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美高原”的鄉親,日子“美”起來了

開欄的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深度貧困地區的鄉親們正在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路上努力前行。本報今起開設《新生活 新奮鬥》專欄,多路記者奔赴雲南、甘肅、四川、青海、西藏等地,走進高原農家,記錄他們為幸福拚搏、為夢想奮鬥的動人經歷。

皚皚的雪山、靜謐的湖水、鮮紅的莨菪花,不知有多少人曾迷醉在香格裡拉的美景中;豐茂的草原、奔馳的駿馬、熱情的篝火,也不知有多少人曾在桑科草原盡情體味草原文化和藏族風情。提到大名鼎鼎的香格裡拉和桑科草原,不少人都很熟悉,但對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卻並不那麽了解。

這兩個自治州分別位於青藏高原的南緣和東北邊緣,雖然自然風光綺麗、旅遊資源豐富,但因為交通閉塞、地形複雜、氣候特殊等原因,這兩個自治州屬於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6月下旬,經濟日報記者先後到這兩個自治州多個縣市採訪,看看這些“大美高原”上的群眾日子是不是也越過越美。採訪中記者發現,當地各級黨委政府、企業、貧困戶“全員上陣”,處處洋溢著一股奮發向上的精氣神。

葡萄犛牛連接產業脫貧路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培育產業是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在雲南迪慶德欽縣升平鎮阿東村學龍村民小組,記者來到了依靠葡萄產業脫貧的格茸取追家。“過去收入單一,只能依靠乾重體力活供孩子讀書,後來開始種葡萄,還申請了5萬元貼息貸款養豬,加上其他收入,每年純收入有7萬元到8萬元。”格茸取追說,如今他又流轉了1.2畝葡萄地給酒莊,出租費收入2600元,土地務工收入3600元,酒莊工作收入600元;自種葡萄地1.1畝,出售葡萄收入3400元,加起來,種植葡萄一年就可獲得10200元收入。

德欽縣雖然有種植葡萄的歷史,但實現規模化科學種植是在探索中逐步實現的。2001年,在雲嶺布村和燕門鄉茨中村試種120畝葡萄取得成功後,德欽縣以“公司+基地+農戶”訂單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發展葡萄產業。目前,德欽縣種植的葡萄以赤霞珠品種為主,還有霞多麗、美樂、西拉、煙73等16個品種,種植葡萄面積達13840畝,產量達5925噸,產值3830萬元,戶均收入達1.38萬元。

據升平鎮阿東村黨總支書記李春生介紹,葡萄產業給村民帶來了“甜日子”。2018年,阿東村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1871.58元,2019年達到14144.12元。截至目前,全村穩定脫貧80戶348人,貧困發生率“歸零”。

迪慶州州長齊建新表示,迪慶州結合當地實際,正著力發展葡萄、中藥材、特色畜禽、食用菌、青稞、蔬菜、木本油料七大優勢特色產業,扶持發展帶貧專業合作社208個,發展扶貧車間49個。通過積極發展產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17523戶58467人,佔有產業發展條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99.93%,實現了“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產業培育。

走進位於甘肅甘南州夏河縣的甘肅雪頓犛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基地,該公司總經理達爾吉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在夏河縣委和縣政府幫助下,甘肅雪頓犛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先後與甘南州夏河縣、瑪曲縣多個貧困村簽訂了合作協議,通過創建股份製犛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將犛牛乳業這一富民產業引入當地,增加牧民收入、發展村集體經濟,推動產業扶貧。2018年至2020年,企業共帶動貧困村27個,帶動貧困戶2604戶,每年貧困村及貧困戶共享受到產業分紅近600萬元;在每年收購鮮奶過程中,對貧困戶提供的牛奶給予高出市場收購價3角至5角優惠,年度帶動貧困戶增收約15萬元。同時,針對公司不同的崗位需求,積極為貧困戶創造就業機會,提供就業崗位,公司現有精準扶貧戶員工17名。

“全域無垃圾”成了品牌

沿著蜿蜒盤旋的214國道,記者來到了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尼西鄉幸福村巴拉村小組。53歲的扎史次仁告訴記者,自從香格裡拉市巴拉格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來這裡開發巴拉格宗旅遊景區,依靠生態旅遊,他們家脫貧致富了。

“我現在年收入10萬元左右,包括巴拉格宗景區給當地農戶的生態保護補償金、打掃公路的收入、土地流轉的租金、給景區遊客當向導的收入等。”說到生態旅遊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扎史次仁咧嘴笑著說,他們家一共7口人,年收入能達到20多萬元,在當地實現了穩步脫貧。

