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買的免稅商品,“養活”了誰

中免擁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免稅商業綜合體——三亞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經營離島免稅業務。(ICPhoto/圖)

中國免稅市場,正在被海南的一項新政引爆。

2020年6月1日,海南在打造全球自貿港的方案中提出,“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擴大免稅商品種類”。這意味著,凡是去海南旅遊的人,離島時都能帶走10萬元免稅商品,此前的免稅額度只有3萬元。

這不僅對於國內消費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中國免稅市場的蛋糕也由此激增。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遊客買走了全球超三分之一的免稅商品,規模超過1800億元,但這些消費大多留在了境外,是國內免稅銷售規模的四倍多。

免稅是門相當暴利的生意,全球免稅巨頭的毛利率大多都在50%以上。免稅巨頭們主要通過開設免稅店盈利,主要包括離島免稅店、出入境口岸免稅店以及市內免稅商場三種形態。

其中,出入境口岸免稅店和市內免稅商場很容易理解,就是在機場等出入境口岸或市區開設的免稅店,供出境旅遊的遊客購買。離島免稅則可以促進地方旅遊業,目前只在中國海南島、日本衝繩島、韓國濟州島和中國台灣金門馬祖四個地區設立。

與全球許多國家一樣,中國免稅業實行特許經營製,目前只有9家公司拿到免稅牌照,可以在中國經營免稅店。

這些公司是誰?它們又是如何經營免稅生意的?

一家獨大

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家旅遊局於2000年共同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免稅業務集中統一管理的有關規定》(下稱《規定》),其中提到,參照國際通行做法,中國免稅業始於1979年,目的是適應中國改革開放的需要,完善旅遊購物環境,增加國家外匯收入。

免稅店所銷售的免稅商品是指免征關稅、進口環節稅(增值稅和消費稅)的進口商品以及實行退(免)稅(增值稅、消費稅)進入免稅店銷售的國產商品。

《規定》明確,國家對免稅商品銷售業務實行壟斷經營和集中統一管理。經國務院批準,管理權交給了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這家公司如今是中國中免(601888.SH)的子公司,中國中免由央企中國旅遊集團控股。也就是說,中國免稅業最早的管理者和唯一玩家就是中國中免。

王通是中免早期員工,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免稅業最早的“四統一”政策——統一經營、統一組織進貨、統一制定零售價格、統一制定管理規定,就是在1986年,由中免的工作人員協同政府共同起草擬定的。

但早年間因為人手不足以及缺乏經驗,中免的免稅業務一直發展緩慢。雖然中免擁有免稅業務的管理權,但實際上“四統一”的政策並沒有得到落實,各地、各部門都自行開展免稅品銷售業務。

實際上,最早在中國開設機場免稅店的是外資企業。華創證券的研報稱,1999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免稅運營權首次招標,來自意大利的免稅巨頭WDF(World Duty Free,2015年被Dufry收購)、泰國的皇權免稅和日上免稅行(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日上上海)分別中標香化、日用百貨和煙酒標段,經營期為10年。

企查查顯示,日上上海成立於1999年,最早為外國法人獨資企業,由佰瑞投資有限公司100%控股。佰瑞投資是一家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的海外離岸公司,一直很神秘。

次年,國家頒布政策,規定外資不得參與國內免稅業務,但浦東機場的合約依然有效。至2007年,日上上海接手了浦東機場全標段的免稅經營權。2009年,日上上海再獲浦東機場10年的獨家免稅經營權。

2005年,日上免稅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日上中國)成立,由日上上海和日上免稅集團有限公司各持50%股份。日上免稅集團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的海外離岸公司。成立當年,日上中國就拿下了北京國際機場10年所有類別的免稅經營權。

上海和北京,中國最值錢的出入境免稅牌照,由此被外資吃下。

同樣是在2005年,中免才在沈陽開出了第一家機場免稅店。“硬著頭皮上,摸著石子過河,機場當時都怕我們開不下去。”王通說。2008年,中免又開出了廣州機場免稅店,第一次有了精品香化類產品的銷售運營,這才慢慢累積了建設和運營免稅店的經驗。

