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任澤平:K型復甦和無就業增長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任澤平

  主要觀點:

  ●全球經濟的新現象是K型復甦,值得重視。K型復甦中,一部分人的財富大增,但相當一部分人的實際收入、就業和生活水準是惡化的,無就業增長。經濟總量復甦的背景下,掩蓋了很多事實。富人通脹,窮人通縮。全球對貨幣放水的過度依賴值得反思。

  ●從“三駕馬車”來看,投資和出口恢復很好,但是消費和就業一直相對低迷;預計一二季度可能是中國經濟復甦的一個高點,二季度以後中國經濟有一定邊際放緩的壓力,但幅度還有待於觀察。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後,1962-1976年出生的大規模嬰兒潮人口正在快速退出勞動力市場,1962年出生的已經59歲,將導致經濟潛在增長率將下降,社保負擔上升,社會創新創業活力下降,因此延遲退休、放開生育是必然選擇;新一代年輕人職業觀念、就業理念、消費觀念發生改變,更加追求獨立、自由和享受。對中老齡群體的就業歧視的主要原因是其技能不足,需加強再就業職業培訓。

  ●幾點建議。要支持小微企業,更多提供普惠政策,真正降低中小微企業稅費,調節收入分配,使其政策獲得感更強,避免政策的燈下黑;要重視職業教育,特別是關注中老齡群體的職業培訓問題,在幫助他們重回職場實現就業的同時,體現人文關懷;要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為女性等群體就業創造有利條件,在保障、托嬰、勞動保護等方面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支持。

  發言內容:

  從三個方面談一些看法。一是當前的經濟形勢,二是未來的經濟走勢,三是對人口問題的研究。

  第一,當前的經濟形勢。這幾年的全球復甦,包括中國經濟的新現象是K型復甦,這個現象是值得重視的,當然中國由於脫貧攻堅等政策實施相對好一些,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以前大家經常講U型復甦,V型復甦,現在宏觀經濟領域大家討論的比較熱烈的是“K型”復甦。

  K型復甦是什麽呢?以前整個經濟向上復甦的情況下,絕大多數收入狀況、就業狀況是改善的。但是,這次K型復甦中一部分人的財富大幅增長,可是相當一部分人,他們的收入和就業狀況是惡化的。經濟總量復甦的背景下,掩蓋了很多事實。

  實際上經濟學領域,包括國外,尤其是過去一年,大家在討論和反思,什麽導致了K型復甦?K型復甦,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少數人的狂歡。過去這些年,全球宏觀政策對貨幣放水過度依賴,在去年三四月份美國的“無限量”QE,美國經濟還在地板上趴著,但是美國股市、房市都是大幅上漲。現在大家都知道,能夠受益於這種貨幣超發的人群仍是少數。這就會導致在美國出現了民粹主義盛行、逆全球化、社會撕裂等思潮。

  實際上在中國也存在,大家在研究宏觀經濟問題的時候,其實中國的宏觀經濟並不複雜,供給需求,需求側就是“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從去年三月份以來中國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展現了我們的體制優勢和經濟韌性。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留意到中國經濟恢復上的不均衡,從“三駕馬車”來說投資和出口恢復很好,但是消費一直相對低迷。

  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呢?大家留意,PMI領域,大企業PMI過去一年遠好於中小企業。研究人員知道,中小微企業才是解決就業的主力。這次疫情以後貌似經濟恢復到潛在增長率的水準,去年底恢復到6%以上。這次兩會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在6%以上,事實上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去年全年是2.3%,今年可以定到8%以上都能完成,業內普遍預測今年增速可以實現9%-10%。我想定在6%以上更多是為了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但是我想強調的是,無論經濟是6%以上,還是7%以上,還是8%以上,它是沒有就業的增長,或者說就業低迷的增長。而且由於股價、房價大漲,導致居民收入減去廣義通脹以後,就是居民實際收入是下降的。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持有股票、房子資產的人,受益於全球靠貨幣刺激的經濟復甦。但是在金字塔底端的大部分人的生活境況實際上是惡化的,這是現在業內正在討論的很大的一個問題。

  這就是為什麽在這幾年,尤其“十四五”規劃把調節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美國社會的撕裂程度比我們還嚴重,因為過去這幾年我們有脫貧攻堅等這些政策,其實我們還比較注意調節收入分配。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是比較強調收入分配問題的,但是在現代經濟學、貨幣金融學、西方經濟學比較強調增長,比較強調效率。其實宏觀經濟學研究兩個問題,一個是增長問題,一個是分配問題。過去幾十年大家過於強調增長而忽略分配問題。這是第一個問題,K型復甦和無就業增長所帶來的一系列經濟結構以及社會深層次問題,需要重視。

