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誰能拯救日本勞動力缺口,移民還是機器人?

日本的勞動人口有多稀缺?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公布的數據 顯示,去年全年在日本,每100位務工者可以選擇的職位多達161個,創下自1973年來的最高值。去年12月,該比例更是達到頂峰,每100位務工者有163個職位可以選擇。

厚生勞動省今年1月中旬的另一份報告指出,受日本全境人口減少的影響,日本勞動力持續萎縮。如果女性和老年人就業形勢沒有顯著改善,到2040年前日本勞動力將比2017年減少兩成。

青壯年勞動人口萎縮

日本內務省同期公布的勞動力市場數據則顯示,去年12月,日本的失業率依舊維持在2.4%,比前一個月下降0.1個百分點。

前述報告給出的數據顯示,日本2017年有勞動力6530萬人,預計到2025年將減至6082萬人,到2040年只有5245萬人。報告預測,到2040年,日本男性就業者將比2017年少711萬人,女性就業者少575萬人。

從行業來說,批發和零售行業勞動力萎縮情況最為嚴重,預計2017~2040年間將減少287萬,采礦行業將損失221萬勞動力,製造業將損失206萬勞動力。而唯一能出現增長的將是醫療福利相關行業,預計將新增勞動力103萬 人,這也間接反映出日本人口老齡化的市場需求。

日本總務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的就業人口數為6660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7萬人。儘管這一數字是從1953年日本開始統計之後的最高點,但若細看勞動力組成,會發現增長主要來自女性勞動力以及高齡勞動力。其中,以65歲以上的勞動人口來說,2007年約為549萬人,而到了2018年則飆升至866萬人。相比之下,25~34歲的青壯年勞動人口則從2007年的1429萬人,下降到2018年的1165 萬人。

偏愛機器人?

日本勞動人口短缺的現狀已引起安倍政府的密切關注。為了找尋“新鮮血液”彌補這一缺口,安倍政府已計劃在今年4月實施擴大外國勞動者規模的新政,即自2019年起,5年內預計接收約26萬~34萬外國勞動者,以應對130萬~135萬的勞動力缺口。日本政府預計,2019年一年日本勞動力缺口將達到60萬人,接收外國勞動者最多達4.7萬人。

此次接受外國勞動者的行業主要包括護理行業、餐飲業、農業、建築物清潔業、機械製造業、電子、造船汽車維修、航空、漁業等總共14個行業。安倍政府也將在簽證方面做出調整,比如降低語言要求等,為吸引外勞掃除障礙。

多年以來,是否降低外勞的進入門檻,一直是日本社會爭議較大的話題之一。此次安倍政府關於外勞的新政頒布後,反對聲自然不少。三菱綜合研究所研究員加藤(Makoto Kato)就擔心日本政府是否真的能在未來5年吸引到34萬外國勞動者。“護工、食品、基建行業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主要還是待遇與就業環境造成的,與勞動者是日本人還是外國人,沒有太大關聯。”他表示,安倍政府急需要做的是對這些行業進行最低工資標準提升等改革。

此外,日本傳統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同質性因素也促使一些日本的商業團體提出了與其引進外勞,不如提高諸如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的使用率。

日本多家大銀行已開始這一實踐。比如,日本第三大金融機構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旗下的三井住友銀行,從2017年開始引入一款名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系統(RPA)。僅2018年上半年,就節省了40萬個小時工作量(約200人份的工作量),他們還計劃引入能將客戶資產資料直接傳送給負責人的系統。

而日本最大金融機構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旗下的三菱東京UFJ銀行已在去年將約100項業務變為自動化,比如房屋貸款檔案的審查、海外匯款等,該行計劃在2024年前實現2000項自動化業務落地。同為日本三大銀行之一的瑞穗銀行隸屬的瑞穗金融集團目標是在2024年前,通過RPA的實踐,砍掉100家分行,2026年前,裁員1.9萬人,即約三分之一的員工。

但專家們對這一策略持謹慎態度,日本證券公司Natixis Japan Securities經濟分析師康平岩原(Kohei Iwahara)表示:“儘管自動化可以緩解人口下降,但更大規模的移民將是解決問題的終極辦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