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製造的網紅“掃地僧”直言,被表達的“流浪大師”

對“流浪大師”的圍觀,無關乎同情,只是一種獵奇,也連接著流量背後的野心。

文 | 王言虎

一位穿著破爛且身上滿是汙垢、黑白頭髮打結的流浪老者,在這幾天火遍各大視頻平台。

因為經常蹲在地鐵裡和路燈下看《尚書》、《論語》等書籍,且說出來的話頗具文采與思辨性,他被一些人冠以“流浪大師”的稱號。

只是隨著“人氣”的陡升,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圍觀,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讓他很煩惱。尤其是一乾網絡主播與微商的加入,幾乎完全將這種圍觀變成一場流量的狂歡。

其實從這位談吐與形象有極大反差的“流浪大師”被網絡捕捉開始,他就注定了被“製造”、被表達的命運——

他的視頻先是被安上“大師在流浪,小醜在殿堂”的標簽,以給觀者造成“懷才不遇”的觀感,引發同情。

而後,圍繞這位“流浪大師”的身世,各種悲慘的故事被編了出來:博學多才的流浪者、複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上海徐匯區審計局的公務員、妻女車禍過世……路數大概是怎麽慘怎麽來。

再之後,“大師”終於被逐流量而居的網紅盯上,她們馬不停蹄地趕來,將“大師”團團圍住,拿起手機,抬頭45°仰望攝影頭,一陣狂拍,“大師”終於淹沒在一堆光鮮豔麗的錐子臉之中。

就這樣,“大師”完成了被定義、被表達、被消費的全過程。整個事件中,他都是一名被動參與者,或者說,他不過是一個被寄托了感情的出口,一個網紅用來吸引流量的工具。

他大概率不會從這場旋生旋滅的狂歡中得到什麽,而他也只是期待,不會被相關部門找麻煩。他自己也說,“網上走紅不會改變他的命運”。

這名流浪老者當然不是什麽大師,網友在他身上“安裝”的各種身份,也都不是事實。媒體報導,這位老者叫沈巍,他從上海一所普通大學畢業,確實進入了公務員系統,但停職時還沒有結婚,“因為妻女車禍而精神出了問題,是胡說八道。”

平心而論,看了網上流傳的諸多視頻,確實發現沈巍表達流利,知識面比較豐富,對傳統文化有一定了解,但稱其為“大師”,顯然是溢美。他本人也連連否認“大師”稱號,稱自己只是一個讀了不少書的人,才不是什麽大師。

只是,這個世界上大概人都是有掃地僧情結的,一個穿著破爛的流浪漢,哪怕是表現出一點與眾不同的特質,人們就極容易向他投以夾雜著曖昧的讚賞眼光。平日裡人們看到的那些入門書籍,聽到的樸素道理,從一名流浪漢口中說出來,就顯得閃閃發光。

沈巍講那些所謂德與才的關係,人與人相處之道,一點都不高深,圍觀者又何曾不明白。

他們之所以持之以恆地趕來“聽課”,其實不是為了聽這些道理,不過是為了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圍觀一宗不尋常的事件,而這無關乎同情,只是一種獵奇。

至於那些主播、微商,目的就更是赤裸裸了,“大師就是流量”。當漂亮的臉蛋、風情的舞姿已經不太容易吸引直男們的關注,據說在短視頻平台上比蔡徐坤還火的“流浪大師”就成了她們的救命稻草。千載難逢的機會,不來蹭一蹭熱點,簡直不符合一個網紅的基本修養。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那張“大師”被網紅圍在逼仄牆腳苦笑的照片。

被圍觀的“流浪大師”,在這場狂歡裡,只是一件櫥窗裡的商品,他被展示,被獵取,被假惺惺地賦予各種意義,其實這都與他無關,他只是一個將“撿垃圾也看作是正常勞動”的普通人。

沈巍肯定不是什麽大師,而對他各懷心思的人,卻可能真的是“小醜”。

編輯 新吾 實習生 鄧海瀅 校對 劉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