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諸葛亮的《隆中對》隻相當於量身定製的報價書?

作者:劉宏宇

估計,一看這個長長的標題,穿唐裝留胡須搖羽毛扇的諸葛亮鐵粉們,就該罵街了。當然,前提是,這些行為藝術家們,得能看得懂這個長長的標題。

什麽願景圖?什麽投標書?不明明是三足鼎立的戰略嗎?

非要說是戰略,也不是不可以。就好像,今時的諸葛亮鐵粉們,非要把叫做唐裝其實是滿族服裝托生而來的那種樣式的衣服當作冒充諸葛亮的行頭,硬要說不行,也似不那麽妥。

但戰略的表征下,《隆中對》具有兩個本質屬性:一是諸葛亮給劉備量身定製的願景圖;二是諸葛亮給自己準備的、唯一針對劉備的投標書,也可以叫報價書。

為什麽這麽說?且容細稟——

(一)《隆中對》包含的要件及其投標書屬性

關於劉備,3個要件:

1.天時、地利、人和,劉備可以並且也只能佔人和。

2.聯吳拒曹,保守荊州。

3.背靠荊州,取西川而據,以荊州為出發點,攫取中原。

關於諸葛亮,《隆中對》似乎沒顯露出任何要件,但只是沒明說而已——在針對劉備的所有要件中,都暗含不言而喻的先決條件,就是:這一切,都要靠我諸葛孔明來幫您實現。

所以說,本質上講,《隆中對》,是諸葛亮向劉備推銷自己的投標書,或說報價書。

老闆,您需要知道的是自己的優勢,您需要告訴我的是您到底想要什麽。余下的,比如怎麽去得到想要的,是我的事……

類似這樣理念,差不多在所有可能相關的現代管理學論調中,都找得到,丁點兒不新鮮!

老闆,一般來講,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的,不然也當不了老闆。相對應地,老闆,通常來說,對自身的優勢劣勢,認識得並不全面,甚至談不上清醒。跟老闆談,優勢可以敞開說,劣勢就得含著點兒,等於告訴他,除了我指出的您的優勢,其他方面,您都是劣勢。

接下來,要就著那麽那麽多、那麽那麽要勁兒的劣勢們,給老闆一一找台階下,讓他明白,那些基本上都是先天的問題,並不怪他。

然後,不管怎麽,讓老闆知道——您需要做的,是最大限度發揮優勢,劣勢們怎麽規避、怎麽彌補、怎麽轉化為優勢,是我的事兒。

(二)《隆中對》的願景圖屬性

如上述,《隆中對》表述了針對劉備的3個要件,全部成立並且全部順利保有、實現的話……就——怎麽怎麽怎麽。這個,大差不差地,跟資本主義發展到極限會被革命推向共產主義的論斷,可堪一比,理論上正確,但也只是理論上。物理學裡有個術語,叫做理想狀態——理想狀態下,平面運動的物體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但其實……很類似吔!

所謂願景、願景圖,大抵是基於理想狀態的,跟依存於現實情境和條件的規劃、戰略規劃,不敢說就是兩碼事,但肯定存在明顯的、巨大的、相當程度上不可逾越的差距。

比如說劉備的這個“人和”,怎麽保持並且發揚光大呢?佔據荊州,就要傷害劉表;取西川,就會傷害劉璋。劉表劉璋都是劉備認定的宗親,傷害了宗親,劉備“仁義”的標簽就潑糞了,那……人和——人和?呵呵……

三大要件的基點——人和,跟與之共存的兩大戰略步驟之間,存在著相互瓦解式的矛盾,《隆中對》這幅願景圖,沒什麽補充的話,也就是當畫兒看看,高興一盞茶工夫。

因為一直把諸葛亮誤會成了布衣,後世以之為楷模的一代代布衣書生們,不遺余力、前仆後繼、不嫌牙磣地,無限美顏放大這莫須有的高興的一盞茶工夫。

這一盞茶工夫裡,年逾不惑、屢戰屢敗、昏頭轉向的劉備,可能真的有茅塞頓開的快感。但筆者認為,這份快感,僅限於“終於有人幫我厘出頭緒了”的平台期。

筆者進一步認為,真正讓劉備“買進”諸葛亮這個人的根本原由,未必是、至少不主要是,這幅願景圖,而更可能是兩個很實際的現實難點:

第一,諸葛亮的家族跟江東孫吳集團的關係,可以使得劉備自己或許也想過卻因為沒途經而自動跳過的聯絡孫吳的戰略步驟,成為可選項。

第二,比第一還現實,就是借助諸葛亮的新頭腦及其遠勝於劉備集團中任何一人的對荊襄區域的了解,在被荊州蔡氏追殺的窘境中,謀求繼續寄居乃至長久立足荊襄。

由此,推想地,或許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就是劉備把諸葛亮請出山,更是想要打破現實的危局。至於以後,他並沒多想。諸葛亮處心積慮籌謀並以“三顧”吊足胃口的大策,在劉備的考量中,被擺在“來來看,到時候再說”這樣子的位置或說地位上了。