截至目前,共有9家企業在中國拿到了不同類型的免稅牌照,除了日上中國和日上上海早期為外資企業,其余7家均為央企或地方國企。

但其中一些公司的控制權連同牌照,日後均被中免收入囊中,如日上中國、日上上海以及海南省免稅品有限公司(下稱海免)。中免由此掌握了最多的免稅牌照,如出入境免稅牌照、海南離島免稅牌照以及面對外國人和港澳台同胞的出境前市內免稅牌照。

此外,擁有“入境市內免稅店牌照”的中僑免稅外匯商場(下稱中僑免),實際上也由中國中免的控股公司中國旅遊集團所掌控,雖然規模較小,僅在哈爾濱有一家市內免稅店,但也讓中國旅遊集團擁有了免稅行業的全牌照。

同樣擁有“入境市內免稅店牌照”的還有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下稱中出服),目前在全國有12家市內點,面對的是出境歸國的中國旅客(年滿16周歲)。

珠海市免稅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國有免稅商品(集團)有限公司,分別隸屬於當地的國資委,在改革開放初期爭得兩地各港口的出入境免稅牌照。

最近拿到第9張牌照的是北京國資委控股的百貨公司王府井(600859.SH),目前還沒有對該牌照的經營資質有更多披露。

北大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鄧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免稅行業作為特殊行業,如果全面放開牌照可能會對整個稅收制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改變,如擠壓非免稅產品和企業的生存空間,所以像中免這樣的特殊國企,是否接受反壟斷法的約束,國內是留有討論空間的。

“但競爭的趨勢是必然的,尚且不論政府的意願,總有資本想來分一杯羹。”鄧峰說,國內免稅業可能會從獨家壟斷變成寡頭壟斷,雖然沒有達到完全競爭市場的狀態,但是仍有彼此製約的空間。

超高毛利

2020年6月29日,中國國旅正式改名為中國中免,突出免稅主業,連續兩天漲停,市值超過3000億元。

中國中免2019年財報顯示,其一年就賺了479.66億元,95.52%的收入均由免稅業務貢獻,淨利潤46.29億元。

早在2018年,中國中免就將旅遊業務賣給了母公司。割捨掉不賺錢的旅遊業務,2019年,中國中免的毛利率提高了7.96%,至49.07%。原因無他,免稅是門超高毛利的生意。

中免的毛利率如此之高,商業模式卻並不複雜。主要是依靠巨大的人流保證銷量,然後再通過規模優勢提高與品牌方的議價能力,壓低進貨價格,賺取差價。

中免是由總部統一向供應商採購免稅商品,旗下免稅店向總部批發,再由中免的物流配送中心配送至各店,銷售給出入境或離島(海南島)旅客。中免擁有全國唯一的免稅物流配送體系。

財報顯示,中免已發展成為世界上免稅店類型最全、單一國家零售網點最多的免稅運營商。其旗下的免稅店大多設在出入境口岸,在全國33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設立了涵蓋機場、機上、火車站等兩百多家免稅店。

此外,中免擁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免稅商業綜合體——三亞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經營離島免稅業務。

其中,上海機場、三亞國際免稅城、首都機場、香港機場、廣州機場這5處的免稅店貢獻了中免2019年營收的約83%。

以上海機場免稅店(含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機場免稅店)為例,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51.49億元,同比增長44.95%,佔到中免免稅商品銷售業務營收的33%。

“只有巨大的人流量,帶來巨大的銷量,中免才有足夠的底氣向供應商壓低進貨價格。”陳美希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她曾是中免的一名奢侈品買手,負責為多個機場免稅店進貨。

據陳美希回憶,在2010年之前,中免在奢侈品方面沒有太大優勢,經營強項主要是煙草和酒水。而國際奢侈品牌對合作方的要求又相當嚴格,中免起初只能通過國際品牌的代理商買入中國。

隨著中國出境旅遊人數不斷增長,機場人流量激增,有了巨大的客流量支撐,中免逐漸有了和國際奢侈品牌直接對話的機會。到了2014年,中免要在三亞開出全球最大單體免稅店時,由於進貨量大,陳美希不僅能直接向品牌進貨,甚至可以跳過品牌直接與品牌合作的代工廠以超低價格完成結算。

正是由於這種規模優勢的驅動,近年來,中免開始不斷並購,整合免稅市場。

如在2017年—2018年間,中免先後收購日上中國和日上上海的控制權。兩家公司擁有著最賺錢的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等3處免稅店,此次收購相當於讓中免幾乎把全國重要的機場關口盡收囊中。

