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西北跑出來的“獨角獸”

11月,我國汽車銷量254.78萬輛,同比下滑13.9%,已是連續第五個月下滑,下滑力度不斷加大。

車企紛紛認識到:Winter is coming。

在傳統汽車銷量下滑背後,新能源汽車一枝獨秀:

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6.93萬輛,同比增長37.62%;1-11月累計完成銷售103萬輛,同比增長68%。強勁的增長,讓市場不斷上修銷售預期。

廣泛採用鋰電池的新能源汽車,讓鋰這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金屬,是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倍受投資市場廣泛關注。

2014年,國內碳酸鋰的市場價格大約是4萬/噸。

2015年之後,碳酸鋰被瘋狂的新能源汽車打通任督二脈,一路飆升,年底漲到12萬/噸。

2016年3月,價格如脫韁野馬般來到16萬/噸,4月達到駭人聽聞的18萬/噸。

不是君臨不明白,是世界變化快。

今年年初,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還在17萬/噸高位吃飽太閒,新年剛過便開始深度調整,如今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至8萬/噸左右,慘遭腰斬。

熟悉商品投資的老司機相信都知道一句話:商品短期內看供給,長期看需求。

長期來看,新能源車要佔領過去燃油車的地盤,還有長長的大雪坡。

1

自然界中鋰主要存在於固體型鋰礦和鹽湖鹵水型鋰礦,其中固體型鋰礦中的鋰主要以鋰輝石、鋰雲母及磷鋁石礦的形式存在。

2012-2020年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及增速(部門:億元、%)

關於鋰的下遊需求,君臨在往期文章中多次提及,無需多言。

目前探明的全球鋰礦資源儲量,以金屬鋰核算,大約在4846萬噸。

但分布極不平衡。

儲量佔比較大的當屬智利(北部)、玻利維亞(西部)、阿根廷(北部),分別為33.02%、18.57%、13.41%,合計佔比將近達到世界儲量的三分之二。

三國的鋰礦聚集地被世界公認為“鋰三角”。

中國鋰礦儲量雖然佔全球鋰礦儲量的22.12%,但是產量僅佔比10%左右。

數據上看,咱們的儲量並不低,但為啥產量佔比卻一般?

原因很簡單,我們國家的鋰礦品質真的很差——鎂含量偏高、鋰含量偏低。

總含量雖然豐富但是提取難度大、成本高。

國內上市的天齊鋰業等公司,很多均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礦石後,自己粉碎提取的。

實際上,全球4700萬噸鋰資源儲量中,鋰礦僅佔21.6%,是小頭。

真正的鋰資源儲量大頭集中在鹽湖中,佔了78.3%,是絕對大頭。

在我國已探明鋰資源儲量約700萬噸,鹽湖鋰資源比例鋼彈80%,其中90%儲藏於青海和西藏湖區。

除了鹽湖鹵水鋰具有儲量優勢外,提取成本亦遠低於礦石提鋰。

根據海關數據,17年我國進口澳洲鋰輝石精礦約94萬噸,而近期平均價格約600美元/噸。

按8噸鋰輝石精礦生產1噸碳酸鋰計算,碳酸鋰(礦石提鋰)的礦石成本達到3萬元/噸以上,再加上提煉加工成本約2萬元/噸,碳酸鋰(礦石提鋰)的部門成本約5萬元/噸。

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一直是以礦石提鋰為主。

但是這個情況在1997年發生了改變,SQM公司從智利Atakama鹽湖中提鋰成功,將碳酸鋰價格降至1500美元/噸,而同期國際價格為3300美元/噸。

鹵水鋰價格僅為礦石鋰的一半,源源不斷的鹽湖提鋰,以其低廉的價格極大地衝擊了世界各國鋰業。

而且鋰礦歷經百年開採,資源枯竭不說,提取成本還在逐步提升。

無論從成本還是從資源儲量看,鹽湖提鋰都是接下來鋰資源主要獲取方向。

問題又來了,那為啥我國大多數企業還是礦石提鋰呢?

老天爺不賞飯啊。

我們以全球鹽湖提鋰最便宜的智利(1.6-2萬元/噸)為例,人家提鋰採用的是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的沉澱法提鋰。

就是把湖水撈上來加點沉澱劑,沉澱物煆燒下基本上就和提取後的礦石差不多。

人家鹽湖的鎂鋰比只有6.4,真是一鍋粘稠的鋰濃湯。

而國際上公認,超過20的鎂鋰比基本上不具有工藝提取的可能了。

我國唯一最低鎂鋰比低於20的鹽湖全部在西藏,探明儲量約為417萬噸當量。

可惜西藏地處高原,單提取成本也是在2-2.35萬元,再加上高昂的運輸成本,還是算了吧。

那麽開發青海地區的鹽湖重要性便凸現出來,可是青海最低的比例也要在40附近,而藍科鋰業和藏格控股各一半的察爾汗湖,鎂鋰比鋼彈500。

就是這鍋能照出個人影來的稀薄鋰湯,藍曉科技(300487)硬是把這事給搞定了。

2

藍曉科技,是一家夫妻店,由兩位高知創辦。

一把手是老婆高月靜,任董事長,是從事改性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博士。

老公寇曉康是高月靜在西北工業大學本科同學,目前任總經理,他是化工碩士,全國行業權威期刊《離子交換與吸附》編委,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此外,包括田曉軍等多位股東亦是技術出身,研發費用長期維持在營收佔比5%以上,是一家典型的技術驅動型創業公司。

