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訓練1萬小時就能成行業專家?心理學家有了新發現

每經編輯:徐豪

圖片來源:攝圖網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見類似這樣的言論。

1993年《心理學評論》刊載的研究表明:最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是在練習中投入時間最多的人。這個觀點隨後被作家格拉德維爾(Gladwell)在《異類》一書中總結為“一萬小時定律”並流傳甚廣。

近日,科學家們重做了“一萬小時”實驗後發現:一萬小時可以幫助你變得更好,但無法保證一定更專業。

“一萬小時定律”大行其道

《心理學評論》在1993年刊載了一篇關於一所音樂學院的小提琴學生的研究論文。

心理學家艾利克森(Ericsson)把學院學習小提琴演奏的學生分成三個組。第一組是學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為世界級小提琴演奏家的潛力。第二組的學生只被大家認為"比較優秀",第三組學生的小提琴演奏水準被認為永遠不可能達到專業水準,他們將來的目標只是成為一名公立學校的音樂教師。

研究表明,預計到20歲的時候,這些卓越的演奏者已經在他的生命中練習了10000個小時,與這些卓越者相比,那些比較優秀的學生練習的時間是8000個小時,而那些未來的音樂教師,他們的練習時間只有4000個小時。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當初的發現很簡單,也很有說服力:那些被認為是精英的最優秀、最專業的演奏者,練習最為刻苦。研究結果表明,刻意的練習是獲得精英地位的最重要因素,比基因或性格等特徵更重要。

根據谷歌學術的數據,這篇論文被引用了9800多次。顯然,這一結論很符合人們的胃口。

後來,格拉德維爾(Gladwell)在《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一書中將這一結論總結為“一萬小時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格拉德維爾(Gladwell)在書中列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這一觀點,包括比爾·蓋茨、甲殼蟲樂隊、莫扎特等。

比爾·蓋茨也曾表示,“一萬小時定律很有幫助。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堅持不懈,並經歷許多周期(The 10000-hour-rule helps,but to be achieved,it needs persistence and passing through a lot of cycles)。”

市面上關於“一萬小時定律”的書也是大行其道。

圖片來源:當當網截圖

那麽,“一萬小時定律”真的那麽有效嗎?

重做當年實驗結果出乎意料

近日,《皇家學會開放科學》刊載了一篇研究,心理學家麥克納馬拉(Brooke N.Macnamara)和梅特拉(Megha Maitra)重做了1993年的“一萬小時”實驗後發現“一萬小時定律”並非完全正確。

圖片來源:皇家學會開放科學官網截圖

在這篇名為《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expert performance:revisiting Ericsson,Krampe&Tesch-Römer(1993)》的文章中,來自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人員重新進行了1993年的這項研究,他們使用了比上次研究更大的樣本以及更嚴格的研究控制。

研究人員將小提琴演奏者分為最佳、良好、略差三組,並要求他們完成每周的練習時間記錄。

圖片來源:皇家學會開放科學官網截圖

結果表明,預計到20歲的時候,略差組小提琴手總共的獨自練習的平均時間大概在6000小時左右,而最佳組和良好組小提琴手總共的獨自練習的平均時間都在10000小時以上。

從結果可以看出,良好組小提琴手的練習時間遠遠高於略差組的練習時間。但值得注意的是,最佳組小提琴手總共的平均練習時間低於良好組小提琴手的練習時間。

最終,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研究數據表明,大量的練習並不是解釋專業小提琴手水準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更富有成就的精英表現者中,刻意練習的量並不能解釋為什麽有些人比其他人獲得更高水準的專業表現。

也就是說,練習在最終成功因素中的佔比,並沒有之前的實驗那麽高,拉開優秀小提琴手與良好小提琴手差距的,並不是訓練時間。

為什麽一模一樣的研究,卻得出了差異如此巨大的結果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麥克納馬拉(Brooke N.Macnamara)和梅特拉(Megha Maitra)在論文中提到了這一點,他們提出:1993年的研究,並沒有嚴格採用科學的方法,例如沒有採用雙盲試驗、定義混淆、統計學錯誤等。因此,1993年的研究,實際上是充滿了偏差和錯誤的。

不僅如此,早在2016年,麥克納馬拉(Brooke N.Macnamara)還在《心理科學透視》中,對33項有關刻意練習和運動成績之間的關係做出了分析,研究發現,在決定運動員成績的因素中,練習的作用僅僅佔了18%。

而更早時候,來自倫敦國王學院心理學家羅伯特·普羅明(Robert Plomin)也進行過一項研究,給15000多對雙胞胎做了出生記錄,這些雙胞胎被要求參加一系列測試及問卷調查,其中包括記錄孩子繪畫人物的能力。結果表明:如果同卵雙胞胎的其中一個擅長畫畫,其另一個兄弟姐妹擅長畫畫的可能性也很大。

因此,這些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一個人的水準,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例如天賦、運氣、環境),努力的作用隻佔其中一部分。努力練習,僅僅能夠讓一個人從較差水準入門到一般水準,而要變成優秀水準,僅僅靠“一萬小時定律”是遠遠不夠的。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