在完成收購後的2018年年報中,中免稱:2018年公司商品銷售業務毛利率為52.24%,比上年同期提高7.67個百分點,主要的原因就是收購日上中國和日上上海後,對免稅商品採購渠道進行了整合優化,採購議價能力明顯提升。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前10大免稅運營商銷售額高達325億歐元,前25大免稅商市佔率達75%。可見,高度壟斷成就了免稅企業的高毛利。

來自瑞士的杜福睿集團(Dufry)目前全球排名第一,其官網介紹,Dufry以機場免稅店業務為主,遍布全球65個國家,2019年銷售額達88.5億瑞士法郎。

Dufry免稅毛利率超過70%,之所毛利率如此之高,也是靠不斷並購提升規模。2014年,Dufry先是並購了當時世界排名第7的免稅集團Nuance,一舉超過美國的DFS環球免稅店,躋身全球第一大免稅集團;又在2015年入股當時世界排名第5的免稅企業WDF(World Duty Free),進一步鞏固了其全球第一大免稅集團的地位,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25%。

據英國免稅業權威研究機構Moodie Davitt Report統計,2018年,中國中免排在第4,中免的排名提升很快,2014年還排在第13位。

機場“坐地收租”

不斷擴大規模保障盈利能力也有現實因素的考量。

中免在財報上的風險說明中提及:中免的主要業務是在各大機場銷售免稅商品,由於機場方擁有場地壟斷優勢,溢價能力較強,可能會影響中國中免的盈利能力。

機場主要根據免稅店的銷售額提成。財報顯示,以浦東機場為主要資產的上海機場(600009.SH),2019年非航空性收入為68.6億元,佔總營收比為62.7%。非航空性收入主要由機場內免稅店等商店的租金收入組成。可見,中免免稅店為機場貢獻了可觀的租金收入。

以中免旗下的日上免為例,其在2018年中標上海浦東機場免稅店。根據中標信息,雙方合約的履行期限為2019—2025年,7年內,機場的保底銷售提成總額為410億元,平均每年需達到59億元,綜合銷售提成比為42.5%。最終,機場將在實際銷售額和保底銷售額中,選擇更高的銷售額進行提成。

中免還拿下了北京新開航的大興國際機場的免稅經營權,其中,煙酒類和食品類商品的銷售額扣點率達到了驚人的49%。這意味著,中免賺來的錢,近一半都給了機場。此外,香化類、精品類的扣點率分別為46%和20%。

隨著重要樞紐城市的機場免稅店租賃協議到期,未來機場租金如果攀升,就會對免稅店帶來利潤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2020年初,全球免稅業務都遭受了極大的考驗,紛紛開啟價格大戰。

國際管理谘詢公司羅蘭貝格的合夥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於佔福此前預測,機場有稅商業和免稅商業在整個疫情期間大概會損失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2020年一季度,中免不僅營業收入大幅下降而且淨利潤虧損,其他應付款一項從2019年年末的20.62億元上漲至37.15億元,原因是應付上海和北京機場租賃費用增加所致。

全球競爭

免稅品銷售業務免掉的是國家關稅、進口環節稅等,各國的免稅業均體現了國家壟斷和特許經營性質,因此免稅業的競爭來自全球而非國內。

根據中金公司的報告,近年來,以韓國和中國為主的亞太地區,免稅品銷售增速一枝獨秀,銷售額也佔據了全球的半壁江山。人口並不多的韓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免稅市場。

韓國免稅店正是中國客源的最大爭奪者。中國的免稅店以機場和離島為主,但韓國卻在市中心的標誌性地點,如明洞、三橋等地,均設有免稅店。

據韓國《亞洲經濟》2018年的報導,位於首爾明洞的樂天和新世界兩大免稅店,直線距離不過1.7公里,每天凌晨卻有1500—1700名代購在排隊,當中絕大多數是中國人。

韓國免稅集團Bluebell董事長、法國奢侈品谘詢公司LBI董事Mayran曾在2014年表示:“韓國免稅市場一年60億美金的銷售額中有70%—75%是中國人貢獻的。”

為什麽韓國免稅店有如此大的魔力?

