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精子危機:現世男性真的快不行了?

利維坦按:根據二手資料,國家計生委曾經發布過一份《2012年中國男性精子質量調查白皮書》。而白皮書中指出:全國約有4000萬的男女患不孕不育,約佔人口比例為12%-15%,男性不育患者中,有20%為精液質量差導致。此外,男性的精子質量還在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儘管現在並沒有足夠權威、普遍的聲音來確定男性精子質量是否真的不如往年。但久坐、抽煙、酗酒、燙頭等因素貌似真的讓男人越來越「不行」了???♂?。

文/Julia Belluz

譯/Yord

校對/藥師

原文/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018/9/17/17841518/low-sperm-count-semen-male-fertility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Yord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播放GIF

圖源:Christina Animashaun

這並不僅是《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中的科幻場景。在現實生活中,科學家們正在憂慮即將來臨的生育浩劫。

你沒聽錯。

在過去的30年裡,人們越來越擔心環境改變會損害生育能力,科學期刊上關於探尋精子數量是否在下降的文章層不出窮。但這些研究多有瑕疵,因此科學家仍未就其結論達成共識。

(www.ncbi.nlm.nih.gov/pubmed/1393072)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2017)劇照。圖源:豆瓣電影

目前公認最權威的研究發表於2017年的《人類生殖醫學前沿》(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期刊上。其結果引發了大量關註: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的男性精子濃度(即精子數量)已經減半。同時,該項研究也得出結論——就算精子數量減少,目前也仍在正常範圍之內,但這一點並未引起人們同樣的關注。

(www.ncbi.nlm.nih.gov/pubmed/28981654)

在該篇文章中,作者宣稱公眾面臨一場精子健康危機。作為該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醫學院的哈蓋·萊文(Hagai Levine)博士稱:「此研究給全世界的研究者和醫療機構敲響了警鐘,有必要對精子數量持續大幅下降的成因進行研究,以便採取相應預防措施。」

自此,諸如「男性星球」(manosphere,男權主義者聚集的網路社區,譯者注)等網路社群牢牢抓住此項研究結果,作為現代社會中陰盛陽衰的證據。在這些社群中,男性常常抱怨陽剛之氣的缺失。去年9月,《GQ》雜誌中的一篇文章將精子數量減少視作反烏托邦未來的預兆。該文作者丹尼爾·諾亞·哈爾彭(Daniel Noah Halpern)宣稱:「不出一代人的時間,男性或將徹底喪失生育能力。」

和往常的社會熱議一樣,這次,社會各界就此問題的對話忽視了該研究的細微差別。我拜訪了流行病學家、男科專家以及研究男性生殖健康的醫生。我發現他們對此莫衷一是——流行病學家通常認為這就是一場精子危機,而一線醫療工作者認為並非如此。

「如果(精子數量減半)是真的,那麼在我們針對健康年輕男性的所有研究中,精子濃度應為每毫升3000萬,而不是實際情況下的每毫升6000萬。」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專攻男性不育的激素專家布拉德·阿納沃特(Brad Anawalt)如是說。

然而,就算是質疑精子危機的受訪者,也同意精子數量確呈減少之勢,只是看起來可能沒《使女的故事》中的情節那般聳人聽聞。下面是人們勢必會提出的幾個相關問題,從導致精子數量減少的潛在因素,到男性是否真的更難生育等,所有這些問題都將一一得到解答。

1)究竟什麼樣的精子才是健康的?

人類精子。圖源:Getty Images/Science Photo Library RF

在深入探討當下的精子難題之前,我們先快速了解下健康精子應該是什麼樣的。

眾所周知,精子是生殖細胞,由睾丸產生並存在於精液中。 作為加利福尼亞工作的研究員和男性不育方面的泌尿科專家,保羅·塔瑞克(Paul Turek)解釋道:「睾丸如同一個『鍋爐』」,持續不斷地製造精子,生成的精子如同葡萄酒,在運輸前需要「醞釀」72天達到成熟狀態。

一旦成熟,精子就通過網狀管道從睾丸中遊出,在射精時被排出體外,排出的精液中會包含酶等其他成分。

醫生通過精液分析檢查精子質量時,會關注以下一些重要指標:

精子數量(或精子濃度):每毫升精液中至少含1500萬個精子,才可能使一個卵子受精。這是生育後代所需的最基本精子濃度。

活力:精子必須遊動以抵達卵子所在處,因此活力是另一個關鍵指標。精子活力至少要達到40%,才更可能使卵子受精。

形態:精子形態也非常重要。正常形態應似蝌蚪,小小的橢圓腦袋和長長的尾巴——正如伍迪·艾倫(Woody Allen)在其經典電影《性愛寶典》(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But Were Too Afraid to Ask)中呈現得那樣。男性的精子畸形率越低,生育可能性就越高。

《性愛寶典》中的精子們。圖源:豆瓣電影

但這些指標並非毫無缺陷。塔瑞克稱,研究精液質量時,就算是同一個研究對象,不同時期取的樣本也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某些原因是人為偏差。

比如,將精子形態當成一個生育能力指標就頗具爭議,部分原因是讀取樣本者對精子畸形率可能有不同的判斷標準。生活方式(如飲酒、吸煙以及桑拿)也可能顯著改變精子質量,因此,精液質量受到男性近期生活狀況的影響頗甚(詳敘見後)。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andr.12389)

圖源:NetDoctor

精子質量指標也無法絕對反映生育能力。無精症當然沒辦法通過性行為孕育後代,但研究者發現,有些精子數量較低的男性仍可以使女性受孕,而部分精子數量較高的男性卻束手無策。

阿納沃特說道:「我總是說正常水準是每毫升1500萬個精子。這意味著單次射精可釋放數百萬精子。但擁有同樣精子數量的男性,為何有些能生育,有些卻不能?至於何以導致這種差別,這是一大謎題。」

2)西方社會中,男性精子數量如何變化?

讓我們言歸正傳,回到精子數量下降帶來的恐慌上來。

《人類生殖醫學前沿》的這篇文章中,希伯來大學和西奈山醫學院的研究者匯總了1973至2011年間185項針對精子樣本的研究數據,系統回顧以往研究並進行了薈萃分析。

這些研究對象為全世界範圍內的43000位男性,分別來自北美、歐洲、大洋洲、南美、亞洲和非洲。研究指標則聚焦於精子數量(因精子數量指標數年來未作改變,精子形態和活力指標則有待商榷)。具體來說,他們隻納入了通過自慰收集精液、使用「血細胞計數板」(一種細胞計數裝置)測量精子數量的研究。

圖源:《人類生殖醫學前沿》,Christina Animashaun/Vox

他們的重大發現是:在過去40年間,北美、歐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男性的精子數量下降了53%20世紀70年代初,每毫升精液中的平均精子數量為9900萬個。到2011年,這個數字降至4700萬。因此,男性精子數量以每年1%的速率下降,「且沒有證據顯示會於近年內趨於『穩定水準』」,該研究作者警告道。

哈佛大學的豪爾赫·夏瓦羅(Jorge Chavarro)是一名研究男性生殖問題的流行病學家,雖未參與到本項研究中,但他表示:「這是試圖回答該問題的最新研究,是目前關於精子數量下降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圖源:Refinery29/KATE ANGLESTEIN

3)精子數量下降確實如此顯著嗎?

但我們在驚慌失措之前,需注意該項薈萃研究存在的一些潛在問題。

該研究作者發現,精子數量下降的趨勢在非西方國家中(南美,亞洲和非洲)並沒有那麼顯著,在生育過的男性中,精子數量甚至有所增長(他們認為可能的緣由是,相較於西方國家,非西方國家的男性接觸工業發展帶來的化學物質的程度更低;稍後詳敘)。但這又引發了一個問題——是否存在其他相關研究可解釋此種差異。

該項薈萃研究同樣基於不同國家和實驗室做出的前人研究,這有別於專為檢驗男性精子情況而設計的新型實驗,而早前的研究很可能存在重要的混雜因素或不可測量的變數,進而影響研究結果。

最後,儘管西方社會的精子數量下降50%聽起來令人吃驚,但仍在正常範圍之內。正如一位研究男科的教授告訴英國科學媒介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的那樣,平均精子數量在每毫升4700萬至9900萬之間均為正常。此外,只有低於1150萬時,醫生才覺得有必要治療(儘管斯旺提到,隨著平均水準下降,可能會有更多男性發現精子量異常偏低)。

(www.sciencemediacentre.org/expert-reaction-to-meta-analysis-of-sperm-count-among-men-in-western-countries/)

但如阿納沃特及塔瑞克等男性生殖醫生所言,他們從業多年,還未見過此般驟降,且不相信將有一場浩劫來臨。

塔瑞克說,為了證實精子數量的確減半,需要進行一項長期的、囊括將來數代男性的前瞻性研究。但我們並沒有這些數據,2017年的研究是目前最全面的數據了。儘管塔瑞克這樣的評論家對該篇論文中提到的急劇下降持有異議,但他們也認同這已成趨勢。他說:「精子數量在下滑,確實無可爭辯。」

4)什麼導致了精子數量下降?

