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閉戶30天,這組偷拍爆火:做最壞打算的人,才配最好結果

1月23日,武漢封城。

一夜之間,風聲鶴唳,疫情升級,一種叫新冠病毒的怪物,如幽靈般蔓延這個國家和這片土地。

恐慌和安慰,病死和救治,逃離和逆行,懶政和新舉,犧牲和互助,至美和極惡,絕望和希望……

讓14億國人,在難以名狀的情緒和兩極對立的窺見中,踏上一場深刻的集體修行。

2月23日,整整一個月過去。

武漢仍在封城,病毒還在蔓延,傳染仍在繼續,轉捩點還未到來……

不斷有醫護人員犧牲,不斷有重症患者離世,但更多的,是從病毒手中掙脫的人,痊愈出院,迎來新生。

病毒猖狂狡猾,疫情嚴峻漫長,至暗時刻終將結束,人間煙火終會升騰。

今天,我想分享一組疫情之下,偷拍的讀書學習照,和更多小孩子、大孩子一起走近這樣一個真相:

災難中,那些做了最壞打算的人,將會有最好的結果。

因為,別人坐在黑暗中哭時,他們卻悄悄在山頂升起一團火。

01

借光·守望

這張照片,來自河南省洛寧縣上戈鎮劉墳村。

照片中,昏暗燈光下,坐在樓梯道裡學習的女孩,叫郭翠珠,今年14歲,是一名初中生。

披著夾襖抄著手,坐在小板凳上靜靜看著她的,是她的農民父親。

照片上的地點,不是父女倆的家,而是村委大院。

疫情持續蔓延,全國“停課不停學”,小翠珠家沒有網絡,她又捨不得用爸爸手機的那一點流量。

為跟上網課進度和老師輔導,征得駐村幹部同意後,父女倆連續幾天晚上來到村委大院,蹭網學習。

昏暗的燈光,相守的父女,專注的少女,沉默的父愛……

在寂靜孤獨的黑夜裡,穿越貧窮窘迫和疫情恐慌,燃起一個寒門之家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渴望。

古有匡衡鑿壁借光,今有翠珠村委借網。

我們素來不提倡謳歌貧困,但一次次被那些不滅的希望,照亮。

02

蹭網·夢想

這張照片,來自河南南陽淅川。

照片中的男生,叫小通,是今年參加高考的一名高三孩子,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

特殊時期,學校用釘釘網給孩子們上課,小通家沒有安裝Wifi,但鄰居家有。

每天5點半,小通起床,開始晨讀學習。

上午8點,他準時搬個小凳子,在家裡平房的樓頂,蹭鄰居家的網絡。因為這裡,信號特別好。

小通說,他的目標,是好好複習,爭取一舉考上浙江大學。

病毒隔離了校園,又如何?

隔離不了少年的壯志凌雲。

網絡隔離了課堂,又如何?

隔離不了夢想的扎根瘋長。

當多少城市人家的孩子,在家中恆溫寬敞的暖氣房裡,享用著無處不在的網絡,一邊詛咒因為疫情不能出門玩耍,一邊荒廢學業只想偷偷玩遊戲時,多少貧寒人家的孩子,最大願望不過是蹭網上會兒課。

一定不要忘記,這世上很多人,並非擁有你生來就坐享的條件。

03

師者·眼淚

這張照片,來自河南省淮陽中學高三班主任於老師的直播。

直播中,常年教學,操勞過度,發際線越來越高的於老師,因擔心孩子們的心理和成績,受疫情影響太大,數次落淚,無法自已:

“你們生於2003年的非典,今年高考又碰上新冠肺炎……”

師者父母心。

唯有師者,才和父母一樣,對孩子們的暗傷和困境過分關注,對孩子們的前途和未來如此擔憂。

於老師,別難過,17年一個輪回的劫數,無法壓垮這個國家的少年。

因為,有您這樣的師者,他們終將在愛和守望中成年成人,在歷經磨難和考驗後,像父輩一樣無畏堅韌。

04

恐慌·文明

這張照片,來自武漢方艙醫院。

壓抑且喧囂的白色病房裡,一個叫付先生的年輕人,安靜地捧著一本書,在專心地閱讀。

這張照片被記者偷拍,從社交網站流傳到境外後,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科·福山,馬上認出:

