賦“四野飛雪千峰會,一林落月萬松高”。

會呼吸的房子

遊客們都表示,在桐軒裡,體感溫度下降明顯。那麽,究竟能下降多少呢?昨日下午5點,重慶晚報記者用電子溫度計測試。在瞰勝樓前的台階下,測得43.2℃。進入桐軒後,經過7分鐘自然降溫,溫度計上的數字變成33.6℃,接近下降10℃。

小小石屋何來降溫功效?重慶晚報記者就此請教重慶大學建設管理和房地產學院教授王林。王教授道出五點原因:一是建在樹叢中,自帶遮蔭效果,可降低地表溫度;二是坐北朝南,基本不當西曬;三是處於半地下室,土壤或岩石增溫較慢;四是牆體鏤空,且鏤空體較高,有利於熱氣散出;五是順嘉陵江,處於較高山體,上升氣流較多,通風條件較好。

“這就是建築學上典型的會呼吸的房子,主要利用建築中任何其他發熱體來形成熱力分布的流場,使得空氣流動,這在很多傳統建築中都有身影,比如農村的茅屋乃至北京的故宮,都有很多通風的地方。”王教授說,如今不少水泥建築就忽視了建築熱力學,房子不會呼吸了,只能靠人工、機械的方式呼吸,也就是冷氣機。如何讓房子會呼吸,可以向這些老房子取取經。(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