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浙大決算經費超過北大是件好事:大學有錢,有多重要?

“清華第一,浙大第二,北大第三。”

8月初,75所國家教育部直屬陸續高校公布了2018年決算經費數據。以上正是是top3的排位。

高校過百億的總決算經費讓吃瓜群眾目瞪口呆,#全國最有錢大學#的話題也再次衝上微博熱搜。眾人端好小板凳,圍觀這一場“神仙打架”。

近幾年,浙大決算經費多於北大是常態

在這場高校爭霸賽中,表現最亮眼的莫過於來自浙江的唯一選手——浙江大學。

浙大不僅榜上有名,還以1億多的“微弱”優勢蓋過北大,成功躍居第二。

與遙遙領先的清華大學相比雖然仍有一大段距離,但浙大這一回合的“財大氣粗”,依然吸睛無數。

不得不承認,財政對於高校排名的影響越來越大。手中資金籌碼越來越多的浙大,近幾年在發展上是開了掛般的迅猛。

根據青塔網的數據,在2016年中國高校新增頂尖青年人才排名中,浙大位居全國高校第一。青年人才無疑是一股備份力量,他們的壯大也意味著浙大跨向未來發展的腳步只會越來越快,不會落下。

而據ESI2018年11月最新數據,浙江大學8個學科進入前千分之一,居內地高校第一;5個學科進入前50位,居內地高校第二。一向只有清華北大爭第一第二的各種排位,正在被浙大越來越廣泛地侵入。

浙大在江南地區得天獨厚,同時也有著連本校學生都認同的富有。知乎上一位自稱資深“黑浙大黨”卻“不小心進了浙大”的網友表示,浙大是一所航空母艦般的綜合性大學。本科專業總數128個,比北大的125個略勝一籌,也遠遠超過清華的81個。

而更讓學生能切身體會到母校富有的,是母校毫不吝嗇的重金獎賞。

2019年高考中,浙江省排名前100的學生報考浙大將獲得50萬獎勵,前300的學生則有20萬。

這樣一比,北大的新生獎學金一等獎5萬,二等獎2.5萬,三等獎1萬,就略顯囊中羞澀了。

這一次在決算經費上的“浙大超越北大”,可能在很多人看來不過是錢作怪。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這一次並非是第一次。從2014-2019年的數據來看,浙大決算經費多於北大才是常態。

而如果有一天,top2高校終於全方位地洗牌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穩固多年的頭部高校格局被打破之後,這股影響力勢必也將異塵餘生至top5、top10甚至更多。這樣一來,高校之間的競爭無疑會更加激烈,大學也無疑也會更有活力。

大學有錢,有多重要?

有錢能為一所高校帶來什麽,看看資金狀況相異的兩種高校之間的差距,你就知道了。

從2018年高校決算經費排行中不難看出,排在最前列的均為本身實力就足夠雄厚的985院校。

第一,源源不斷的好生源

應屆高考生爭破頭都想考進985,然而根據相關統計,985院校的錄取率在全國的平均值在2-3%之間,個別省甚至僅僅只有1個百分點。

反觀普通高校,有多所大學即便已經由二本升為一本學校,但它們卻在經歷降分之後依然招不滿學生。

一邊是可以任意挑選優秀生源,一邊是不斷下降招生標準卻依然被考生淘汰,背後即是錢“作怪”。

學校有錢,意味著學生在不同方面的嘗試與實踐能享受到更好的條件。

根據搜狐網的一項調查,67.6%的985高校學生有過至少一次的科研經歷,而普通高校的學生只有三分之一是參加過一次以上科研項目。“學校提供的機會和支持不足”,成為阻礙他們學術發展的最主要絆腳石。