雲南文產香格裡拉市巴拉格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斯那定珠表示,當前巴拉格宗景區已經發展成了綜合體景區,不同檔次的酒店群、餐廳、藏民族文化演藝中心、峽谷觀光棧道、高端宴會廳等附屬設施也應運而生,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村民戶均年收入從千元飛躍至近10萬元。

沿著金沙江畔,記者來到了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塔城鎮。在維西縣塔城鎮啟別村加母殼村民小組,旅遊致富帶頭人和新海告訴記者,退伍後的他在旅遊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2018年1月份,成立了維西縣歸鄉鄉村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了發展旅遊,他搭上了所有積蓄和家底。“我的目標就是依托塔城豐富多彩的鄉村旅遊資源發展旅遊,帶動更多群眾過上好日子。”和新海說。

同時,塔城鎮黨委政府也啟動了維西縣塔城鎮臘普茸鄉村旅遊服務中心第一期工程,完成了集藏族、納西族等民族文化於一體的民俗體驗中心建設任務。隨著塔城鎮鄉村旅遊發展熱度不斷提升,到塔城旅遊的人數逐年增多,2019年達13.8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200多萬元,本土的旅遊企業和旅遊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

甘肅甘南州夏河縣阿木去乎鎮安果村是一個“顏值很高”的村子,村容整潔風景優美。走進村民貢保傑布家中,記者看到了非常乾淨的民宿包間。依靠鄉村民宿,他家一年接待遊客收入達到5000元左右。

2018年,安果村與甘南九色香巴拉旅遊文化開發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村民將自用且符合住宿經營標準的民房提供給公司經營管理,每年獲得股權利潤分紅,全村52戶農牧民以房入股。2018年,安果村每戶定額分紅5000元,2019年每戶定額分紅達到1萬元以上。

甘南九色香巴拉旅遊文化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海金表示,公司在安果村金馬灘草場打造了集旅遊、休閑、餐飲、觀光、體驗等於一體的旅遊帳篷城。“這一次來到甘南旅遊的感覺和5年前完全不一樣,垃圾不見了,處處是美景。”上海遊客王檸感歎道。

雖然現在的甘南州景色優美,但過去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的生活習慣延續了很久。“從2015年開始,我們集中整治各類影響城鄉環境的‘陋習’和‘頑症’,基本實現了甘南藏區4.5萬平方公里青山綠水大草原‘全域無垃圾’。”甘南藏族自治州委書記俞成輝說,為了深入推進全域旅遊帶動綠色發展,甘南州2019年啟動了“一十百千萬”工程,打造15個文化旅遊標杆村、探索創建100個全域旅遊專業村、加快建設1000個具有旅遊功能的生態文明小康村,創新培育10000家精品民宿和星級農家樂,做大做強了“全域旅遊無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這一特色品牌。

大山深處通電通路通信號

對於生活在迪慶州香格裡拉市尼西鄉幸福村巴拉村小組的人來說,大山曾讓這裡“與世隔絕”。很多人沒走出過大山,沒見過汽車和電燈……沒有路,何談脫貧。

如今,巴拉村不僅家家建起了藏式石頭房,而且現代家電也都進入家中,生活發生了質的飛躍。

這個變化是從2008年開始的。雲南文產香格裡拉市巴拉格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修建了巴拉格宗景區公路,把214國道連通到巴拉村小組,長達60公里的公路修通後,巴拉村終於實現了“三通”:通電、通路、通信號。

同時,地方政府、企業家、老百姓齊心協力脫貧致富。2018年,迪慶州啟動實施了27個深度貧困縣50戶以上不搬遷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共開展3個深度貧困縣市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工程,推進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354公里建設,實現建制村100%通客車、通郵路。據香格裡拉市市長陳群介紹,香格裡拉市已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6.3億元,實施了1608.69公里農村公路暢通工程,於2019年完成了全國“四好農村公路”示範縣創建工作。

路通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也隨之而來。現在,走進巴拉村村民家中,麵包車、冰櫃、烤箱、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手機等已經是很多家庭的“標配”。便捷交通帶來的春風已經吹進了大山深處,溫暖了千家萬戶的心。

近年來,甘南州緊扣貧困群眾安全便捷出行這一中心,以實現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車“兩通”兜底性目標為主線,著力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截至目前,全州公路總裡程達到7661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65公里,二級公路997公里,三級公路669公里,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5930公里,提前一年實現了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瀝青(水泥、砂礫)路目標,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均達到了100%,為全州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保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崔國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