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看南陽幾位作家老師寫的高考同題作文

新用戶點擊“南都晨報”即可關注!

每年的高考作文題,都是大家熱議的焦點。今年的全國I卷高考作文題是根據材料寫一篇發言稿,本報特邀幾位名師寫下同題作文。

齊桓公成就了“管鮑之交”

□河南科技學院 趙長春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又一次的讀書會時間到了,我很榮幸就我們的前期閱讀內容,作主題發言。我的題目是《對“管鮑之交”再思考》。

我們先看兩則史料——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這兩句話涉及到齊桓公、管仲、鮑叔,產生了“管鮑之交”“春秋五霸”兩個成語。管仲、鮑叔的友誼佳話,歷代傳頌,可以說是友誼的最高境界,大家都熟悉不過。

於我而言,我最喜歡齊桓公,他助力“管鮑之交”升華到了最高境界,成為“八拜之交”其中之一,對後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首先,齊桓公胸懷廣大。我們知道,齊桓公稱霸之前,管仲箭射他的衣帶鉤,好懸!而當鮑叔向桓公舉薦管仲時,齊桓公不計前嫌,並大力重用。

第二,齊桓公善於納諫。如果他計較恩怨,在管仲落魄之時,可以易如反掌地報“一箭之仇”。但齊桓公聽從鮑叔的建議,收納了有才能的管仲。

第三,齊桓公知人善任。他重用管仲為相,使賢任能。從此,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終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威名、偉業。

這就是我喜歡齊桓公的原因。也正是這些原因,成就和升華了“管鮑之交”。下面,我為大家作進一步的闡述。

若無齊桓公,“管鮑之交”中的鮑叔就無法落實舉薦比自己才能高的管仲,哪裡還能彰顯他寬以待人、至真至誠、甘願吃虧的坦蕩胸懷?對此,司馬遷很高地評價鮑叔:天下不缺管仲這樣的人才,但是缺少鮑叔這樣舉薦人才的人。

若無齊桓公,“管鮑之交”中的管仲就無法施展抱負。士為知己者死!管仲盡職盡責、知恩報德,但不徇私情、不私其友。也因此在諸侯面前,彰顯了桓公不計較私仇、不計較個人私利的胸懷,成就了霸業。

若無齊桓公,“管鮑之交”就是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重版。“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管仲說。可是,如果沒有齊桓公對於管仲的重用,鮑叔與管仲,無非是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複製,一段患難與共的友誼佳話而已。

同學們,鑒古可以知今。從對“管鮑之交”的解讀,我們可以有如下收獲:真正的朋友,應當互相幫助、彼此溫暖、善意相待;真正的朋友,應該多一些理解、真誠,可以“負荊請罪”;真正的朋友,應當互相批評為“諍友”,團結協力,共樹遠大目標並為之奮鬥!

謝謝大家!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唐河縣友蘭小學 樊德林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中華民族愛才惜才的歷史源遠流長,秦昭王五跪而得范雎,劉備三顧茅廬而三分天下,劉邦頒《求賢詔》而平四海,唐太宗納賢才而開盛世,鮑叔薦管仲而桓公終成霸業……古往今來,知人識人都是一門學問、一件大事,乃治國理政的重要議題。

孔子曾言:“齊國的鮑叔、鄭國的子皮都是賢者。”他的學生子貢不解:“齊國的管仲、鄭國的子產不是比他們更賢嗎?”孔子答:“我聽說鮑叔舉薦了管仲,子皮舉薦了子產,但未聽說過管仲、子產舉薦過什麽人。”

由此可見,賢者如千里馬,而舉賢之人,堪比伯樂。

識賢薦才亦為賢。真正的賢才,無不渴望有伯樂的賞識和提攜,無不希望自己能脫穎而出,一鳴驚人。但金子一直深藏於泥土之中,沒人去發現、挖掘和砥礪,就有可能永遠被埋沒。大唐宰相狄仁傑就是一位以知人善任而著稱的楷模,通過他舉薦的張東之、桓彥范、敬暉等均受到朝廷重用,成為國之棟梁、廉潔典範,推動朝中形成了浩然剛正之風。

