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進出口總值首破3000億元,西安“沿海效益”乍現?

文/劉軍偉

西安是傳統的內陸型城市,進出口貿易一直是這個內陸城市弱項。然而,2018年的經濟數據顯示,西安在進出口貿易上反超整個西部大中城市平均水準,成為其城市GDP的重要增長點。

這背後,離不開西安國際港務區的快速崛起和中歐班列的“爆炸式”增長,使西安成為“國際港口城市”,由內陸城市進入了經濟意義上的“沿海地區”。

西安進出口貿易的快速崛起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西安自古至今都是對外溝通的重要城市,但更多依托航空物流。

隨著西安“國際陸港”規劃的實施,中歐班列“長安號”開通運營且日益壯大,為西安“走出去”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西安進出口總值只有1828.46億元,2018年達到3303.87億元,短短兩年幾乎翻了一番。

而這一切均得益於“西安港”和“長安號”貨運班列快速發展。2018年“長安號”共開行1235列,重載率、貨運量、實際開行量三項指標全國第一。

在“長安號”的帶動下,西安國際港務區的港口口岸平台、立體物流通道和自貿區建設等進入發展“快車道”。如通道建設上,已開行11條主乾線,覆蓋中亞、歐洲44個國家和地區。

內陸城市改革裂變的“沿海化”

西安陸港的定位和發展,讓西安周邊地區已經成為經濟意義上的“沿海地區”。

作為唯一獲得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口,西安國際港務區依托西安便捷的鐵路和公路樞紐,承擔著建設“一帶一路”中國區域陸路樞紐、陝西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經濟先導區的重任。

陸路樞紐是基於鐵路來實現,也就是說,全國的貨物通過鐵路集中到西安,重新編組搭載國際鐵路發往歐洲,反之亦是如此。且從長遠角度來看,物流業會拉動相關產業,新加坡的興起靠的就是物流樞紐。

此外,西安港已經與上海港等沿海港口,形成戰略合作聯盟,使西部地區外貿運輸緊密連接國際貨運航線,換種理解,就是西安港成為沿海港口的一個支線港,從而使西部經濟中心城市轉變為內陸地區“國際港口城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沿海效益”。

在政策紅利和行政效能改革的帶動下,西安國際港務區群集效應逐漸顯現:西安華南城、中西部陸港金融小鎮等現代商貿項目,國內排名前十的電商龍頭企業,塔塔特鋼、安博物流、日本通運等臨港產業紛紛布局。

國際化大都市“出海港”顯現

政策紅利和多重賦能下,西安全球貿易新高地正在形成。而有著“永不落幕的進博會”之稱的上海綠地全球貿易港,在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的同時,也成為全球貿易交流的新陣地。

繼上海之後,“永不落幕的進博會”以綠地絲路全球貿易港之名落戶西安國際港務區,足見該區域的重要性。

該項目依托綠地集團商貿產業資源,為全球企業提供商品交易、貿易及供應鏈支持等一站式服務。與國際港務區物流通道、功能平台、產業架構等優勢深度融合、同生互促,打造異塵餘生絲路沿線國家的大型跨境貿易交易展示平台。

從項目選址來看,其位於西安奧體中心項目周邊。交通物流中心必然會成為對外開放的文化中心,綠地絲路全球貿易港的落地和西安奧體中心也將產生複合效應,再次提升區域價值。

多種利好加持下的西安國際港務區,目前其項目銷售,已遙遙領先其他區域。如綠地·璀璨天城春節七天成交86套,其中119-122平米的戶型最受歡迎,剛需購房者表現出對該區域的極大熱情。

內陸港+全運會,兩大“流量IP”匯聚,必然推動西安國際港務區,成為西安走向國際化大都市的“出海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