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年新低!白菜真的賣出“白菜價” 菜農如何過冬?

(央視財經《央視財經評論》)眼下正是冬季蔬菜上市高峰,但是菜價卻持續下跌,白菜尤其明顯。以北京新發地市場為例,大白菜批發價最近已降至0.2-0.25元/斤,為近5年同期最低點。

菜價為何連續下跌?價格波動如何影響菜農預期?菜農如何抵禦風險?11月27日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和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做客《央視財經評論》演播室,深度解析。

數據鏈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平均價格連跌7周

10月5日—10月11日:3.85元/公斤,環比下降2.6%;

10月12日—10月18日:3.60元/公斤,環比下降6.6%;

10月19日—10月25日:3.43元/公斤,環比下降4.9%;

10月26日—11月1日:3.25元/公斤,環比下降5.3%;

11月2日—11月8日:3.10元/公斤,環比下降4.4%;

11月9日—11月15日:3.01元/公斤,環比下降3.0%;

11月16日—11月22日:2.94元/公斤,環比下降2.5%。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資訊中心)

菜價連續下跌 原因為何?

李國祥:需求穩定 但供給相對過剩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一般來說,蔬菜消費除了節假日之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氣象好有利於蔬菜生長的時候,蔬菜長得就快,產量就高。

總體來說,今年多數時候的氣象對蔬菜生產都比較有利,而需求比較穩定,就出現季節性的相對過剩,導致價格下跌。

劉戈:蔬菜生產力持續增長 導致價格下跌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蔬菜價格最近5年總體上還是比較持平的,但這之前大概有20年時間菜價漲得很快,最大的變化我覺得是蔬菜大棚。蔬菜大棚最近10年增長了3倍,以北京為例,2012年自給率蔬菜大概是28%,現在已經達到了35%左右,這種供應能力的改變非常關鍵。

價格創五年新低 菜農到底多受傷?

李國祥:短期虧損容易彌補 虧損太大會影響種植預期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根據我自己的觀察,批發市場大白菜5毛錢一斤左右比較合理,消費者能夠承擔,生產者能夠賺一些,流通商也都能賺一些,但是現在2毛多錢確實虧得比較厲害。

蔬菜是多茬,這茬虧了,到消費旺季或者氣象不好的時候,還是有可能賺回來的。但要看到,蔬菜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機械化很難替代,勞動力成本特別高,種蔬菜的一般很難去打工,要全心全意伺候這個。價格太低,虧得多了,容易影響菜農預期,不願種或者種得少了,也可能影響整個供給。

集約化經營 能解決菜價波動嗎?

李國祥:破解菜價波動 要靠產銷對接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從穩定市場、穩定供給的角度來看,集約生產關係不太大,蔬菜更是這樣。

事實上菜價波動是市場經濟當中的正常現象。從國外來看,主要是穩定供給,長效對接。像美國農業生產,跟批發市場、超市的對接供應都是比較穩定的,日本、歐洲也比較類似。如果氣象比較好,生產多了怎麽辦?生產多了也只能按照市場有多少供應,多的就不采摘了。

劉戈:農業生產也要減人增效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長遠來看,農業生產也要減人增效。生產效率提高了,才能真正實現讓菜農增收。

現在整個勞動生產率提升、包括設施農業的增加持續發生,在這個背景下,價格下降是肯定的。只有人力成本下降的速度快過蔬菜價格下降的速度,達到某種平衡才能讓從業者真正增收。

以壽光的大戶為例,如果雇傭的人太多,成本肯定降不下來,但在機械化、智能化方面想更多的辦法,就有可能在菜價更便宜的情況下,獲取更多收益。

李國祥:菜農要根據氣象狀況及時調整生產結構 把握供給節奏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現在蔬菜生產主要分大棚設施和大田生產兩種,後者對氣象條件更依賴一些。對設施農業的菜農來說,主要還是要調整好生產結構。氣象好的時候,要根據市場情況,盡可能選擇一些生產比較緩慢的品類,錯開蔬菜集中上市高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