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下的心理防護戰:恐慌、焦慮這樣應對

這個春節因為疫情變得特殊。互聯網的普及,讓我們比以往容易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在我們難分辨真假的時候,就會有恐慌焦慮的情緒。情緒的穩定,可以確保我們能量不會流失。當身體的能量足夠的時候,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增強,能讓我們度過很多疾病乃至病毒的入侵。如何在疫情之下,調試不適的情緒?這些治愈人心的書籍裡,也許會有答案——

《別人怎麽對你,都是你教的》

黃啟團

疾病是殘酷的,它剝奪了很多生命,當我們看到數字再次增加時,內心都會悲傷。如果你感到悲傷,可以和朋友、家人說說話,讓這股情緒流淌起來,它就不會消耗你的能量,反之,如果你總是自己一個人憋著,它反而會發展為一種抑鬱的情緒。資深心理學導師黃啟團,二十多年來專注於應用心理學教育。書籍《別人怎麽對你,都是你教的》的中給出了一些調試情緒的方法——

人之所以會抑鬱,是因為你切斷了跟人的連接。當你感覺與他人沒有連接的時候,就算你周圍都是人,你也會感到孤獨;如果你心中有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就算此刻你一個人單獨留在家裡,你也不會感到孤獨,你只是單獨而已。當我們看著網上疫情的消息,而自己又做不了什麽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情緒,叫"無助",自我價值比較低的人,甚至會自責,這時的情緒叫"內疚"。當一個內疚的人不願意接受自己這種內在的痛苦時,他往往會把這種情緒向外去找到一個攻擊的對象,我們看到很多人在網上指責醫護人員、相關部門等,這就是在釋放這種情緒時的外向攻擊。

也許你還會感受到其他各種不一樣的情緒,不管是什麽情緒,應對的方法都一樣:允許它的到來,接納它,而不是抗拒它,對它保持覺察就夠了。所謂覺察,就是看見它,當你能夠看見它,你就擁有了選擇權。病毒可怕,但心態的崩塌更可怕,分享幾個讓情緒平穩的小方法:

1、呼吸:

一個人如果在緊張焦慮的狀態下,他的呼吸是很淺很急促而且不穩定的。所以我們首先最佳的方法是調整你的呼吸,讓你的呼吸逐步變得深沉和穩定,這個時候你的心態就會平穩。

2、做適量的運動:

這對抗抑鬱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不能夠做太劇烈的運動,因為劇烈的運動可能會消耗你的體能,降低你的免疫力。做一些在家裡力所能及的小運動,比如瑜伽。會道家功夫的朋友可以站站樁。這會讓你的情緒保持穩定、心態保持開朗。

3、做力所能及的事:

網上有很多募捐的信息,如果家裡的爸媽、親戚們,在春節的時候還去大膽的串門,不願意戴口罩,可以跟他們好好談談,讓他們學會保護好自己,當你能做到這些,就已經是為疫情的穩定做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最後分享的一個很重要的點,就算你什麽都做不了也是可以的。因為能夠照顧好自己,不給身邊的人增添麻煩,就已經是對這個世界非常好的幫助。

《別害怕當個流淚的大人》

高浩容

有多少次你被別人提醒“要當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其實,一滴眼淚,就能治愈一星期的黑暗。當你的生命中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急著去尋找答案,很多時候,問題比答案更重要。真正能夠給你理解的,在你的內在,你要往你的內在去挖掘。心理谘詢師高浩容通過48個充滿寓意的心理分析案例,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在,找到自己的心結,開啟我們了解、接受、改變自己的旅程。

該怎麽面對焦慮呢?克爾凱郭爾提出要學會“放下自己”。因為焦慮是人的本性之一,我們想要推開焦慮,同時卻又在焦慮中見證了自己的人性,所以,我們不可能離開焦慮。但放下自己,不是放下一切,而是將自己敞開。類似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中的概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進而,要想和自己相處,就要放下對“我”的執念,比如什麽都要以我為優先,或者講求我的感受大於任何人的感受,那麽就離不開自己內在的焦慮。

敞開,是一種同理心的展現:我很苦,但別人也很苦,那麽我們是否願意互相幫助,和諧共存,化解寂寞、空虛與恐懼不安,成為彼此心靈的伴侶。然而,有些人忽視了克爾凱郭爾談到的正面意義,而是從消極面著手,將自己的焦慮與不安丟給另外一個人,讓自己逍遙快活。這並非真正放下自我,反而是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那麽當別人都不願意承擔,放棄與這個人的連結,他發現自己被徹底地拋棄時,更容易走入無法回頭的絕望之中。

我們越是想要和自己的脆弱本性對抗,我們就越在無形中使自己受苦。痊愈的歷程,就像四季變化,就像人從生到死,是生命變化的必然過程。我們並不一定需要下猛藥,因為我們本身就有自愈的能力,我們只是需要時間,需要一點引導。唯一能點燃熱情的方式,就是去做,做到我們忘了周遭的雜音,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看見連自己都沒看過的自己。

《偶爾也需要強烈的孤獨》

金珽運

你是否一有空就到處看別人的朋友圈瘋狂點讚,頭髮越來越少、小腹越來越凸、心事越來越重,一個人在家夜不能寐。是什麽讓我們的生活變成了現在這樣?韓國知名文化心理學家金珽運教授對此展開了研究。他發現,塑造人們思維方式、情緒欲望的東西也許很微小、很具體,卻最終聚沙成塔,形成了現在的社會。

我遠在異國他鄉,整天抱著手機,周圍那些每天恨不得一睜眼就把頭埋進手機裡生活的人們,頻頻往朋友圈上傳登山照,一有空就去別人的臉書上閑逛然後拚命點讚,即便如此,也無法填補因場所喪失引發的空虛感,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人生具體的時空坐標。因孤獨和疏遠的感覺而極易發怒生氣,周圍環境稍不如意心情就會鬱悶不堪,通過電子郵件和文字消息保持的虛擬空間裡的人際關係又是非常表面的。以智能手機為媒介的互動,不管怎麽努力,也不能擺脫悲慘的"場所喪失"。"呵呵呵"、"嘿嘿嘿"用得再多,各種紛繁複雜的表情符號用得再華麗也於事無補,因為虛擬空間絕對不可能成為具有時間和空間具體性的場所。

還是買一把椅子吧!買那種能稍微向後依靠的舒服的椅子!因為椅子是可以賦予空間意義的最佳的工具。據說脾氣暴躁易怒,平生飽受人際關係困擾的美國蘋果公司的史蒂夫·賈伯斯,無論搬到哪裡都會帶著由勒·柯布西耶設計的單人真皮沙發椅。這可絕非偶然。因為賈伯斯對於在虛擬空間裡經歷的因場所喪失導致的憂鬱情緒再清楚不過了,所以"可以向後依靠的沙發椅"對他來說是一種救贖。

我們需要的是"有架勢的椅子",可以讓我們用手微微托住下巴,氣韻不凡做思索狀,或者一邊撫摸下巴一邊優雅地看書。有時我們還可以表情深沉地和對面的人聊幾句。坐在如此有品位的椅子上擺弄手機之類的電子產品,這種事情最好不要發生才是。就好比杓子是用來盛飯的,叉子是用來叉食物的,也就是說,工具影響了行為,也影響了意識。那種可以向後依靠的舒適的椅子所規定的意識,就是"溝通和寬容"。

編輯 - xx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