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太宗打不下高句麗,為什麽唐高宗能做到?

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總有一些強大的外敵,比如匈奴、突厥、吐蕃等,而在隋唐時期就數高句麗最凶猛,因此就有四位皇帝攻打高句麗。論國力,隋煬帝時期也非常強盛;論指揮,唐太宗一生南征北戰,幾乎戰無不勝。可是,唯獨唐高宗滅掉了高句麗,其他三人都失敗了,這是什麽原因呢?

值得注意的是,高句麗與以往的外敵不同,它不是小國,也不是遊牧民族,而是一個高度成熟的農耕政權,有城池176座,人口近70萬戶。不同於遊牧民族靠天吃飯,高句麗的發展相當穩定,一旦中原王朝發生動亂,它便伺機而動。同樣的,要想一戰滅掉這樣的政權相當困難,最好的辦法就是軍事為輔,政治為主。

百濟不比高句麗弱,有200余座城池,人口約76萬戶。可是在公元660年,蘇定方帶著10萬唐軍一下就殲滅了百濟。為什麽會這樣容易?根本原因在於百濟皇族發生內訌。百濟王帶著太子轉到北方,留守的二王子卻趁機稱王奪權。當時皇太孫也在場,擔心叔叔打退唐軍後會清理自己,於是帶著自己的手下投降了蘇定方。

唐太宗時期,高句麗的內部一直很穩定,沒有出現“帶路黨”,不像蘇定方攻打百濟的情形。所以,唐軍不得不一個城池一個城池地征討,這種硬碰硬的方式消耗非常巨大。不僅僅如此,唐太宗為了保持“仁者之師”的形象,對攻下的城池秋毫無犯,甚至還發放糧食給貧困百姓,這無疑加大了後勤壓力。

其實,唐太宗希望用誠意換來高句麗軍民的投降甚至反戈一擊,可是結果並不如人意,新城、安市、建安三座城池一直在堅守,唐軍始終無法攻下。有人建議李世民繞過安市,直接殺向烏骨和平壤,幸虧被李勣勸阻,否則結果可能會像隋煬帝一樣狼狽,因為沿路的城池沒拔掉,大軍長驅直入,後勤線會面臨巨大威脅。時間一長,唐軍糧草告急,不得不撤軍。

唐高宗時期,高句麗的內部發生變化,執政官淵蓋蘇文去世,大兒子淵男生與二兒子淵男建為接任執政官的位置發生內訌。淵男生邀請唐軍一同攻打淵男建,並讓兒子成為“帶路黨”,唐高宗豈能錯過這等機會,唐軍立即殺向高句麗。這次戰鬥相當順利,唐太宗時期無法攻下的城池,這次幾乎沒有抵抗,直接開門投降。

比如,薛仁貴僅僅帶著3000人攻打扶余城,這在唐太宗時期根本無法想象,結果不僅攻下了,附近四十多座城池也接連投降;再比如,李勣兵圍平壤城,僅僅一個月就讓國王開門投降,而當年蘇定方圍攻半年卻無法攻克。由此可以看出,堡壘最大的弱點都在內部,唐太宗生不逢時,而唐高宗則抓住了這個機會。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