付先生讀的書,正是他著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福山說:

“他的平靜和醫院的喧鬧,形成了對比,顯示了文明的力量。”

被確診新冠肺炎的付先生,是年輕一代的佼佼者:

武漢大學的博士,赴美佛羅裡達大學做結構生物學的博士後。

春節過年回家探望父母,不幸遭遇新冠病毒,和家人一起被確診,2月5日晚上作為第一批患者轉入方艙醫院。

面對確診,有人情緒失控,崩潰大哭;有人意志垮掉,在絕望中向病毒屈服;有人自覺倒霉,把戾氣發泄到別人身上……

但也有人,在最糟糕的狀態下,做著最積極的事情,並提醒每個不幸的感染者和每個幸運的監視者:

災難已經發生,病毒已經造訪。

過度的憂慮,只會把情況變得更糟。

不如,接受最壞的結果,安定有序地在這“壞”中,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來。

我們,已經錯過了上一個冬天,不該再錯過這一個春季。

05

不幸·直面

這張照片,來自武漢方艙醫院C區的高三學生楊一帆

楊一帆是江岸區某省級示範中學的高三學生,也是整個家庭裡最小的感染者。

他的爸爸在一月被確診新冠肺炎,因病情嚴重住進了長航醫院重症監護室。

隨後,他和媽媽也被確診,住進方艙醫院。

他住在C區,媽媽住在A區,只有早上洗漱和中午晚上吃飯時,他才和媽媽匆匆見一面。

其余時間,他把六門功課安排得滿滿的,爭分奪秒地進行複習。

“我要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衝刺,不能掉隊。”

面對記者採訪,少年斬釘截鐵地說。

就像,他不是個患者,而是個戰士。

疫情終究會結束,高考終究要到來,不管國家頒布怎樣的政策,認真複習都是最好的對策。

我們可以不喜歡分數至上的高考制度,但我們誰也無法否認,它依然是貧民子弟成功逆襲的最好路徑。

就像,我們不必過度讚美患病備考的少年,但我們從他專注的背影裡,卻再次確認:

人生漫長,誰也無法預測意外和明天,哪個會提前到來。

但每個人都可以掌控的一件事,是接受現實。

因為,這是戰勝所有困難的第一步。

06

最壞·最好

如果災難已成現實,我們必須學會和它共生。

然後,努力把不幸撕開一個口子,讓陽光和希望透進來,讓黑暗和恐懼變萎縮。

就像,那個借光的女生,蹭網的男孩,流淚的教師,看書的學者,方艙醫院裡備考的學生……

在《人性的弱點》這本書裡,卡耐基說:

不管是群體還是個人,在面對至暗時刻,最應該做的事兒,是向自己發出這樣三個質問:

“最壞的結果是什麽?”

●“如果這個是真的,我有沒有做好準備?”

●“我要怎麽做,才能把損失降至最低?”

綜合人類歷史上諸多名人和故事,卡耐基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不幸和幸運,本在同一個路口。

災難和機遇,也在同一個時段。

抱怨和逃避的人,在恐慌亂竄中,拐向了左。迎戰努力的人,在解決問題中,拐向了右。

比災難更可怕的,是人性弱點裡,對意外的抗拒。

要知道,我們對災難的態度,本身也是災難的一部分。

無處安放焦慮的人,最終被災難吞噬。

冷靜下來,做最壞打算,並敢於行動的人,會找到契機和出口,在災難過後收獲最好的結果。

疫情還在持續,轉捩點還沒到來,某些地方解封後,又迎來疫情的反彈。某些人摘下口罩後,又被病毒感染。

這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要靜下來,成為對自己負責的建設者:

在共同的痛苦之中,肩負起自己當下的責任,並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最壞的結果是什麽?”

●“如果這個是真的,我有沒有做好準備?”

●“我要怎麽做,才能把損失降至最低?”

然後,切實直面,有效行動,努力解決。

這樣,疫情過後,才能收獲不一樣的自己。

最後,請讓我們一起重溫思想家雷音霍爾德·尼布爾的這段話:

願上蒼賜予我安寧的心境

讓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

並給我無盡的勇氣

讓我去改變那所能夠改變的事情

再賜予我足夠的智慧

去分清這兩者之間的細微差別。

願每個幸存者,都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