做日韓代購已有3年的張熙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韓國的免稅購物限額為5000美元(約3.5萬元人民幣),而中國的免稅限額一度只有5000元人民幣。

更重要的一點是,韓國市內免稅店消費方便,而且品類齊全。“以CPB、SK-II等中國人近來愛買的品牌為例,只要是熱門產品,國內機場要不就是斷貨,要不就得配貨不能單買,很難滿足到消費者的需求。”張熙說。

陳美希解釋,國際品牌與免稅店合作,會考慮很多細節問題。如她去和新品牌談選購時,一些國際品牌往往衡量的是免稅店店面選址是否夠高檔,是否與品牌氣質匹配。在這一點上,國內以機場免稅店為主的形式雖然客流量大,卻滿足不了部分奢侈品牌對店鋪所在地段、裝修的要求。

據贏商網報導,韓國樂天、新羅兩大免稅巨頭合作品牌數量分別為20000個和1300個,而中免合作品牌約1000個,海棠灣約300個,中出服僅有約100個。

更多的消費品類,更高的免稅額度,均將中國購買力吸引至日韓等地。張熙還表示,為了鼓勵和刺激中國消費者,近年來韓國大型免稅店會給中國代購高達35%—40%的返現,與旅行社回扣持平。

相較之下,中國市內免稅店發展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北京市內只有2家市內免稅店,主要針對境外遊客開放。境內公民如果要消費,必須擁有180天的入境記錄,限額為5000元。由於限制條件多,兩店長期冷清。

拿到第9張免稅牌照的王府井,是北京國資委控股的百貨公司。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這張免稅牌照的經營範圍,但業內猜測,其很有可能正是市內免稅店牌照。

據王府井2020年一季度報,王府井在全國範圍內共運營54家大型綜合零售門市,覆蓋國內33個城市。

但是在市內免稅店領域,韓國已經佔據了先發優勢。品牌商如今並不願意將產品賣給市內免稅店,因為會擠壓其在市內並不免稅的商品,但韓國市內免稅店開設較早(1979年),品牌商進入韓國市場時主要渠道就是市內免稅店,並不存在利益衝突。

海南新戰場

海南,作為全球“唯四”可以經營離島免稅的地方,如今大幅提高了免稅額度並拓寬免稅品類,毫無疑問是未來全球免稅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安信證券的研報顯示,得益於政策的不斷放寬,2011—2019年,海南免稅購物人次從50萬人躍升至384萬人。

自2011年離島免稅政策開閘,海南先後隻誕生了兩家免稅店,分別位於海口和三亞。

其中,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由海南省國資委全資控股的海免與海航集團合資成立的公司運營。海免出資佔比為51%,海航佔比49%。

2014年,中免在三亞建設的國際免稅城一期——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開幕,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內免稅商業綜合體。據華創證券估測,海棠灣免稅店消費者單次平均購物時間約在3小時以上,而機場店無法達到此水準。

根據中免2019年年報,三亞國際免稅城全年接待顧客731萬人次,購物人數217萬人次,免稅商品銷售收入101.74億元,同比增長30.93%,成為僅次於上海機場的最大收入貢獻者,可見海南的重要性。

不久前,中免通過控股海免,也控制了海口美蘭機場的免稅店。也就是說,中免目前壟斷了海南所有的免稅業務。2018年9月,中免甚至將總部從北京遷到了海口。

目前,中免建設的三亞國際免稅城二期已打算開業,作為其合作方,RET睿意德正在為二期進行招商。RET睿意德董事周長青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免稅將帶動海南旅遊業快速發展,免稅將人流吸引過來後,海南也將成為國內旅遊消費的重要戰場。

據他介紹,新開業的免稅城二期,主要經營餐飲、娛樂、文化類業態,與一期的免稅店形成互補,打造成體驗式商業綜合體。未來還有三期,目標是打造一個世界級主題樂園,以吸引國內中高端旅遊度假人群。

中國中免2019年年報中也提到,公司還從事以免稅業務為核心的商業綜合體投資開發業務,目前正積極調研國內重點城市商業綜合體開發項目,以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

但海南有意打破中免的壟斷。6月29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和稅務總局下發《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當中提到:具有免稅品經銷資格的經營主體按規定參與海南離島免稅經營。政策很明顯,鼓勵適度競爭。

海口市房地產協會秘書長王路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目前海南省政府正與國際多家免稅巨頭洽談,這些免稅企業,未來都有可能進駐海南。

(應受訪者要求,王通、陳美希、張熙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盧寶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