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國周瑜曾意圖弑君自立,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導言:208年,曹操輕鬆得到荊州。當時,不少謀士建議曹操停止進兵,在穩固荊州之後再圖江東。可是,志得意滿的曹操意圖一口氣消滅孫權劉備。結果,劉備與孫權聯盟,周瑜在赤壁大敗曹軍。

  曹軍大敗,一方面因為周瑜、黃蓋的火攻之策,但更主要是因為曹營將士多來自北方,水土不服,導致軍中瘟疫流行,戰鬥力大大下降。曹軍兵敗之後,數年不振。孫權和劉備得以擴張勢力。曹操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最佳時機。

  赤壁之戰的最大功臣是周瑜,和諸葛亮無關。赤壁戰後,周瑜在東吳的威勢如日中天,凌駕於東吳主君孫權之上。於是,有人散步流言,說周瑜意圖弑君自立。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赤壁之後,周瑜的名聲如日中天,隱然凌駕於孫權之上。

  曹操在退兵之後曾經給孫權寫信,說:“赤壁之戰,隻不過是因為我軍流行疾病,我自己燒掉戰船撤退,卻讓周瑜小兒獲得戰勝的虛名。”曹操鄭重表示:我曹某人對赤壁退兵並不感到羞恥!曹操寫這封信用心大大的壞,一是告訴孫權,現在天下人都把赤壁之戰勝利的功勞算在周瑜的頭上,這是不符合事實的,二是說,天下人現在都認為保全江東,讓你孫權能夠繼續偏安的是周瑜。你孫權是靠別人罩著才能坐江山的。曹操的話有真有假,說曹軍瘟疫流行,導致戰鬥力下降是真;說曹軍是燒船撤退,就有點給自己臉上貼金了。

  可以想象,年輕的孫權,看到這封信,當然不爽。曹操還好,劉備中傷周瑜更直接,更狠毒。有一次,孫權和劉備單獨聊天,劉備就感歎:“周公瑾這個人啊,那絕對不是一般人,文韜武略,乃是萬中無一的人傑出人士。我看他氣度恢巨集,志向遠大,恐怕不會甘心長久做一個臣子呢。”當時劉備和孫權是盟友,更是親戚,孫權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兩郎舅在一起說私房話。劉備此人是公認的梟雄,貌似厚道卻極有權謀。這番讒言,完全一副為孫權考慮的樣子。其實,當時的劉備剛剛擁有荊州南部四郡,立足未穩。如果孫權、周瑜君臣之間內鬥的話,劉備就可以趁機鞏固地盤了。

  曹操和劉備為了各自的利益,挑撥孫權和周瑜的關係。孫權雖然年輕,卻也了得,沒有輕易中招。周瑜依然擔任江東軍事統帥,直到去世。

  

  周瑜有沒有自己的小算盤,甚至像劉備暗示的,可能廢掉孫權,在江東自立呢?

  應該說沒有。

  周瑜的功勞很大,大到可以在江東自立。當年,孫策帶領兩三千人馬來搶奪江東,人單力薄。周瑜從自己叔父丹陽太守周尚處借得幾千兵馬,幫助孫策平定江東,有孫策的勇猛和周瑜的謀略,孫策節節勝利。在建立江東政權時,周瑜是當之無愧的功勳第一。後來,孫策和周瑜分娶喬公二女,既是兩人情誼的表現,更是孫策對周瑜功績的認可。

  當曹操大軍壓境時,江東名臣張昭、張紘等人一致認為,投降才是唯一之道,唯獨周瑜和魯肅主戰。周瑜在朝堂上,告訴群臣,曹操並不可怕,東吳可以勝利。魯肅在後堂告訴孫權,像魯肅他們投降的話以後一樣可以當個太守什麽的,孫權要投降的話可就死路一條。最終江東被保住了。

  可以說,建立江東,保全江東,周瑜都是第一人。即便是孫權自己,在多年之後稱帝時也感歎:“沒有周公瑾的話,我是不可能稱帝的啦。”孫權說的是一句良心話。

  最重要的一點是孫權在即位之初,地位相當不穩。他職位不過是將軍,其他的文臣武將和孫權之間只是上下級關係,周瑜作為全軍二把手率先對年少的孫權執臣子拜見君主的禮節,從而穩定軍心,使得孫權能夠順利接班。

  為了讓周瑜輔佐孫權,不生二心,孫策做了一個安排,孫策交代孫權:“行政方面的事情不了解的話問張昭,對外用兵的話有問題問周瑜。”孫策對周瑜很信任,這份信任也加重了周瑜對孫權的忠誠,以報答孫策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當曹操來臨,江東是戰是降難以決斷的時候,江東的吳太夫人發話了:“周公瑾說的挺好,公瑾和你哥哥伯符(孫策)同歲,只是小一個月,我是一直把他看成自己兒子的,希望你要用兄長的禮節對待他啊。”吳太夫人的話,肯定讓周瑜心裡暖暖的。