2015年7月,藍曉科技登陸創業板。

由於藍曉科技自2015年後僅合並公布離子交換吸附樹脂的營收成本情況,我們只能以2014年招股說明書為樣本分析。

首先明確一點,自創始到上市至今,藍曉科技其實產品只有一個:離子交換吸附樹脂。

可惜,國外企業長期壟斷了這個產品的高端技術與應用。

我國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究,由南開大學高分子專業的何炳林院士兩年內合成了世界上已知的全部種類的離子交換吸附樹脂。

但此後產業化後主要應用在類似火電廠凝結水處理這種低端工業水處理。

隨著中國基建大躍進,對火電凝結水處理需求大幅飆升,相應的,這種低端產能大幅上馬投產。

這裡面其實大多數企業都是來賺快錢的,往往不注重研發與創新,滿足於通過擴大規模提高產量方式,壓低價格大打價格戰。

藍曉科技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進入這個市場。

工業水處理,是一個可以做到很低端,比如只有10%毛利率的普通工業水處理。

也可以進軍新興領域獲取更高的毛利率,比如濕法冶金、製藥、食品加工、環保、化工這五個領域。

成立伊始的藍曉科技主要做的就是環保化工領域,但很不好做。

首先高毛利率的環保業務畢竟是個公用事業,依賴於國家政策扶持力度。

我們可以看下藍曉科技在吸附分離樹脂整體的競爭對手。

在環保領域,有浙江爭光江蘇蘇青,雖然藍曉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表明自己具有更強的技術,但成立時間較晚,對手已佔據較高的市佔率。

大家知道,想做政府的生意,技術含量是其次,想拿單子,更多要拚含趙量。

與其去爭搶已被“關係派”佔據的市場,遠不如用成本及技術優勢去搶佔“技術派”的市場。

事實證明,選擇與外企在食品加工,濕法冶金等有高附加值領域競爭,是藍曉技術突圍最正確的選擇。

成立一年後,藍曉選擇了果汁加工,生意是一門普通生意,但當時看中了中國果汁出口企業存在的果汁色素差,農藥殘留超標及濁度不達標等硬傷。

藍曉濃縮果汁吸附分離技術成為眾多果汁優秀企業的選擇,主要客戶包括匯源果汁,北方安得利等知名企業。

同時藍曉還在多酚,果糖加工技術進行拓展,提升了大客戶產品的附加值。

如今隨著其他企業也開始注重提高果汁加工的附加值之後,已經為多家企業提供技術的藍曉成為他們首選。

目前,藍曉在此市場的佔有率已超過70%,毛利率約30%,開工率及產銷比常年維持在100%。

但過高的市佔率導致這塊業務過於依賴於果汁行業整體增長。

隨著果汁行業的停滯甚至下滑,也導致此項業務在藍曉營收中佔比一路下滑至不足10%。

窮則變,變則通。

藍曉找到了另外一條更廣的賽道——製藥業務。

05年,藍曉開始研發在製藥行業使用的樹脂,比如在頭孢類抗生素的酶法裂解中使用的樹脂,目前酶法裂解工藝,藍曉科技做到了50%的市佔率。

在這期間,健康元在08年拋棄化學法與藍曉科技合作開發了酶法裂解生產頭孢類抗生素,而另一個客戶石藥集團是拋棄海外進口樹脂選擇了藍曉。

藍曉製藥業務的毛利也是維持在30%以上。

系統裝置實際上就是不光賣樹脂,還捎帶著賣定製化設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所以這一塊毛利比較高,目前在手的訂單也不少。

真正有看頭的,是濕法冶金。

3

從報表上看,濕法冶金平平無奇,14年營收甚至還下降了。

深挖一下,才發現藍曉的濕法冶金主要應用於氧化鋁企業的镓提取業務。

我國镓的產能約為500噸/年,其中90%來自於氧化鋁副產,目前80%的镓用於生產砷化镓和氮化镓,進而製成集成電路等電子、光電子器件。

而在氧化鋁副產工藝中,離子交換樹脂法因為不影響氧化鋁生產工藝、且流程短、成本低,得到廣泛應用。

首先是08年幫助東方希望新建年產能20萬噸的氧化鋁生產線,三年後東方希望一躍年產80-100噸镓,成為國內單廠產能最大的生產廠。

14年的營收的下滑是因為中鋁貴州分公司產線項目暫停,暫停原因主要是中國鋁業貴州分公司的金屬镓整體產線異地新建,產線也隨之暫停。

但隨著5G、物聯網增長帶來的對半導體器件的需求,當前處於庫存低位的镓有著強烈補庫存的需求,本就存在復工預期的中鋁貴州項目,一旦再開工,營收利潤增速妥妥的增長。

在濕法冶金中,鹽湖提鋰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技術。

早在2009年,藍曉便已經涉及鹽湖提鋰技術的開發,下面是技術專利布局:

藍曉的提取技術,瞄準的就是解決青海鹽湖的高鎂鋰比例的問題。

藍曉開發出鋰吸附樹脂與硼螯合樹脂,可以使經過處理的鹵水中的鎂鋰比直接達到2:1之下,直追智利的鹽湖比例。

這正是業界所謂鹽湖提鋰綜合優勢最明顯的“吸附法”。

簡單說,就是用樹脂,吸掉多餘的鎂離子,或者有選擇性的吸附鋰離子,這碗鋰離子湯不就濃起來了麽。

但吸附分離樹脂這個產品,可以通過“逆向工程”,讓競爭者炒作業。

藍曉繼續深度開發的連續離子交換技術,才是最核心的的寶貝。

經過吸附後的鋰離子湯,其實還不夠純,尚有硼、鈉、氯、鈣等雜質,還需要去除雜質,然後還要濃縮,沉澱,最後還要再一次進行深度去除雜質,形成工業級產品。

而藍曉的連續離子交換技術,是一整套產業化流程,其優勢一是綜合回收率可以達90%以上;二是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生產,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

如此一來,困擾鹽湖提鋰的成本和工藝問題就被解決了。

最能說明這種技術實力的,是藍曉在短短3個月內快速實現青海冷湖100噸/年的碳酸鋰項目常規化運行。

鹽湖提鋰的產業化曙光已現。

18年,藍曉立馬在鹽湖提鋰方面簽下兩大訂單:

一是與現有鹽湖公司藏格鋰業(藏格控股)合作,藍曉提供第一期1萬噸/年碳酸鋰項目的吸附段設備與樹脂材料,合約金額5.78億元,預計2019年一季度全部供完,收入按項目進度確認。

二是與錦泰鋰業簽訂3000噸/年的建設、運營和技術合約,其中建設款項是4.68億,而且藍曉可獲取產線分期建設款、運營管理費用和利潤分成。

第二個合約最大的看點,在於通過合作獲取技術溢價及利潤分成。

既掙賣鏟子的錢,還掙挖金子的錢。

在利益分成的談判桌上,籌碼明顯在技術一方。

把碳酸鋰從瘋狂中解脫出來,鹽湖提鋰產業化進度超預期絕對要算一個。

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維持在8萬元/噸,這個價格已經逼近部分貧鋰礦石的7萬元附近的提鋰成本。

即使部分礦石提鋰成本較低(5萬元)的企業也可能面臨著礦石資源枯竭帶來的礦石成本上升。

鋰就算再跌,即使極端情況下跌破鹽湖的成本,那先死的一定是成本更高的礦山。

當前鹽湖提鋰(工業級)成本基本維持在2萬至3.5萬元/噸,即使加上提純的價差(1-2萬元),相較於電池級碳酸鋰8萬元的價格。

便宜就是硬道理,鹽湖擴產意願極其強烈。

在如此差的資源條件裡實現提鋰量產,藍曉值得讓人高看一眼。

4

高看歸高看,做2C的生意,盈利品質首先得過關。

目前市場最擔心的問題是不斷增長的應收账款,這一項增速保持在30%左右。

這肯定是近幾年訂單中工程項目居多造成,包括與通威股份合作的精餾硼吸附項目,藏格、錦泰的鹽湖提鋰項目。

從收入現金比上看,這個數據在三年前維持62%-65%的比例,近兩年數據攀升至72%(17年年報),最新數據顯示甚至上升至90%。

現金流問題在緩解。

此外,藍曉新材料產能當前幾乎是滿產滿銷,2017年報顯示1.2萬噸樹脂材料銷售1.1萬噸,庫存同比處於減少狀態。

考慮通威、藏格、錦泰三大訂單帶來的2019年樹脂材料的巨大需求,新產能不存在消化問題。

其次,市場還對三季度公司累計淨利潤增速低於營收存在疑慮。

實際上,藍曉扣非後的淨利潤同比增速鋼彈57.6%,上年同期非經常性損益影響為2298萬元,主要為貴鋁還款2200萬元。

此外,原材料漲價也讓人憂心。

藍曉的對策是以產量訂購,有計劃、有節奏的調劑採購時間視窗及採購總量,盡可能降低或避免因原材料價格波動導致生產成本上升的風險。

反應到毛利率上看,雖有影響但總體較小,過往三個季度維持著39%的毛利率,20%的淨利率,成本管控效果尚可。

目前,部分原材料開始出現高位回落現象。

根據三季報披露的三大合約進展情況:

精餾硼吸附樹脂項目材料生產完畢,已部分發貨;藏格項目第一條生產線完成安裝,進入調試階段;錦泰項目材料、設備已發運現場,正按照進度實施安裝。

假設2018年10億訂單在19-20年間逐步實現,未來業績仍有望維持50%+的增速。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資訊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