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快遞櫃後遺症:普遍虧損無盈利模式

長江商報消息本報記者 江楚雅

雙十一的熱潮還未散去,雙十二接踵而至,快遞量也隨之爆發增長。收取快遞成為不少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近兩年,送貨上門的快遞越來越少,快遞包裹或是由門衛、附近商鋪來代收,或是放置到能夠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的智能快遞櫃。代收點,智能快遞櫃在小區、辦公大樓附近遍地開花,卻又產生了新的困擾和問題。

自雙十一以來,有不少消費者向長江商報記者透露,快遞員未經自己允許就放在了代收點或第三方快遞櫃,只能自行取包裹,造成自己無法當面驗收或者拒收失敗,只能另付快遞費,甚至還有人因此丟失了所購物品。此外,不少快遞櫃從免費悄悄變為超時收費。

快遞員未經收件人同意將包裹交給第三方並收費是否涉嫌違反有關規定?2018年5月1日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要求,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快遞員將包裹放置代收收點或快遞櫃,對於消費者而言早已屢見不鮮,但是快遞公司未經收件人允許將包裹放至快遞櫃、代收點顯然是不合理的。”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蒙慧欣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快遞暫行條例》其中明確了投遞和驗收規則。也就是說,快遞員必須送貨上門,否則屬於違規。然而,新規已經實施了半年多,不少快遞員仍然未經收件人同意就將快件送至代收點。

而快遞櫃試圖從免費轉為收費的背後,是其面臨持續虧損壓力。如何盈利成為目前市場上智能快遞櫃企業共同面臨的一大難題。

未經允許將快遞放代收點快遞櫃現象頻發

“要不是習慣性地查看包裹資訊,我都不知道我的包裹到了而且是放在小區外面隔著一條馬路的小賣部。”經常網購的王女士十分憤慨地表示,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快遞員不但不送貨上門,而是直接放在了小區外面的代收點,並且無任何通知。打電話給快遞員,快遞員卻表示現在快遞都是放在代收點或者快遞櫃。

無獨有偶,住在漢口後湖片區的的孟先生近日也因為快遞“被簽收”而煩惱。“現在有些物流連小區都進不去更別說上樓了。”孟先生說道,最近裝修雙十一期間好多東西都是在網上購置,重達幾十斤的桌子,櫃子到了電話都不通知一聲,發條簡訊就仍在門衛,專門找人才搬上樓。

讓孟先生感到更無奈的是,收到貨後發現有破損,隨後聯繫賣家表示,貨物沒有當面驗收,並不能反映是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損害。快遞員則表示是在運輸途中受到損害,理賠應找賣家。孟先生表示已經過去了快一周也沒有個結果,準備找淘寶申訴。

“每天最少一兩百個快遞,雙十一期間,一天五六百個快遞,實在是處理不過來。有時候客戶不在,電話打不通,送不出去,客戶回來之後就找我們要快遞,沒送到,人家會投訴。”面對用戶的吐槽,快遞員也有自己苦衷。

“快遞員必須送貨上門,否則屬於違規”

在對多位用戶的採訪中,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消費者的吐糟主要集中在未電話告知收件人商量的情況下,把快遞放在代收點或快遞櫃,這種做法是否符合規定。

“快遞員將包裹放置代收點或快遞櫃,對於消費者而言早已屢見不鮮,但是快遞公司未經收件人允許將包裹放至快遞櫃、代收點顯然是不合理的。”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蒙慧欣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

今年5月1日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中明確了投遞和驗收規則。《條例》要求,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也就是說,快遞員必須送貨上門,否則屬於違規。

此外,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已通過的《電子商務法》規定,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在交付商品時,應當提示收貨人當面查驗;交由他人代收的,應當經收貨人同意。交通運輸部目前正在征求意見中的《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也擬規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在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前,應當征得收件人同意。

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麻策律師也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除非快遞經營者已經事先獲得收件人的同意,或者收件人直接指定代收點或快遞櫃作為收件人代收,則並沒有權利強製代為收取快遞。市場上存在諸多快遞驛站服務企業,為了爭取用戶資源並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不排除這些快遞驛站和各快遞企業之間達成合作協定,甚至是排他競爭性協定,以此攫取利益,這反而會傷害一些用戶的合法權益,例如行動不方便的用戶的權益就很難得到保護。

長江商報記者分別聯繫到“三通一達”的品牌負責人,他們在接受採訪時都表示,快遞是否放置快遞櫃最好是經得收件人本人同意。如客戶不同意,應與客戶約定好時間,進行二次派送。如果產生投訴給予相應的處罰,但具體處罰的細則沒有透露。

