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盤點2018年的國產手機:逆流而上 角力更新

下行周期貫穿了手機市場的整個2018年。相較於IDC公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018年第三季度同比下滑6%而言,市場研究公司GfK的數據則進一步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18%,銷售額同比下滑9%,首度呈現“量價齊跌”現象,國內手機市場經歷了更低迷的行情。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中國手機市場正在進行兩場“鬥爭”:一個是頭部廠商之間的爭霸,一個則是小廠商的生死之戰。多方數據佐證,華為(含榮耀)2018年首度擠下蘋果躋身全球手機出貨量第二名,三星則以1.1%左右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市場被邊緣化。華為,榮耀,OPPO、vivo(以下簡稱“OV”)、小米一方面強化國內手機市場寡頭格局,令二三梯隊廠商彎道超車的可能性愈趨微小,另一方面也將中系製造的大旗插向了全球主流手機市場歐洲,尋求國際化、品牌化、高端化的提升。

2018年,中系手機廠商引領的機械結構風潮、異形屏等圍剿“瀏海”熱潮,也暴露了手機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存量市場博弈激烈等膠著現狀。IoT(物聯網)、5G被視為打破僵化格局的“興奮劑”。同時,華為GPU Turbo、OLED可折疊屏等供應鏈端突破,令越來越多的中國高科技企業進入美國、韓國等國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高科技領域。

零和博弈和洗牌加劇

2018年最具話題性的幾款手機,無一例外都在“剪掉瀏海”上做足了功夫。

OV2018年旗艦機型 Find X 和NEX的升降攝影頭,小米 MIX3 和榮耀 Magic 2的磁性滑蓋,努比亞 X 和 vivo NEX 雙屏版則直接將自拍需求轉移到背面螢幕。除了這些為了追求螢幕完整性而誕生的機械結構風潮外,努比亞Z18的無邊水滴屏,三星Galaxy A8s、華為nova4的挖孔屏等異形屏是2018年手機行業另一道不容忽視的風景線。手機廠商還在充電、攝影頭等多領域展開較量,以尋求產品差異化。

“友商們對於微創新元素的熱衷與其說是存量市場中謀求市場空間的手段,不如說是膠著競爭所帶來的焦慮感的外露。”華為內部人士更願意將2018年的手機市場看作一場零和博弈。

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報告顯示, 2018年前11個月,出貨量則同比下降15.6%。賽諾調研數據進一步表明,中國用戶的換機周期已超過23個月,達到近年來的高點。

存量市場背景下,手機廠商也將視線轉向了更多以往未聚焦的細分人群。

“直男”用戶過半的小米獲得美圖手機數年全球獨家授權。“美圖品牌於女性市場的優勢將幫助我們不斷擴大及豐富用戶基礎。”小米CFO周受資稱。受女性群體青睞的OV則開始將目光轉向男性。主打“性能實力派”、冠名FIFA世界杯廣告等舉措令vivo快速走到了男性群體中。

同時,屢被詬病“高價低配”並主打2500元左右價格檔的OV在2018年10月相繼推出了K1、 Z3,首度瞄準1500元價位檔。小米和華為則對高端市場顯示出野心。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以小米MIX系列、小米8、印度POCO為代表的中高端手機收入佔比升至31%。主打AI功能的華為Mate 系列、榮耀Magic 2則均將價格區間上移至4000元,開始挺進蘋果、三星的“腹地”。

相較之下,iPhone Xs Max 發布不足十餘天便跌破萬元售價,蘋果距2018年高點的兆美元市值已蒸發逾20%,並下調2019財年第一季度營收預期。

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報告顯示,2018年前十個月排名前十的廠商合計出貨量份額達到92.7%,同比提高8.1%。

面對寡頭壟斷局面,銷售排行榜5名外的手機廠商似乎難有回擊之力。金立走上破產之路;錘子手機在2018年先後遭遇成都研發中心整合、官網自研產品斷售、供應商討債等問題;魅族在2018年則經歷了內訌等人事震蕩,出貨量近乎腰斬;外資巨頭三星的股價在2018年下跌了四分之一,是十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年。繼三星深圳工廠被裁撤之後,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也於2018年12月31日正式停產。綜合賽諾、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三星在中國市場份額已由2013年的20%左右降至2018年第三季度的1.1%。

“智能手機市場百花齊放的時代已過去。虹吸壓製作用下,並購重組和轉型更新會成為新趨勢。”通信觀察人士項立剛表示,“洗牌”成為2018年國內手機市場的關鍵詞。

守住印度與挺進歐洲

國產手機同時也在插旗海外。“歐洲作為國際主流市場的價值在2018年獲得了國產手機品牌的共同認可。”IDC分析師王希稱。

據Canalys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在西歐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86%。2018年5月,小米與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和”)宣布組成全球策略聯盟。合作初期,小米手機等產品將在奧地利、丹麥、愛爾蘭等歐洲國家的長和旗下零售網絡銷售。“海外擴張沒有疆界,我們會繼續擴張。”小米高級副總裁王翔表示,聯盟會讓小米海外發展如虎添翼。