夏瓦爾稱:最普遍的假設是,過去半個世紀裡,滲入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在種類和數量上都急劇增加。圖源:Shutterstock

科學家們的種種猜測中,最靠譜的是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許多對精子不利的變化。肥胖或超重和精液質量低下之間存在聯繫——而過去數十年間肥胖率飛速上揚。吸煙、壓力、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酒精和藥物濫用等都有相關影響。

但一大主要因素被認為是20世紀化學產業的興起(該因素出人意料地得到了科學家的一致贊同)。夏瓦爾稱,最普遍的猜想是,過去半個世紀裡,滲入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在種類和數量上都急劇增加。

想一想,如今我們吃的大部分食物都是塑料包裝,日常用品也多用塑料製作,包含了人造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同樣存在於乳霜和化妝品、家居清潔產品及醫藥品中,侵蝕了食物與水源,滲入自然環境中,甚至進入我們的身體。

儘管這些物質多數被認為是無害的,但正如我向同事拉迪卡·維瓦那賽恩(Radhika Viswanathan)解釋的那樣,有些物質可能會成為「內分泌干擾物」,擾亂人體內激素進而威脅生殖能力。

具體說來,像雙酚A(BPA),雙酚S(BPS)及鄰苯二甲酸鹽等化學物質是已知的類雌激素,能干擾甲狀腺中重要的激素通路,並抑製睾酮發揮作用。儘管目前許多公司生產的都是不含鄰苯二甲酸鹽及雙酚A的產品,但科學家仍擔心用作替代品的化學物質的安全性,因為功能和令人擔憂的上述化學物質通常差異不大。

這對男性精子數量的影響是:男性若在(母親的)子宮內就已接觸內分泌干擾物,則睾酮水準更低,精子數量更少。正如哈爾彭在《GQ》雜誌上所言,這還會導致其他的生理變化,比如「缺乏男子氣概」。

例如,有確切數據表明,男嬰若在子宮內接觸過鄰苯二甲酸鹽,「肛殖距」(AGD)會縮短。AGD是肛門和生殖器之間的距離,男性的AGD通常是女性的兩倍。就男性而言,AGD越短,精液質量更差、睾酮水準更低,不育風險更高。

(www.ncbi.nlm.nih.gov/pubmed/25353625)

圖源:ResearchGate

西奈山大學的莎娜·斯旺(Shanna Swan)是最早描述這一現象的科學家之一,她告訴Vox,胎兒期暴露於化學物質之下帶來的影響是終生的。「發生在子宮內的雄激素降低和發育變化,導致的後果是終生且不可逆的。也許人們將來可以通過改造基因來改變男性產生精子的生殖細胞,但目前看來,如果這些細胞受到不利影響,那麼精子數量的減少將伴隨一生。」

除此之外,2019年3月的一項研究也發現了接觸鄰苯二甲酸鹽和多氯聯苯(塑料中的兩種成分)會損害精子質量。

(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39913-9)

然而,單有令人信服的數據並不意味著我們有無懈可擊的答案。由於我們接觸的化學物質來自各個方面,再加上之前提過的生活方式改變,所以很難找出原因和結果。不過,就目前而言,這已是專家們所能給出的最佳解釋。

5)但是,比起祖輩,今天的男性是否真的更難生育?