快遞櫃從免費到超時收費引爭議

除了快遞普遍不送貨上門,部分地區的快遞櫃,也悄然從“免費”變成了“打賞”,還有的開始收起了“超時費”。不少消費者向記者反映,一直免費的快遞櫃悄然開始收費,在接到的收件提示簡訊上顯示,快遞“超過24小時收取服務費1元/天”。

家住漢口的王先生也向長江商報記者透露,中郵快遞易快遞員未經本人允許,也沒有電話通知,就將包裹放在放在了快遞櫃並產生了4元的費用。隨後投訴到中國郵政才退還了費用。

“放在快遞櫃,一單給櫃子4毛錢,放在代收點,一單給6毛。”中通一位快遞員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為了提高送貨效率,一些快遞小哥在快遞櫃收費情況下寧願付費通過快遞櫃配送,以避免投送不及時被罰的風險。

消費者則認為,購買商品時已經包含了運費,為什麽還得掏錢?如果快遞員未告知收件人放進了快遞櫃,那麽這筆錢應該誰來出?

雖然一次使用費用從0.5元到1元不等,但還是引發公眾不適。這筆費用該由誰來出成為快遞櫃公司、快遞公司、消費者三方爭論的焦點。

長江商報記者聯繫到多家快遞櫃詢問代收收費一事,快遞易表示投遞未取件,所在地址24小時內,免費貸存費,超過24小時後,每24小時加收1元,4元封頂。豐巢表示,快遞櫃超過24小時,不收超時費,但取件會出現“打賞1元”界面,可以點讚後,免費取件。關注公眾號,綁定手機也可免費取件。

業內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一直把快遞無限時地放在快遞櫃裡,顯然是不恰當的,逾期收費也是一個合理的表現。但是,使用快遞櫃該由誰付費,沒有明確的定論。快遞企業應當與快遞櫃運營企業協商確定收費標準。同時,要使快件投送上門還是進櫃,成為用戶充分的選項,並采取一定激勵辦法,引導和培養用快遞櫃收件的習慣,比如對選擇快件投櫃的用戶返還一定額度的投送費,或對長期選擇快件投櫃的用戶實行積分送禮活動等。

快遞櫃初始運營投資至少4萬

快遞櫃試圖從免費轉為收費的背後,面臨著持續虧損的壓力。盈利難成為目前市場上智能快遞櫃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2010年,中國郵政設立了國內第一個快遞包裹智能投遞終端,開啟了行業先河。此後幾年隨著電商的爆炸式增長,為了緩解快遞“最後100米”的配送壓力,2012年起投身智能快遞櫃行業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儼然形成了一個風口。快遞易、中集e棧、雲櫃、格格貨棧等都是在2012年—2014年先後成立。國家郵政局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有10多家主要企業設立了智能快遞櫃25萬組,平均每天處理快遞量1100萬單。

智能快遞櫃遍地開花,一度成為創業和資本的風口。然而,多家智能快遞櫃運營負責人向長江商報記者坦言,風口來了誰都想上,但爆發增長的背後因為運營維護成本高、競爭激烈等原因普遍處於虧損狀態。僅靠收寄件向消費者和快遞員收費,遠不足以覆蓋快遞櫃的運營成本及費用,不得不涉足廣告業務增收。長江商報記者觀察不少小區內的快遞櫃發現,不管是櫃面還是收取件的顯示屏上都自帶“廣告”,有的是與一些商家合作或者自己搭建平台做起等電商生意。比如豐巢的微信公眾號上除了收取件的提醒,每天還會推送食品美妝等廣告。

據了解,快遞櫃的成本主要包含了快遞櫃的製造、維護,智能快遞櫃軟體APP平台的維護,以及快遞櫃進駐社區、辦公大樓的“入駐費”。

以一組尺寸為250×195×50厘米的智能快遞為例,起訂價格鋼彈12000元,再加上進駐、運營維護等費用,一組快遞櫃初始運營投資金額至少在4萬元左右。按照10年折舊計算,一個快遞櫃每年的成本約8000—10000元,其中快遞櫃造價折舊約4000元-5000元,佔成本的50%;而進駐小區費約3000元左右,佔30%—40%;最後電費及維護相關費用則需要1000元左右。目前一組快遞櫃場地使用費最高已漲至每年8000元。

“快遞櫃的出現確實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問題的解決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隨著通達系以及順豐、菜鳥等物流行業龍頭企業的入局,智能快遞櫃版圖不斷擴張,不少中小快遞櫃企業面臨競爭激烈、收入減少等原因而不得不撤出。”快遞專家徐勇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智能快遞櫃未來還將長期面臨用戶誤解、運營成本、盈利難等行業困境。可以努力通過柔性化方案緩和各方矛盾,如給用戶送出暢存券以及其他增值服務優惠券等,通過涉足其他業務帶來收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