  第二,未來的經濟走勢。中國經濟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方面走在了全球前面。經濟形勢這個事也並不複雜,這一輪的經濟復甦,最早於去年二三月份,為了應對疫情我們采取了比較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當經濟回到潛在增長率水準的時候,那就意味著財政貨幣政策要回歸正常化,意味著對今年財政和貨幣政策寬鬆不能有過高的預期。但中央也講了不“急轉彎”,我理解更多的是正常化,而不是明顯收緊,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去年是鬆,今年就是正常化,邊際上正常是略緊,整個經濟水位下降,這就是為什麽大家看到年初以後中國資本市場,無論股市、債市進行了一輪調整。我在年初提出“通脹預期和流動性轉捩點”。

  最近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是美國十年期國債收入率在快速飆升,實際上對美國的經濟復甦,包括通脹預期,資本市場提前自身在做調整,市場自己先加息。這會帶來什麽影響呢?因為大家知道,低利率是刺激經濟增長的,當利率上升以後是遏製經濟增長的,因為融資成本上升了,所以我們預計有可能一二季度是中國經濟復甦的一個高點。到二季度或者晚一些的時候,中國經濟復甦邊際可能會放緩。

  再舉一個例子,這一輪中國經濟復甦一個很驚喜的現象就是我們出口超預期,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外貿出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2019年、2018年出口增長都是非常低迷。這一輪中國出口如此強勁,包括帶動生產的恢復,很大原因都是對國外的替代效應。因為在過去的這一年裡,全球大型經濟體只有中國具備正常生產能力,所以開足馬力向全球供應口罩、防護服,包括電子設備。但是今年一月中旬前後,歐美,包括亞洲的疫情轉捩點出現了,隨著疫苗接種,如果今年全球經濟復甦的話,可能會出現一個經濟現象,因為其他國家的生產得到恢復,中國出口的替代效應就會消失。到了二三季度以後,中國經濟有一定邊際放緩壓力,幅度還有待於觀察。

  第三,中國的人口問題。這次“兩會”對人口問題、生育問題討論的較多。過去我一直在呼籲中國應盡快調整生育政策。為什麽調整呢?我說一個數據,因為中國嬰兒潮是在1962-1976年,後來七十年代末因為計劃生育我們出現了生育斷崖,這就是整個中國人口曲線。中國經濟過去高增長、房地產黃金20年,等等,都跟這批人有關。比如說九十年代—2000年初就是人口紅利,這批人正值二三十歲,又趕上WTO,改革紅利。

  但是中國嬰兒潮這批人到了現在,是44-59歲,開始要進入老齡化,逐步退出勞動力市場,這些都跟背後大的人口變遷有很大關係。人口問題短期改變不了,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你現在生孩子可能十八年以後他才進入勞動市場。像我們研究房地產,研究中國很多問題,其實都要倒推二十年,它的相關性比較強。

  剛說的嬰兒潮1962-1970年出生的這批人現在44-59歲,將導致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撲面而來。到明年,我們延長退休政策不改的話,中國的嬰兒潮人口將會進入大規模退休階段。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後出現什麽現象?中國潛在增長率肯定下降,歐美經濟增速都是0-1%,社會活力下降,社保負擔下降,政府債務上升,社會創新創業活力下降,這都是完全可以推演的。所以未來延遲退休,那就是箭在弦上。包括放開生育,其實也都是必然的選擇。

  我們研究中國人口問題還發現,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這幾代人是完全不同的職業觀念,就業理念,消費觀念。50後60後是傳統一代,70後80後是轉型一代,90後00後是現代一代。這代人基本上跟日本人,歐美人類似,他們接受不了“996”,他們不結婚,不生育,離婚率上升,比較追求個人的獨立、自由和享受。未來的就業也好,包括消費也好,研究90後00後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包括整個社會結構的變遷。

  這裡講一下,為什麽出現對稍微老齡一點的就業歧視?主要是技能的問題。每個公司都有要求,經濟形勢不好時淘汰哪些人呢?那肯定是性價比不高,公司要節省成本。一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人的性價比高,年齡偏大的性價比不高。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個問題怎麽解決?

  最後提幾個建議:

  第一,要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這一輪無就業的復甦主要是大企業的復甦,大企業是很容易獲得公共政策資源,但是小微企業往往是“燈下黑”,小微企業本身是就業的主力軍,而恰恰他們最需要政策支持。其實也不要給小微企業特惠政策,要給他們普惠政策,讓他們的政策獲得感更強一點。目前跟美國對比,中國稅費還是非常重的,真正降低中小微企業稅費,調節收入分配,扶持他們發展、解決就業,將有利於增強中國的創新創業活力。

  第二,要重視職業教育。德國職業教育做的非常好。從企業管理角度,可能35歲以上都劃為中老齡人口了,原因就是認為他們的性價比不高。如果能夠針對四五十歲的員工開展職業培訓,讓他們重新回到職業市場,不但能夠有助於他們實現就業,這其實也是人性關懷的一面。

  第三,促進社會階層流動。這既涉及充分就業問題,也涉及對女性就業的保護等方面。這幾年我一直呼籲生育問題,發現很多政策對女性就業的保護是不完善的,跟歐美這些國家有很大的差距,包括保障、托嬰、勞動保護等等,應進一步加強。

  (本文作者介紹: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