  並孫策死後,赤壁戰前,曹操曾經派蔣乾到江東遊說周瑜,希望周瑜能夠加入曹操的陣營。正史中的蔣乾是獨步江淮的大名士,並非是演義中的小醜。見到周瑜時,兩人喝酒聊天,周瑜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表示自己現在遇到了明主,對外是君臣關係,對內是骨肉之親,並且如今主公孫權對自己言聽計從,福禍與共。無論蔣乾如何勸說,周瑜都不可能背叛孫權,離開江東。

  有自立之力,有自立之才,卻沒有自立之心,周瑜可謂忠心不二。

  

  只是,周瑜對孫權沒有二心,孫權對周瑜卻不夠意思。孫權是個聰明人,九歲時就敢獨自到仇敵劉表處索還父親孫堅的屍體。對待周瑜,孫權的感情也很複雜,簡單的說,一直是在信任和猜忌間徘徊,有時候信任多一些,有時候猜忌多一些。

  周瑜有幾個細節,或許他自己沒有注意,但在孫權心中,卻引起了別的想法。

  孫策死後,孫權奉命繼任。此時,周瑜率軍回吳奔喪。自古以來,帶兵入城都是君主大忌。周瑜到底是想護衛孫權,還是要鏟除孫權呢?估計從孫權見到周瑜帶兵的那刻起,兩人的關係就有了裂痕。加上周瑜入吳之後,並沒有盡快離開,而是駐扎在吳地,和長史張昭一起管理各項事務。確實,剛接位的孫權需要有周瑜的幫助,但若是放眼望去,整個吳郡都是周瑜的人馬,放眼軍隊都是周瑜的親信,作為主公的孫權會做何感想?

  於是,幾年之後,孫權下令讓周瑜離開吳郡,到柴桑練兵。這個任命,一方面是應對荊州劉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孫權刻意將周瑜調離權力中心。

  曹操大兵壓境之時,孫權和臣下商議多日,難以決斷。魯肅勸說孫權召回周瑜商議,為何史書上說是“勸”?估計魯肅也明白,孫權是有意把周瑜“發配”到柴桑。孫權迫於局勢,不得不把周瑜召回來的時候,又發生了孫權不願意看到的一幕。周瑜一到,文臣武將紛紛前去拜訪周瑜,詢問周瑜的意見。周瑜沒說。為什麽不說?並非周瑜那架子,抖包袱,是因為不能說。群臣都去拜訪周瑜,幾乎就是把周瑜看成是江東命運的最後決策人。這對於沒有二心的周瑜來說,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這件事情肯定會傳到孫權耳中,孫權會怎麽想?於是,周瑜是在第二天朝堂上公開陳訴自己的觀點,並請求孫權做出最後的決策。

  周瑜以為自己已經很注意分寸了。可是,這件事在孫權心中還是留下了很深的陰影。

  赤壁之戰後,周瑜建議孫權及時鏟除劉備,認為可以在建業把劉備供起來,給他美女美食,讓關羽和張飛為自己所用。這個建議本來極好,但是孫權卻以劉備一時難以控制,尤其是曹操在北方實力強大,不能搞窩裡鬥為由,拒絕了周瑜的請求。不但如此,孫權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想以此來討好劉備。

  劉備一直是大敵,為何孫權還要把妹妹嫁給他,增進兩人的關係呢?

  據孫權自己表示,是因為籠絡劉備,可以鞏固聯盟,共同對抗曹操。那麽,當時孫權(東吳)有沒有實力除掉劉備,奪取整個荊州呢?

  當時,孫權是孫劉盟軍的盟主,擁有軍事指揮權,在軍力上更處於優勢。劉備雖然說奪取了荊州南部一些郡縣,但是南部郡縣多貧瘠,北部重鎮在東吳的手中。赤壁之戰時,曹操大敗,東吳損傷極小,威勢正盛。此時端掉劉備並非沒有可能。

  就算是孫權顧及曹操的威脅,也完全沒有必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劉備在當時需要借重孫權。最好的解釋就是孫權保留助劉備來牽製周瑜,意圖得到平衡,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於是,周瑜說劉備有野心,劉備也說周瑜想自立。劉備敢於當面離間孫權和周瑜的關係,若說孫權周瑜之間沒有問題誰也不會信。劉備是個多會察言觀色,見縫插針的人!

  還有一個證據。周瑜臨死時,給孫權上了一封奏折。在這封奏折中,周瑜強調自己一生最大的際遇就是受到孫策的特殊恩遇,自己時刻銘記在心,因此勤勤懇懇,不敢懈怠。現在快要死了,建議讓魯肅接任,魯肅如何如何不錯等等。然後說了一句“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周瑜很委屈,堂堂大都督,為何在遺書中強調自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若非周瑜和孫權關係不和,周瑜也不會說這麽淒慘、可憐的話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