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地方發力拓寬就業路 解決易地搬遷後顧之憂

(經濟觀察)中國地方發力拓寬就業路 解決易地搬遷後顧之憂

中新社北京6月7日電 (張文暉)作為中國脫貧攻堅的重要環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目前已取得決定性進展,進入了以做好後續扶持為重點的新階段。但與此同時,搬遷民眾就業壓力逐步凸顯。

3月29日,航拍貴州省雷山縣羊排扶貧生態移民小鎮。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就指出,易地扶貧搬遷不能一搬了之。要通過因地製宜發展產業、外出務工、就近就地就業等,解決好易地搬遷民眾的收入來源和生產生活技能問題。

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場”,四川省許多邊遠地區由於生存條件惡劣,過去長期存在大量“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現象。巴中市巴州區化成鎮長灘河村便是其中之一。

巴州區化成鎮長灘河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潤生告訴記者,長灘河村的地形用“兩山夾一溝”描述最為形象。該村最高海拔850米,全村共有4處地質滑坡點,屬於自然條件較差的邊遠貧困村。“過去村民基本沒有其他收入,僅靠傳統耕作糊口。如果建房,最基礎的建房材料就是泥土。”

村民趙天文的宅基地就位於地質災害頻發的河溝下。談及過去的生活,趙天文說,“那時候家裡沒通路,出入都需要爬坡上坎,做什麽事情都不方便,只能全家搬到城裡謀生。”但由於收入微薄,趙天文全家只能寄宿在城裡的妹妹家中,久而久之,老家房屋更加破敗不堪,無法居住。

位於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彩虹小區。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2014年,趙天文一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長灘河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趙天文購買了一套125平方米的房子,“這套房國家補助了足足12.5萬元,我們自己只花了不到八千塊錢。”

據悉,長灘河村通過統籌整合農村危房改造與地質災害避讓搬遷、土地增減掛鉤、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采取改造、保護、新建三種方式,目前共建成巴山聚居點3個158戶;此外還建成廉租房12套,拆除危舊土坯房212套8.6萬平方米,複墾耕地235畝。

同時,長灘河村通過危舊房拆除和土地整理,整理出土地1600畝,在研判本村實情後,村裡抓住巴州區建設化湖——南陽森林公園旅遊環線這一機遇,采取“公司+專合社”的模式,組建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並與巴州區巴藥公司共同成立殿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以鄉村旅遊、優質水果、中藥材為主的致富產業,建成了以桃李和白芍為主特色產業園1600余畝。李潤生告訴記者,如今,全村在家生產的貧困民眾都鑲嵌在了產業鏈上,實現穩定增收不返貧。

同樣以農旅產業結合為抓手解決易地搬遷後就業問題的還有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五龍鎮三會村。近年來,該村堅持“產村相融、農旅結合,文旅一體”主題定位,組建產業園,並積極培育村資公司、旅遊開發公司等。同時,還充分利用村民易地搬遷後的新村聚居點,鼓勵村民拿出閑置的房間發展民宿增收。三會村黨支部書記淳正森告訴記者,在一系列的政策幫扶、產業發展之下,全村62戶貧困戶均在2017年脫貧。如今,有42戶貧困戶參與園區務工,僅這一項的年均收入就達4000元人民幣。

事實上,三會村和長灘河村只是眾多在脫貧攻堅戰中以產業發展等多渠道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樣板縮影。在國務院的部署下,中國規模龐大的脫貧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中國官方數據顯示,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人已經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人,連續6年每年減貧規模都在10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1.7%。(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