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瘋狂的人造肉堪比區塊鏈,概念股投資者開始做空

今年5月剛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周一盤後發布上市後的首份財報顯示,第二季度收入6730萬美元,高於預期的5270萬,不過每股虧損達24美分,大幅高於預期虧損8美分,表明了Beyond Meat在急於滿足增長需求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不斷加大投資。

為此,公司還宣布將出售3250萬股通用股,用於提升產量和供應鏈能力。不過這也意味著現有股東所持有股票價格將被稀釋。

Beyond Meat財報公布當天收盤價格大跌5.4%,財報公布後盤後股價進一步暴跌14%。不過自5月IPO以來,Beyond Meat股價上漲已經近800%,上周達到最高紀錄239.71美元。

基於巨大市場需求的估值?

由於股票漲幅過高,華爾街分析師都認為現在不應該追漲。他們認為如果要了解Beyond Meat下一步的發展趨勢,大可參照比特幣的波動性。

賣空者正試圖通過押注Beyond Meat的股票將會經歷類似比特幣的下跌來實現套利。根據金融科技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數據,Beyond Meat近44%的流通股已經被賣空。

Beyond Meat 的產品包括植物成分製造的漢堡、香腸和碎肉,目前其植物成分主要來自豌豆和蠶豆。該公司70%的收入來自Beyond Burger,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植物成分的漢堡,目前已經在美國上萬家雜貨鋪出售。

Beyond Meat的投資者中,不乏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美國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儘管該公司創始人曾表示,Beyond Meat可能永遠不會盈利,過去兩年,公司一共虧損約3000萬美元。公司去年營收達到8790萬美元,今年上半年,第一季度實現4040萬美元收入,加上第二季度收入6730萬美元,上半年收入就已經超過1億美元,這比2015年時全年880萬美元的營收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

一些分析師認為Beyond Meat的估價不合理,背後機構炒作因素大,但另一些分析師則認為這是市場的需求所導致的。“我並不認為Beyond Meat的股價存在泡沫。高估值是基於巨大的市場增長以及對持續增長需求的投入。”關注人造肉的谘詢公司集思共利(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創始人Richard Brubak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長期來講的趨勢是明確的,地球將缺乏土地、穀物和碳水化合物等資源來支撐能夠餵養70億人口的動物蛋白。一旦人造肉的價格低於動物蛋白,那麽轉變將會很快發生。”

目前Beyond Meat是唯一一家專門生產人造肉的上市公司。它的主要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s還未上市。Beyond Meat也正在面臨傳統食品公司的競爭,比如雀巢(Nestle)和泰森食品(Tyson Foods)。這兩家公司都在涉足植物性肉類的領域。

消費者對於用人造肉來代替傳統肉類以減少肉成分的攝入量越來越感興趣。人造肉分為兩種,其中一種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因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因此又被稱為大豆蛋白肉。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

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Beyond Meat的股價瘋漲反映了市場對其發展潛力的巨大想象空間,但是現在這一領域的公司仍然都處於虧損,說明產量和成本還沒有達到平衡點。”

虞堅認為,Beyond Meat的收入增長提升很快,並會因此稀釋固定投資或研發成本的影響,利潤率也會有所提升。不過,Beyond Meat產品的長期需求量還有待觀察。公司可能會提高生產量,並且生產出除了香腸和漢堡以外的產品。Beyond Meat近日宣布,繼人造牛肉和豬肉之後,該公司正在開發新產品——人造培根和牛排。

此外,Beyond Meat近期還宣布將與唐恩都樂合作,在曼哈頓的餐廳推出一款包含人造肉香腸的三明治。除開發新產品外,Beyond Meat還在不斷改進其已推出的肉類替代品,改進了漢堡肉餅,使用椰子油和可可脂,使其產品吃起來更像真肉。

美國成功經驗可在中國複製

根據Nielsen的數據,目前21.6%的美國家庭正在購買人造肉。在每一個購買人造肉的消費者中,98%的人購買了傳統肉類。這表示大部分的需求來自半葷半素者。Nielsen研究還發現,去年美國消費者在雜貨店購買了950億美元的肉類食品,其中肉類的替代品銷售額僅佔8.93億美元。這意味著人造肉的發展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銀河國際研報分析認為,人造肉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取代真正肉類,主要是由於人造肉成本較高、產能有限和消費者偏好所致,但隨著更多新公司進入該行業以及人造肉成本降至與畜肉相若,這些障礙將會消除。因此,人造肉對肉類生產鏈的長期影響可能是深遠的。

肉類市場全球體量約每年1.4兆美元,亞洲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全球有一半的肉類都是在亞洲消費的,而且需求仍在不斷增長。根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的一份報告,到2026年,中國人每年平均要消耗55公斤豬肉,這較目前的水準要再增長10%。

在亞洲市場,已經有類似Beyond Meat的競爭對手出現。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中國本土豌豆蛋白肉企業“珍肉”已於7月完成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該輪投資來自天使投資人王展及團隊自有資金,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

目前,珍肉在與某豌豆蛋白龍頭企業合作。創始人呂中茗表示,按照目前的規劃,珍肉預計在今年9月推出首款“植物肉”產品,將以豌豆蛋白為主要原料。

呂中茗曾是國內最早一批做蛋白棒的創業者。他認為在蛋白領域,美國成功的新飲食潮流在中國是可複製的,因為在產品研發流程、供應鏈體系管理、線上線下的行銷推廣與渠道建設上,都非常類似。相比蛋白棒,“植物肉”是一個面向大眾的更為廣闊的市場。

“珍肉”目前的發展方向主要在產品和渠道兩方面。除了和成熟供應商合作,公司還與杜邦營養與健康中心簽署了聯合研發協議,同時計劃在美國某知名大學合作建立實驗室,儲備相關技術。渠道上,參考美國成熟的發展路徑,“珍肉”與數家餐廳達成聯合開發協議,將在植物肉產品出來後,研發出相應菜品,供消費者體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