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儒家故事:太學生請願留李綱

本期儒家故事的主要人物為【李綱】

李綱

李綱(1083年-1140年),字伯紀,號梁溪先生,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兩宋之際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綱登進士第,歷官至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禦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1132年),複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職。他多次上疏陳訴抗金大計,均未被采納。紹興十年(1140年)病逝,追贈少師。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贈隴西郡開國公,諡號“忠定”。

李綱能詩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沉雄勁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傳信錄》、《梁溪詞》。

儒家故事

太學生請願留李綱

北宋宣和七年冬,金軍大舉南下,宋徽宗急忙把皇位丟給太子欽宗,自己隨著一班小人童貫、高俅等倉皇逃出京城開封。欽宗即位之後,為應付危局,任命主戰派領袖李綱為兵部侍郎、尚書右丞兼開封留守,總管京城的防務。

李綱長於江南名城無錫,年輕的時候在家鄉投到大儒楊時的門下,攻讀儒家經典,政和三年中進士,踏上政壇。他有膽識,有謀略。面對敵軍圍城的危急局面,堅決反對奸相李邦彥、張邦昌割河北太原、中山、河間三地求和的主張,下令軍隊誓死抵抗。

戰小失利,李、張兩奸就向皇帝說:“李綱惹惱敵人,要招來大禍;不去李綱,和議難成!"

於是欽宗就把李綱罷免,用李、張的奸黨蔡懋接替李綱的職務。蔡懋下令守城將士們看見敵人,不準施放一箭一炮,這一下激怒了全城民眾,救亡圖存的大潮首先從太學裡掀起。

太學生陳東,鎮江丹陽(在今江蘇)人,對同學們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在國家已經到了危急關頭,可朝廷還在排斥忠臣,自毀長城。我們都是接受聖人教導的讀書人難道可以坐視不管?"於是就由陳東動筆,寫了一篇上書文,帶著百來個同學,來到皇宮宣德門外跪呈。

上書中說:“李綱是奮不顧身、一肩任天下安危的忠臣;李邦彥、張邦昌是貪生怕死、企圖賣國求榮的奸臣。自古忠奸不兩立。陛下前些時用李綱,無人不興奮;又任用李、張,無人不疑慮。不是李綱頂著,京城早已落到敵人的手裡。李、張要割太原、中山、河間三地求和,三地一失,朝廷還能在開封立足嗎?恭請陛下複李綱舊職,罷免李、張兩個奸賊,保衛國家,安定民心。”

學生們從清早跪到正午,皇宮裡就像死絕一樣,沒有人出來,京城百姓全都憤憤不平,陸續自動加入學生們的行列,參加請願的人數迅速增加到十餘萬。激動的人們把宮門前召集百官的大鼓抬過來,擂得山搖地動,“救國”、“除奸”的呐喊聲像狂風暴雨一般,一陣陣 卷進深宮大院。

欽宗皇帝嚇慌了。他把正在京城裡擔任儒學講官的楊時召來,說:“局勢危急了,先生是天下讀書人敬重的宗師,請想個法子救一救吧!”

楊時說:“使陛下危急的,是城外的敵軍,不是官門外的學生和民眾。學生和民眾都是忠於國家,絕沒有別的意思。陛下如今只有複李綱的職,罷李邦彥、張邦昌的官,絕了和議的念頭,認真籌備戰守,方才可以脫出大難。”

於是欽宗立即升楊時為國子祭酒(太學校長),並緊急召見李綱。李綱見到欽宗,伏地痛哭,說:“十萬百姓學生為臣驚動陛下,臣罪萬死,不能怪罪他們!”欽宗也禁不住流了淚當下恢復了李綱的全部職務。請願的學生民眾見楊時、李綱師生兩人都得到重用,齊聲歡呼,即時散去,京城人心迅速安定下來。

李綱複職後,發出的第一道命令是:守城將士若發現敵軍近前,必須迎頭痛擊,殺敵多者給重賞!於是軍民踴躍,人人奮勇爭先。敵軍攻了幾次城,傷亡慘重。這時,種師道的勁旅已奉命調來京城附近,二十萬勤王大軍正日夜兼程向京城趕來。金軍統帥見再拖延下去可能被圍,就率軍向東北方向退走。

然而局勢一緩和,朝中的投降派集團立即企圖報復。他們通過京尹王時雍向欽宗皇帝說:“學生上書、民眾請願是‘目無君上’,應該治罪”,提出可先將陳東革去學籍,然後將在宣德門外上書的太學生全部抓起來投入大牢。

國子祭酒楊時為捍衛自己的學生,挺身而出,堅決頂住這股惡風,說:“學生、人民出於愛國忠君的激情熱誠,有什麽過錯?真正該治罪的,是賣國割地的奸賊李邦彥一夥!”

在輿論的壓力下,欽宗皇帝不敢處罰陳東和他的同學們。但過後還是屈從於投降集團的意志,把李綱排擠出京城。於是就在金軍再次大舉南下時,落得個國亡、家破,身被俘為奴的悲慘下場。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難”。

好了,翰林書友會本期的儒家小故事到這就講完了,您有什麽收獲和感想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一起分享哦,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個小故事吧。

熱門儒家故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