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藥物治療幽門螺桿菌,會複發且胃病沒有好轉?來看看醫生怎麼說

幽門螺旋桿菌(H.pylori)是一種在胃上皮管腔表面發現的革蘭氏陰性細菌。這種細菌會引起黏膜慢性炎症,通常在生命的頭幾年感染胃部。該細菌是由J.Barry Robin Warren和Marshall首次分離出來。大多數H.pylori感染患者(高達85%)不會發展為任何臨床顯著併發症。

然而,1983年發現這種微生物感染與各種胃腸道疾病,例如十二指腸和胃潰瘍,胃炎,胃癌,和胃黏膜相關的淋巴組織瘤(一種胃淋巴瘤)。世界衛生組織將H.pylori列為I類致癌物,與50%~60%的胃癌歸因危險有關。

從上世紀90年代,幽門螺桿菌被確認為導致消化道潰瘍等疾病的致病菌以來,三聯療法曾經是最經典的根治這個細菌的治療方案。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發展,細菌耐葯情況的不斷研究,目前公認的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案,相比三聯療法,四聯療法是更推薦的方案。相比三聯療法中包含的兩種抗生素,加一個質子泵抑製劑(如泮托拉唑、艾司奧美拉唑等)的治療方式,四聯療法中通常需要增加一種鉍劑,如枸櫞酸鉍鉀、膠體果膠鉍等,這類藥物能夠在胃黏膜形成保護膜,還能夠提高藥物殺滅幽門螺桿菌的敏感性,提高根治成功率。

但是近年來因為抗生素的濫用致使四聯療法的失敗率逐年上升,以至於70%的人群能夠清除成功已經是很好的了,且隨著清除後一年的隨訪數據顯示,在一年內複發的人群數量逐年上升,目前已經有50%的人群在清除後一年再次檢查為幽門螺桿菌陽性。清除成功的人群也表示即便沒有幽門螺桿菌了可是胃部的不適感並沒有消除,反而更加嚴重。這些原因是什麼呢?

1、四聯藥物雖清除了幽門螺桿菌但是對胃腸的有益菌群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身體免疫力恢復期間沒有更好的跟進營養素,致使幽門螺桿菌捲土重來,甚至數值更高。

2、幽門螺桿菌清除並不表示胃病好轉,胃黏膜損傷依然存在,且如果胃黏膜損傷不能修復的話,在這樣的胃環境中,殘餘的幽門螺桿菌極易再次生長並繁殖更多的幽門螺桿菌。


所以,清除幽門螺桿菌容易,而修復胃黏膜才是治癒的關鍵

醫生們看到這個現象後,經過多次反覆的臨床試驗,發現在四聯藥物殺菌的同時補充有益菌及蛋白肽,既可以抑製幽門螺桿菌的活性致使其降低複發,又可以幫助胃黏膜修復,於是將四聯藥物同衛樂舒益生菌一同服用,患者反饋表示在一個月到兩個月中胃不不適感明顯消除,胃鏡顯示胃黏膜損傷好轉,且幽門螺桿菌為陰性,以此來證明了醫生的方法是正確的。

但對於兒童和孕婦等特殊人群,感染後既不能採用藥物治療,此時口服3到4個周期衛樂舒益生菌後也會有很好幽門螺桿菌抑製效果,甚至轉陰。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配合飲食和作息,盡量降低胃的壓力,在清除後依然保持養護胃黏膜的狀態,防止後續複發,並配合醫生每年體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