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給國家添亂!殘疾夫婦棄貧困戶寶貴名額 養3種動物脫貧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岑鞏縣是國家級貧困縣,35歲的吳先才是岑鞏縣天馬鎮雷公田村人。2011年,他與同是身體殘疾的妻子李佳敏一起,將村裡廢棄的養豬場改建成養牛場養牛出售。2018年,他們純收入35萬元,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典範,夫妻倆養牛養出了“牛”日子。

“中國溫度”扶貧特約

攝影/寧堅 編輯/小為

出品/騰訊新聞 騰訊圖片

吳先才是侗族人,從小脊柱發育變形,家人背著他進了小學,直到小學二年級他才學會走路,屬於四級殘疾。李佳敏是苗族人,五歲時因為摔跤未及時就醫導致左大腿股骨骨折壞死,之後雖然治愈,但是左腿要比右腿短15厘米,屬於三級殘疾。

吳先才初中畢業後,曾前往廣東、上海等地打工。2007年,他接到岑鞏縣殘聯的通知,國家免費讓他進入黔東南州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讀書。他立即趕回老家報名入校,就讀臨床醫學專業,不久認識了在同一個專業學習的殘疾女孩李佳敏,同病相憐的經歷很快讓他們走在了一起。

2010年畢業後,李佳敏回到家鄉劍河縣當上了村醫,吳先才隨後也來到劍河縣幫助李佳敏工作,但每個月兩人的收入總共只有390元。2011年,他們組建了家庭,相繼有了兩個兒子。2011年底,李佳敏辭去了工作與吳先才一起回到吳先才的老家天馬鎮,為了不給國家“添麻煩”,他們婉拒了貧困戶名額,拿著雙方父母給的2萬元,把村裡廢棄的養豬場進行了簡單改建,購買了40頭小香豬飼養。不料僅僅兩個月後,小香豬全部生病死去,兩人血本無歸。

2012年3月,不甘心失敗的他們下決心重頭再來,於是找親戚、朋友東拚西湊、還向銀行貸款,湊夠了20萬元,購買了30頭雜交牛犢精心餵養。2013年底,這些牛相繼出欄後給他們帶來了28萬元的收入,他們不僅還清了所有的貸款和借款,還稍有富余,初步成功給夫妻倆帶來了新的希望。

2014年開春後,夫妻倆又向銀行貸款50萬元,改擴建了養牛場,完善了一些配套基礎設施,購買了50頭可以出高品質雪花牛肉的貴州小黃牛牛犢來餵養,但陸續出售後他們發現,還清所有貸款後幾乎沒有剩餘收入。他們意識到,過去只想到把牛養大,然後整頭牛出售給牛販子,所得收入太低。

在餵養小黃牛的過程中,吳先才不斷進行總結。他認為,單純用山上的青草喂牛,營養跟不上,導致肉質不佳,價格就上不去。要改變現狀,必須改變傳統的餵養模式,用圈養加散養可以提高牛的運動量,牛肉肉質才會更好。可以出欄的牛要自己宰殺、自己出售才能有更多的收入。此外,要餵養優質的牧草,並在牧草中添加輔食玉米面才能使牛得到更多營養。於是,他開始大面積種植優質牧草。

吳先才種植了蛋白和糖分含量較高的皇竹草20畝、高丹草35畝和牛最喜歡吃的黑麥草15畝,再用牛的糞便給草育肥。現在,這些草已經基本能夠滿足他的牛的需要。2018年,他們的養牛場先後飼養了92頭小黃牛,目前存欄的還有35頭,另外還養了3頭豬、8隻鴕鳥和32隻雞。每天,夫妻倆起早貪黑的忙碌著。

種植和收割這70畝的牧草,一年當中可以輪回三次,忙不過來的時候,吳先才會請一些村民來幫忙,每人每天付給工資100元,每次需要持續7至10天,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在打理牧草上,花費了他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

收割回來的牧草,需要在短時間內處理好,首先是粉碎,然後儲藏。吳先才說,儲藏時如果牧草還是青色的就最好,因為青儲可以保留牧草裡絕大部分的營養,在儲藏過程中牧草因為濕度和溫度會在一定程度上發酵,這樣就增加了牧草的口感,牛會更喜歡吃。現在,他給牛吃的優質牧草和玉米面的比例是9比1。

在養牛的過程中,吳先才最擔心的是牛的呼吸和消化系統出問題。因此,他會添加少許板藍根和柴胡等中草藥喂牛。同時為了保證牛的身體健康,每季度至少一次會在牧草裡適當添加苦參、油菜餅等來驅蟲。這是他在山裡挖苦參。

吳先才的牛在一歲半之前都是散養,之後再圈養半年以上,加上優質的牧草又不飼喂違禁飼料,預防疾病不打抗生素,屠宰時不注水,所以他的小黃牛雪花牛肉肉質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這是吳先才夫妻倆在對牛肉進行分割、稱重、真空包裝和冷凍。

過去吳先才出售牛肉的途徑不多,一頭牛要半個多月才能賣完。從2018年5月開始,他利用網絡來出售,相繼收到了來自省內以及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客戶的訂單,一周就可以賣出一頭牛。他將真空包裝後的牛肉送到岑鞏縣城和凱裡市通過快遞發貨,客戶很快就吃到了新鮮的牛肉,得到了許多客戶的認可,一些客戶因此還成了他固定的老客戶。目前,每個月他的網絡訂單都在萬元以上。

在與一些城市餐飲店打交道時,一些店主建議他可以嘗試多元化養殖。考慮到澳洲鴕鳥不易生病,肉質口感好,經濟價值較高,當地鮮有人餵養,於是他進行了輔助嘗試餵養。目前,一頭鴕鳥可以給他帶來3000多元的收入。

在他的帶動下,村裡有一些村民也開始養牛,因為他有一定的醫學知識,村民不時會請他去給牛看病。2018年全年,不僅他的牛沒有生過病,全村的300多牛也沒有一頭因病死亡,大大降低了村民養牛的風險,有兩戶村民在2018年的純收入分別達到了15萬元和18萬元。

養牛讓吳先才對脫貧致富充滿了信心,為了讓更多的村民也能養出好牛,他引導一些極貧戶村民專門種植優質牧草提供給其他的養牛戶,並力所能及的在種植技術經驗上,無償的甚至手把手指導,村裡的三家極貧戶就是依靠種植優質牧草得以相繼脫貧。目前,他所在的天馬鎮已經成為全縣的優質牧草種植地。

吳先才夫妻雖患有殘疾,但他們迎難而上,不等不靠,自強自立。從2016年的純收入只有6萬元,到2017年的20萬元,再到2018年的35萬元,已經完全擺脫了貧困,一家人走上了甜蜜幸福的致富路。

吳先才夫妻身殘志堅、勤勞致富的事在當地不脛而走,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肯定和幫扶。2017年,岑鞏縣將吳先才的養牛場評為全縣殘疾人創業示範點,給予了他們2萬元的獎勵,還給予了7000元的貸款貼息。當地政府表示,2018年已經為他再次申報了貸款貼息。吳先才說,如果村裡能有一個小型屠宰分割車間,銷售的渠道能進一步擴大的話,加上自己的努力,他和其他村民的養牛致富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消費即是幫扶,購買也為公益。如果您想吃到健康的牛肉,同時為扶貧事業做出貢獻,請掃描上方二維碼,把“貴州黃牛肉”帶回家,幫助當地養殖戶。

上圖為當地政府推薦函,確保產品及案例真實可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