華為的旗艦機型P和Mate系列近幾年均選擇在歐洲首發。以全球前五作為目標的榮耀2018年也開始從俄羅斯向西歐、東歐擴張。榮耀人士介紹,“華為在當地的供應鏈、採購、行政、銷售網絡等都使榮耀進入歐洲不會‘水土不服’。”

OPPO Find X的首發選在法國巴黎,並宣布產品將進入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和俄羅斯市場,歐洲市場的線上銷售比重超過25%。

但與中國市場具有極強內在一致性的印度市場並非安全的“後花園”。Canalys數據顯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在2018年第三季度整體銷量下滑1%。印度本地手機商Micromax則環比增長近五倍,重新擠進出貨量前五。

除此之外,5G成了能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注入活力的關鍵變量。“5G是革命性的,在未來4~5年內,我們可能會看到其對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一加手機相關人士表示。OV、華為、小米等預計於2019年推出首款5G商用手機之餘,頭部手機廠商們無一例外地瞄準了IoT。小米的物聯網生態鏈、OV的IoT生態聯盟、華為和榮耀的智能家居布局、聯想的SIoT、360的S-AIoT,廠商從手機向黑電、冷氣機等智能家居家裝領域擴容,5G大帶寬低延遲的特性成為IoT顛覆產業生態鏈的核心動力。

但以智能家居等為代表的IoT經過20年的發展至今仍是雷聲大雨點小。這折射到手機廠商的互聯網收入結構上則體現為廣告仍佔據收入大頭。涵蓋互聯網金融、遊戲等其他多元化互聯網服務收入雖增長潛力大,但均受政策影響較大。互聯網服務收入結構傳統且孱弱的特點,在2018年上市的小米身上得到印證。奧維雲網冷氣機產業研究院院長張彥斌也指出,手機廠商因缺乏產品製造能力,在IoT疆域版圖擴張中如何與各垂直細分領域企業斡旋是其必須思考的問題。

向“上遊”布局與角力更新

向全球市場攻城拔寨的中系手機,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注重品牌力和利潤提升,這決定了它不可能漠視對供應鏈的掌控。

典型例證是蘋果和三星。全球手機利潤的八成仍由蘋果收割。這與蘋果能直接買斷國內手機供應鏈半年至三年的生產排期直接相關。全球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 預測,2018年三星電子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985億部左右。這或將成為2012年以後三星年度出貨量首次未能超過3億部的一年,但其全球第一銷量寶座仍未松動。強勢的行業地位與三星作為全球唯一能基本實現全產業鏈獨立生產的核心競爭力密不可分。

專注於CMOS影像傳感器、光學鏡頭技術研發的趙東之前是波導的一名技術研發人員,對於中系手機供應鏈的發展感觸頗深。

攝影頭佔手機整機成本的15%左右,是僅次於芯片、顯示屏的第三大核心零組件。目前手機攝影頭產業集中在東亞,日韓是CMOS影像傳感器與光學鏡頭的主要生產研發地區。但中國手機攝影頭廠商與日韓的差距正逐漸縮小。趙東介紹稱,“在手機攝影頭的紅外濾光片、模組組裝領域,中系手機供應鏈企業已開始主導技術。”

完成從技術跟隨者向引領者轉變的趨勢在手機供應鏈的面板、鋰電池、耳機等環節也得到印證。以蘋果供應鏈為例,儘管美國供應商在芯片、半導體和功能件上都擁有強勁競爭力,但在功能件領域份額從2013年50%下滑至2018年42.1%,所流失的份額主要被中國企業獲取。華為2018年推出的圖形加速技術“GPU Turbo”彌補了華為手機用戶對於遊戲的渴望,首次採用7nm工藝製程的華為新一代旗艦處理器麒麟980芯片直接“踩下”10nm工藝製程的英特爾,足以抗衡蘋果A12。

伴隨中系企業出海進程加快,核心專利技術成了必須直面的問題。“以華為、小米為首的中國手機廠商專利申請自2013年大幅增長,但專利品質仍不如美韓。”向瑾援引Relecura數據介紹稱,目前,從5G專利申請數量來看,中國整體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二,居於韓國和美國之間,但申請主體較為分散,申請數量最多的華為僅排名全球第七。

一位近期調研了顯示屏企業的光學券商分析師介紹稱,“華為和三星正在開發可折疊智能手機。由於可折疊AMOLED的技術難點,我們預計三星將推出首款可折疊手機。華為的供應商京東方在屏耐用性方面的實力有待提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