(三)《隆中對》作為願景,更是諸葛亮的而不是劉備的

從《三國演義》小說對《隆中對》的描述、渲染以及後續相關的或者具有呼應性質的情節中,可以看出,對於上述劉備的“人和”優勢與佔據宗親地盤(荊州、西川)之間的矛盾,諸葛亮表達出類似這樣的意思:劉表並守不住荊州,劉璋也並守不住益州(西川),這兩塊地方,遲早會易主……

注意——遲早——時間問題。結合諸葛亮有關“以待時變”的話,會得出理解:佔據荊州、奪取西川,都還有不知道多長或者多短的一段路要走。

《隆中對》的時候,諸葛亮大約27歲,劉備已經差不多要45歲了。將近18歲的年齡差,就是現在,也不在一個輩分上。

不敢說,諸葛亮的願景圖,不都是為劉備描畫的,而其中必然加入了為自己描畫的部分;正如也同樣不敢說不是這樣。畢竟,18歲,他們賓主的年齡差距,在當時來講,等同於很多人的“畢生”。

向劉備亮出《隆中對》及其要件時,諸葛亮是否已經設想到:劉備並達不成這個願景,後面,才更是我應該並且可以發揮作用的時期?

這麽想、這麽說,像有點兒腹黑。可實在揮之不去,因為一句話,諸葛亮自己說的一句話——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爼。

作為不那麽迷信權威的今人,筆者實在難辨,這話裡,到底是遺憾多些,還是抱怨多些。

(四)《隆中對》作為投標書,絕對史上最牛

以筆者粗淺見識,《隆中對》作為留存的文字,見諸於後人的著述,並且在這些著述中,都沒提到是從什麽地方援引、摘錄的,當然也更就沒提到是從諸葛亮的什麽文獻中援引、摘錄的。也就是說,被後世傳頌成改天換地、鼎定天下的《隆中對》,其最初態,不是文字,而只是交談中的一番言論,也可以叫一通噴。

今天,任何投標書,哪怕標的只是改建個公廁,都必須行文,還得按既定的格式。而一千八百年前,年輕的臥龍先生一通噴,就得到了一個不同於任何人的、可遇而不可求的、想不“聞達於諸侯”都不行的高端平台,從而獲得了在寶馬車裡哭的機會。當真牛得不服不行!

當然,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絕然硬道理——有了平台,沒有真才實學,肯定被炒;有真才實學,不尥著蹶子玩命乾,也無法證明自己。

作為老成練達的政治家,被文學和通俗藝術形容得和善、仁慈、有點兒笨笨的劉備,跟曹操、孫權一樣,都不會真正相信一個“外人”——從《隆中對》開始,或者再早點兒,三顧茅廬的第一顧開始,到白帝城托孤,劉備、諸葛亮,君臣賓主,貌似江山美人,實則——借用金庸先生的話——你捅捅額的穴道,我捅捅你的穴道。那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

講故事的,是這樣講:劉備,出身正統,生不逢時,但德仁賢明,以至於“得一而安天下”的臥龍鳳雛,都成了他的謀臣,於是,由此二人輔佐著,得以立國、稱帝,成就大業。

潛台詞:德仁賢明,吸引了臥龍鳳雛;臥龍鳳雛,成就了蜀漢和昭烈皇帝劉備。

講故事的,都不是帝王。帝王不講故事,至少不給除了兒子之外的別人講。因為那些故事,說不出口。不是帝王,甚至連卿大夫都不是而更可能只是一介平民的講故事的人,希望是臣成就了君,國士成就帝王。好像這樣一說,那份成就裡,就也有了自己的一份、一小份、一小小小小小份……

其實,更可能是“真相”的“其實”,或許正好相反——因為劉備標榜正統、演示德仁、異塵餘生賢明,滿足了臥龍鳳雛之流的“進取心”,從而凝聚了他們在身邊;又用獨特的領導力,使得他們盡量發揮、持久盡忠,以至於留下千古讚譽……從這個鏈條看,倒是劉備成就了臥龍鳳雛。如果沒有他給的平台,臥龍鳳雛,充其量,也就是只有名字的傳說。

如此說來,《隆中對》,這個口頭形式的投標書的主被動雙方,膽子都夠肥的。

不管它實際上是什麽成色,能存在於膽子如此肥的賓主二人之間,也都絕對是牛的不要不要的!

【作者簡介】劉宏宇,常用筆名毛穎、荊泓。實力派小說家、資深編劇、北京作協會員,“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獲獎者。

曲終人不散:大歷十才子的江湖與愛情

與“孫魯問對”相比,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戰略方針是錯誤的?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