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年不能走路 列印助她重新行走

嚴重骨性關節炎患者,特別是已經影響正常行走的人群,人工關節置換是最好的治療手段。然而有部分存在畸形的患者,在人工關節置換上卻一直存在困難,往往缺乏有效治療手段。

記者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了解到,近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關節外科齊勇教授帶領的治療團隊為有膝關節內翻、嚴重畸形的林阿婆實施了應用3D列印技術的全膝關節置換術,阿婆重新站了起來,有望實現10年不能走路卻一直懷揣著的「走上長城」的夢想。

10年不能正常行走

老人卻夢想走上長城

70歲的林阿婆從小就有膝關節內翻、脛骨畸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O形腿,且很嚴重。

從十幾年前開始,林阿婆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越來越嚴重,走路時膝關節越來越痛,林阿婆開始害怕走路。「站一會就喊痛,一天大部分時間不是坐著就是躺著」,林阿婆的兒子說。久而久之,最近半年開始林阿婆幾乎都沒法走幾步路。

在林阿婆心裡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去爬一次長城。「我就想用自己的腳爬上長城」,林阿婆說。為了實現這個想法,林阿婆先後求診多家醫院,都被告知要想站起來能夠持續長時間行走,必須要手術完成膝關節置換手術。

但讓林阿婆無奈的是,因手術難度較大,幾家醫院都讓林阿婆轉院治療。幾經輾轉,林阿婆找到了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齊勇教授。

傳統術式太困難

治療效果有限

齊勇教授團隊為林阿婆檢查後,確認林阿婆下肢無法行走確實是骨性關節炎,而且異常嚴重,要再次正常行走提高生活質量就必須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但是看來傳統的關節置換手術幫不了她。

齊勇介紹,傳統的關節置換手術方法是術前計算出需要截骨的角度,在手術中用兩根導針方向估計截骨角度,再將骨頭截去。然而,使用這種方法,很容易產生誤差,影響手術質量。

「對於同時存在關節內外畸形的患者而言,這種方法存在的誤差更高。」齊勇說,正是這個原先讓林阿婆輾轉數家醫院。

因為脛骨畸形,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關節外科醫生,由於傳統或手術定位器械的定位標誌點、線的精度有限,想要實現假體植入的精確性確實困難。這樣的手術不僅會增加手術時間及出血量,治療效果也相當有限。

3D列印技術

助老人實現夢想

基於以上情況,林阿婆入院後,齊勇在治療組內術前討論中提出,要應用術前導航及3D列印截骨導航模板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確保她手術的順利進行。

在確定手術的方式後,齊勇教授團隊根據術前林阿婆下肢全長及CT影像重建,在前期大量術前導航及3D列印的研究基礎上,採用計算機虛擬手術精確設計力線與截骨平面,確定了截骨角度與厚度。

一切就緒後,團隊使用3D列印設備製備出滿意的個性化截骨模塊,並在截骨導板列印出後將患者3D膝關節模型匹配並嘗試性模擬截骨,充分做到心中有數。

在最終的手術中,齊勇帶領團隊配合3D列印導板,僅僅15分鐘就完成了截骨,手術全程約60分鐘。術中截骨厚度與術前估計幾乎相差無幾,最終誤差在0.5mm以內。術後患者力線接近理想狀態。

「整個手術精準截骨、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手術很成功,大大降低了手術失敗率和二次手術的風險。」齊勇說。

看到林阿婆術後恢復很好,全家都高興異常,表示一等林阿婆能走就帶她去長城看看。

來源:廣州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