得賢需要識賢的賢才才行。據《戰國策》記載:淳於髡有天向齊宣王推薦了七名賢士。宣王很驚訝。淳於髡說:“天下的東西,都是同類相聚的,人也是這樣。我淳於髡總算是一位賢士吧?你讓我去挑選賢士,正像到河邊汲水,用火石取火一般容易。我準備再推薦一批賢士給大王,何止這七個呢?”

識賢者,更需睜大“火眼金睛”,具有明察秋毫的甄別力。光武帝劉秀看錯龐萌便是典型例子之一。龐萌在劉秀面前,一直表現得十分恭敬、謙虛、順從。其實,龐萌深居野心,他明面對劉秀表忠,暗裡卻伺機而動。當軍權一到手,便勾結敵人,將跟他一起奉命攻擊敵軍的蓋延兵團一舉消滅。最賞識的人叛變了自己,這讓劉秀一度悔恨莫及。後來雖將龐萌消滅,但由於識錯人而遭到的巨大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可遇不可求。鮑叔的舉賢,已成千古佳話。誠如智者所言:“一流之人,能識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識二流之美;盡有皆流,則亦能兼達眾才。”

謝謝大家!

冰釋前嫌行致遠 任人唯賢成大業

□南陽市三中陳官營校區 尤紅梅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輝耀千古的齊桓公從一段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中緩緩走來,他相逢一笑泯恩仇,冰釋前嫌行致遠,他胸襟博大寬天下,任人唯賢成大業,令我敬佩不已。今天的讀書會,請大家跟著我一起走進一段歷史,感悟一種胸懷。

冰釋前嫌方能致遠,成就他人的同時也是成就了自己。刀光劍影漸漸暗淡,鼓角爭鳴慢慢遠去,春秋群雄並起,逐鹿中原,英才輩出,其中有一位曠世明君——齊桓公,令人肅然起敬。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按理說,管仲和齊桓公是有仇的,古語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即位後的齊桓公(即公子小白)並沒有以牙還牙,而是以德報怨,任用管仲,終成大業。

縱觀天下成大事者,無不是胸襟博大,寬厚待人。齊桓公如果沒有博大的胸襟,怎會輕易放過自己的“仇人”——管仲?齊桓公如果沒有博大的胸襟,怎會從諫如流,聽從鮑叔的忠諫?翻開幾千年厚重的中國歷史,一頁頁寫滿了明君寬厚博大的精彩故事。唐太宗如果沒有容人之量,怎會任用魏征,從而成就“貞觀之治”的盛世?如果齊威王不能胸懷天下,有怎麽會采納鄒忌的建議,改正積弊,使齊國“戰勝於朝廷”?如果魯莊公不能採用曹劌的建議,怎能取得“長杓之戰”的勝利?

作為一國之君,任人唯賢方能使國家立於不敗之林。齊桓公正是以國事為重,任人唯賢,才能成就霸業。一個國家,要想立足,靠的是人才,只有各行各業的人才在各個領域發揮聰明才智,國家才能長盛不衰。歷代明君都十分重視人才的重要性,成就了千古偉業。劉備三顧茅廬,禮賢下士,為的是得到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劉邦善聽忠言,信任蕭何舉薦,重用了韓信,如得天助,建立了漢朝。歷史風雲變幻,今日社會更是人才輩出的社會,作為領導幹部,小到一個企業、機關,大到一個社會、國家,都需要我們的領導幹部能夠任人唯賢。

“讀書以明理,讀史以明志”,走出歷史的煙塵,回望歲月的風雲,翻過厚重的典籍,掩卷深思,凝眸齊桓公,心潮激蕩。胸襟博大、任人唯賢的齊桓公,像一艘航船,帶領我們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

謝謝大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