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程集團吳志祥:旅遊行業至少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

疫情對旅遊行業的衝擊無疑是最為直接的。參考2019年的數據,春節期間全國旅遊人次達4.15億,收入超過5000億元,而2020年的春節,突然爆發的疫情讓旅遊行業幾乎被凍結。

更糟糕的是,與製造業不同,旅遊行業的復甦涉及消費信心的提振,旅遊需求反彈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同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吳志祥預計,行業至少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而對於任何一家旅遊企業來說,如果連續3個月沒有收入是非常可怕的。

面對本次疫情,同程有著相對迅速的反應。頂住了暴增的退單壓力後,更重要的難題是:如何活下去。

“我們不能讓疫情白來一次,此時要練好內功、鍛煉員工,一起期待行業復甦。”吳志祥表示。他號召集團旗下各個團隊想辦法轉型升級、主動自救,比如賣菜、賣消毒液、賣付費課程等。

據介紹,疫情期間社區生鮮團購平台同程生活業務出現大幅增長,僅蘇州市內就覆蓋了超過50萬的家庭;同程國旅讓旗下賦閑的旅遊顧問升級成咪店的電商店主,取得的提成收入已經抵消了疫情影響;集團旗下酒店B2B平台深捷旅將社交電商小程序“惠出發”轉型,從銷售酒店變為銷售防疫用品,不到一周時間內,已累計為超過10000多個家庭和企業提供了平價防護用品和生活必需品。

這也啟發吳志祥更多思考:對公司來說,到底什麽才是最有價值的?同程在旅遊行業經驗豐富,但一些團隊從做了接近20年的老本行轉到賣菜、賣防疫用品,也只花了幾天時間。 “這種時候你會發現有錢、有經驗都不是最重要的,你要相信用戶、相信團隊。”他說。

有人曾提出減預算、減人的自救方案,但被吳志祥“當場罵了一通”。他認為,現金流很重要,血液不能斷,但人心也不能散。遇到困難要帶團隊匍匐前進,要讓員工覺得“公司太牛了”。

在疫情期間轉型升級、跨界自救的各項業務中,或許就有機會誕生有商業價值的團隊,但沒有也沒關係。在吳志祥看來,這種共渡難關、同生共死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團隊、人心在,以後做什麽都能做成。

同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吳志祥

以下是36氪和吳志祥的對話,文字經整理編輯:

36氪:這次疫情對公司業務產生了哪些影響?

吳志祥:同程集團的主營業務跟旅遊相關,此次疫情受到的影響不小,尤其是旅行預訂業務。為了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對用戶的損失,團隊花了1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了用戶訂單的退訂處理,損失和挑戰非常大。

36氪:同程成長於非典時期,這次反應會比一般企業快嗎?什麽時候開始意識到疫情會產生影響?

吳志祥:春節前三天。因為同程起步時趕上了2003年的非典,我們密切關注疫情的發展,甚至在國家文旅部發出政策的前一天,我們就意識到會有更強的措施頒布。正因為我們高度關心進展、保持敏感,對武漢封城、文旅部的政策等,我們都能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對我們來說,春節期間,平台有數千萬的用戶準備出行,如果反應不夠快、判斷不夠準確,那麽對於客戶、後台、研發、財務都是非常大的挑戰。10天處理幾千萬旅行訂單,很多同事接連10天每天工作12小時,很多客服同學含著眼淚把訂單退了。

我內部開會動員跟他們說,這是一個企業責任所在,要對企業品牌負責,越是艱難時刻越要維護品牌。雖然不能去武漢衝鋒陷陣,但對我們有出行計劃的用戶,早點幫他們退掉訂單,就能早點減少焦慮。

其他旅遊同行也是面臨挑戰。有的團是臨上飛機之前被叫下來,導遊被宣布失業之後,還在機場買了成箱的口罩帶回來捐助。行業在大勢面前,還是有責任感。

36氪:除了退訂,同程還采取了哪些自救措施?

吳志祥:我們內部也在想到底該怎麽辦。旅遊跟製造企業不一樣,很快國家就會鼓勵製造企業復工,但旅遊行業要重新啟動需要經歷比較長的時期,因為還涉及到消費信心的重振。我預計,行業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但任何一家旅遊企業連續3個月沒有收入是很可怕的。

我們的思路是升級、自救。在退訂工作完成之後,我們用1天時間開視頻會議,當時還沒有可以一對幾千的視頻軟體,所以直接用的抖音。培訓後,部分同事開始轉型賣菜、賣消毒液、賣同程商學院的課。我們每天早上開早會,我要求主管必須要和同事一對一視頻溝通,從年初八到現在一天沒歇。

這期間我們還開了零程旅學院,這是疫情發生後行業內首個面向全國旅遊從業者的學習和社交平台。2月22日從早上8點至凌晨,我們進行了一場16小時不間斷的直播,這也是中國旅遊業有史以來單場直播時間最長的一次。我全程主持了這次直播,邀請了行業內外近50位重量級導師,教大家如何做抖音行銷、如何應對疫情難關等等。

大家說感覺比以前還忙。“向死而生,危中求機”,這次疫情危機中新的機會點能不能出來,目前還不好判斷;最後這些自救措施能打多少分,60分還是80分,也還是未知數。以後這中間有可能誕生有商業價值的團隊,但沒有也沒關係。我認為,這種大家共渡難關、同生共死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團隊、人心在,以後做什麽都能做成,這是我很看重的。

36氪:快速展開賣菜、賣消毒液這些業務,是不是因為同程旗下矩陣比較豐富,而其他企業比較難借鑒?