第二,更高質量的高等教育

有錢的高校,會更願意把資金投入到學生的培養當中。在網易數讀統計的2019年75所高校的生均經費估算統計中,差距之大令人愕然。

排名第一的清華大學,生均經費估算為42.5萬元,是排名最後的合肥工業大學5.3萬元的近8倍。數字的差距,自然而然體現在設施、環境、師資等各個方面上。

搜狐網做過的一份關於大學選修課的調查顯示,普通高校的同學只有3%認為本校開設的選修課質量非常高,而985的同學持這種觀點的就超過20%。

於後者來說,選修課是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不僅能認識業界大咖,還能親自實踐和體會。這些收獲與好感,無不需要足夠有力的資金投入做支撐。

而在一份關於未來深造的調查中,有超過60%的985高校學生願意留在本校繼續讀研。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同學,則是想方設法獲取保送資格或者考到985院校。

高校間的貧富差距,真的很扎心

比浙大和北大之爭更扎心的,是高校間鴻溝巨大的貧富差距。

基本上看,高校之間預算經費數額的差距,能從學校名氣與排名、學校體量大小和綜合化程度、是否有雙一流/985/211頭銜等因素中漸次拉開。

例如,從總體標準上對比,在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2018年決算經費數據中,排在第一位的清華大學就比排名最後的中央戲劇學院高出了65倍。

而如果隻將目光聚焦至其中一項,比如是否屬於211高校,情況不同的兩種高校間的差距也相當大。

截至2015年,國內“211工程”高校的數量為112,其科技經費總投入約為844億;“非211工程”高校共630所,在數量上它是211高校的五六倍,而在科技投入上它還沒到前者的一半,僅為389億元。

平均下來,兩種院校的差距更是顯而易見,前者校均科技經費投入能達到7.5億,而後者僅有0.6億。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一所學術排名靠前、早早進入了“985/211工程”的綜合性大學就一定不可能會差錢。

高校的另一條命脈——地域,也深深地烙在了它們的命運裡。那句口口相傳的“寧報北上廣深211,也不去西部地區985”大學報考“指南”,不知透出了多少西部高校的心酸無奈。

經費短缺是西部高校的一處長痛。2015年的數據顯示,從西部與東中部地區教育投入的總體情況比較來看,西部地區經費投入只是東部的27.76%,隻佔了全國平均水準的47.79%。

當然,高校的經費來源不僅僅全靠政府方面的補助,還有大學自身的事業性收入(包括學雜費和學校開展科研活動及教輔活動收入等)、投資收入、捐贈收入等。

30年前,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實行收費制度,後來隨著學費的逐步上漲,事業性收入在高校總收入中的佔比也逐漸增加。

到如今,不少高校的事業性收入已與財政補助收入基本持平,甚至出現過反超的情況。

高校的非財政補助性收入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了與經濟區域相關的差異,以2013年的數據為例,上海交通大學的事業收入為37.98億元,其他收入17.99億元;地處西部的西安交通大學的事業收入為13.49億元,不到上海交大的一半,其他收入的差距更大,僅2.59億元。

貧富的傾斜自然導致人才的傾斜,這一點對西部高校的損傷尤為明顯。

有數據顯示,蘭州大學近年頂級人才流失嚴重,原蘭大的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均出現了被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的重點高校挖走的情況。

財政不給力,教師沒有好的待遇,選擇跳槽至別處也無可厚非。

做科研捉襟見肘,機會和平台總是僧多粥少,學生不願意留在本校繼續讀研,留不住備份人才也正常。

財政能給力,成績自然上得去。聽起來也許有些俗氣,但對於浙大和北大以及眾多有錢或缺錢的其他高校來說,這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參考資料:

1.我國教育部直屬高校資金來源分析,朱臻 張琳 孫穎穎 ,教育財會研究,2015.02

2.“211工程”高校與非“211工程”本科高校科技經費投入比較分析,謝鑫,昆明學院學報,2017

3.75所部屬高校公布年度決算報告,清華獲經費最多,界面教育,2019.08

4. 對西部高等教育現狀的研究——以青海省為例,余圓圓,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6

5.中國各省地方高校經費投入,差距到底有多大?,青塔網,2018.05

【歡迎留言討論】

浙大北大之爭,你站誰?

撰稿 | 蘑菇、裡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