簡而言之:不得而知

一對夫妻在經過一年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後,肚子依然沒有動靜,則會被確診為不孕不育症。在美國,有12-15%的夫妻無法生育,其中1/3是男方原因。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2002年以來,不孕不育的夫妻人數,及尋求不孕治療的女性人數並無太大變化(從某些指標來看其實正在好轉)。

但就算情況趨於惡化,我們也得謹記,如今,夫妻生育時間推遲,而年紀漸長又意味著不育症風險更高。因此,儘管過去20年間,諮詢不孕不育症的夫妻人數變化不大,但這不足以成為有效證據。

圖源:Healthline

總而言之,這些並不構成男性不育的完美指標,實際上,對於生育浩劫是否來臨的事實,我們並沒有恰如其分的數據加以證明。

2015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邀請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討論該問題。重要的是,他們區分了生育能力(fertility,人們有多少孩子)和繁殖力(fecundity,人們有能力生育多少孩子)。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生育率大幅下降,但其深受社會因素影響:工作模式的變化、獲得避孕途徑的方便程度、戰爭、經濟等。

(www.nichd.nih.gov/about/meetings/2015/091015)

繁殖力則不然。研究人員認為,僅根據現有數據,還無法判斷繁殖力是否正在發生變化。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50610/)

同樣,即使是2017年的研究也表明,男性精子平均數量仍遠高於正常水準。因此關鍵問題是,如果該數字繼續下降並導致生育困難,情況將會如何。這才是人們擔心的——不僅僅是因為可生育的孩子數量減少。

6)如果不想生孩子,精子質量是否還重要?

精子越來越被視為男性健康的縮影。除了生育能力之外,精液質量低下和健康欠佳之間也有強相關關係。

2009年發表過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研究者以40000名尋求不育症治療的男性為對象,並對其進行後續跟蹤,最長的高達40年。最後他們發現精液質量良好和死亡風險低之間存在驚人聯繫。他們寫道:「當正常、有活力的精子比例增加時,死亡率下降,隨著精子濃度增至4000萬/毫升的閾值,死亡率仍在下降,這也印證了生育能力仍在正常範圍內的研究結果。」

(academic.oup.com/aje/article/170/5/559/102217)

其他針對不同男性群體的論文也發現了死亡率、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與精子質量欠佳之間的類似關聯。

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的男性生殖健康主任斯圖爾特·莫斯(Stuart Moss)說道:「一些流行病學研究已表明,男性生育能力可能是身體健康的一個決定因素。所以精子數量低在很多方面都令人擔憂。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我想在某一時刻會開始經歷(繁殖力)下降。但更直接一點,它可能是總體健康狀況不佳的生物標記。」

7)那麼男性該如何應對?

圖上男子一臉愉悅,毫不知情其精子正經歷什麼。圖源:Getty Images/Uppercut RF

很欣慰你們問了這個問題。因為男性確實可以採取措施以改善狀況。

記住,精子需要在體內待上72天才能成熟,隨後等待時機被射出。若男性許久沒有過性行為或射精,成熟精子的活力將降低。因此提高生育能力的方法之一是更多地啪啪啪,但不要過量。

華盛頓大學的阿納沃特提到:「18歲的健康男性一般每天都可以射精,並能及時恢復體力。」但對於過了而立之年的男性,一周兩到三次性行為被認為是理想的。

女性會更樂於聽到此種言論——較之草草了事或直接自己動手,較長的前戲有利於釋放高質量的精子。塔瑞克解釋說:「你等待(射精)的時間越長,排出的精子就越多。

除了規律的性生活,還有一些重要途徑可供男性改善精液質量(並提高生育幾率)。

維持健康體重:過度肥胖可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如對生殖能力產生關鍵作用的睾酮。

不要抽煙、酗酒或吸毒:抽煙對不育有重大影響。酗酒也會嚴重威脅男性生育能力。儘管證據有限,但仍令人信服。

遠離熱水浴和桑拿:目前普遍認為,將睾丸置於高溫環境下會減少精子數量。我採訪過的生殖專家表示,滾燙的汽車座位、久坐及把筆電放在大腿根處都會有相似影響。

考慮穿著平角內褲:有證據表明,穿平角內褲的男性比穿三角內褲的男性有著更高的精子濃度。

鍛煉並健康飲食:鍛煉能提高血液中的睾酮水準,促進生成精子。偏重新鮮蔬果、海鮮、禽肉及全穀物的地中海飲食方式能提高男性精液質量。

記住,男性睾丸中的精子需要兩個多月才能徹底更新一次。因此,如若做出改變,帶來的好處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在精液分析中顯現出來。

塔瑞克對病人說:「把你的身體當成一座神殿來對待。假裝你正在為比賽訓練。你需要好好照顧自己。吃好睡好,減輕壓力,進行運動,吃益於心臟健康的食物。你的精子數量可能是健康的生物標記。」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眾、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