吳志祥:不一定,我們賣菜的是一個小事業部的BU,賣84消毒液是我們集團旗下的酒店B2B平台的一個小團隊,只有30幾個同學。我們只是發出了號召,各自生產自救,他們很快就搭了小程序做起來了,隻用了2-3天時間。

楊國安教授(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說得非常對,未來組織真的是垂直化嗎?大的框架下,怎麽讓團隊在疫情中團結起來,怎麽保持小團隊的靈活性和機動性?要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其實用戶需要什麽,你們提供什麽就可以了。

36氪:這次疫情對公司的戰略帶來哪些影響?

吳志祥:我們的戰略是“新十年”,就是從2020年開始的之後10年,實現2個1000億,旅遊主業乾出1000億,投資孵化出1000億。

從長期來看,這個戰略目標不會改變,疫情影響的3-6個月就是小浪花。不過3個月的休業期,對今年肯定會有影響。大家都說今年6-7月會出現報復性增長,我覺得會有,但是剛需商務、休閑旅遊、郵輪遊等,各個細分行業都不一樣。比如這一次郵輪遊受到的挑戰就非常大。

36氪:疫情期間同程資本新設立了5000萬元天使基金,並投出了第一家滿房學院,未來同程在投資策略上會有變化嗎?

吳志祥:不會有變化,路演都在正常進行。2月26日下午,同程資本就舉辦了首屆線上路演,提供5000萬元投資基金,給早期項目資本加持。未來我們會繼續加大對早期項目的扶植,特別是有積極戰略目標的優秀團隊。我們在早期投資這塊剛做不久,很期待投出類似同程生活這樣的明星項目。

36氪:那你認為疫情會對行業帶來哪些影響?會出現倒閉潮嗎?

吳志祥:我們去看整個非典期間,旅遊沒有出現倒閉潮,因為3萬中小旅行社其實成本很低,就是房租和人工,一收縮基本沒什麽成本。現在國家給了政策,一旦春暖花開,行業就會起來的。反而是中等規模的旅行社,有幾十個人的團隊,可能還有押款,他們的挑戰比較大。

36氪:酒店呢?

吳志祥:我們判斷,疫情不會持續6個月,即便有6個月,反而是一些單體的中檔酒店會更困難,大的酒店集團沒有問題的。而且我甚至覺得,疫情會導致大的酒店集團擴張更快,兼並更多物業。

36氪:對這些旅遊行業的創業者你有什麽建議?

吳志祥:同程正在進行的這些企業自救方法值得借鑒,但具體每個企業都不一樣。最關鍵的是,人心不能散,第二是現金流,血液不能斷。

36氪:同程現在的現金流壓力大嗎?

吳志祥:集團整體現金流比較正常,我們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板塊。現在我們也在采取轉型升級、跨界自救措施,這些措施在慢慢產生現金流,相信很快會恢復。

36氪:現在整個集團有多少人?公司遠程辦公遇到哪些挑戰?

吳志祥:現在整個集團超過1萬人。遠程辦公其實會議軟體設施都沒有問題,挑戰最大的其實是凝心聚力的組織能力。要順應遠程辦公,不只有軟體,更重要的是人心。

36氪:那這期間你們采取了哪些組織管理方式?

吳志祥:有效的組織能力包括“技術+人心”,好的工具加上把人心聚攏起來,效率才能提升。同程總結出了一套“在家辦公三板斧”的方法,這是我們驗證下來比較有效的方式。

首先保證員工的使命感,各級政委(注:同程內部的HRBP)和員工一對一視頻溝通;其次要讓員工有危機感,樹立和公司一起同舟共濟的決心;最後則是制度約束,早晨開晨會、傍晚開分享會,並設立不同獎懲制度,通過抓過程、定目標、拿結果,讓團隊跑起來。

36氪:非常時期怎麽鼓舞員工士氣?

吳志祥:當有大災難來的時候,你作為團隊的leader用什麽態度面對很重要。我們除夕的時候開會,有人提出的方案是減預算、減人,當時我就把他罵了一頓。這算什麽方案?我們遇到困難,要帶團隊匍匐前進,要讓員工覺得公司太牛了,這種時候還能帶我們前進。

團隊領導力的核心,在於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災難來的時候,你和團隊一條船,要有共渡難關的責任心,再帶領團隊想辦法。

36氪:如果公司順利度過這段非常時期,你覺得是因為“突破了什麽”?

吳志祥:這次比較重要的是讓我們去思考,什麽是公司最有價值的。我們對旅遊行業很熟悉,做了近20年,現在暫時不能做了,結果幾天時間就從旅遊順利轉去賣菜了,等疫情過去,大家還會繼續做旅遊。所以說這時候經驗和錢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的用戶,還有信任我們的團隊。所以相信用戶、相信團隊。

36氪:你周圍的CEO朋友目前是什麽狀態?

吳志祥:現在都是高密度的開會,這個時候開會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視頻。還好,都沒認慫,現在認慫就出局了。大部分都是這種狀態,得想辦法、得琢磨、得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