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聯網咖啡進擊

以瑞幸為代表的互聯網咖啡正在加速對星巴克等傳統咖啡的進攻,這會是一場零和遊戲嗎?

當2018年進入尾聲,瑞幸開始了加速狂奔,12月12日,瑞幸咖啡獲得了2億美元的B輪融資,資方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夥人劉二海成為董事,瑞幸還進駐美團,並與更多企業開通API介面。

2018年1月1日,瑞幸咖啡在北京銀河SOHO試運營,而從0到成為中國咖啡市場的第二大玩家,瑞幸隻用了5個月。從瑞幸咖啡COO楊飛給出的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5月,瑞幸在全國已有了525家門市。7月11日,瑞幸宣布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估值10億美元,這個數字在5個月後又翻了一番,提高至22億美元。這也意味著,瑞幸有足夠的資金儲備來延續之前快速擴張的發展戰略。

官方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5日,瑞幸咖啡第2000家門市在上海誕生,瑞幸APP顯示的最新開店計劃是位於蘇州的蘇大天宮店——這家店鋪的序號是第2558。

在中國市場,以瑞幸為代表的互聯網咖啡正在加速對星巴克等傳統咖啡的進攻,然而這是一場零和遊戲嗎?

星巴克強化線下

反觀自始至終都被瑞幸放到「對立面」的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增速優勢並未放緩。值得玩味的是,雖然星巴克推出了外賣業務,但星巴克強化的仍然是線下店。二者基因不同,優勢商業場景也不同。

公開數據顯示,在2018年財年(2017年10月1日~2018年9月30日),星巴克中國凈增門市數為585家,新進入城市17個,截至2018年12月初,星巴克在中國內地市場已在150餘座城市開設超過3600家門市。

而在2018年5月的投資者大會上,星巴克總裁約翰遜也表示,中國大陸的門市數要在2022年前達到6000家,並不斷與阿里加深合作。2018年9月,星巴克與餓了麽共同推出了外送服務「專星送」,這一舉動被認為是傳統巨頭在互聯網咖啡圍攻下的破局之舉。

早前,據自媒體「業界風雲匯」報導,「星巴克外賣業務銷量偏低的問題普遍存在」,「餓了麽的外送單量遠不如某些非官方的跑腿代購店銷量高」。而消費者小楊也告訴《中國企業家》雜誌,選擇小程式「黑手」代購星巴克產品,原因是第三方不用承擔過多的外送費用。

「我們無法透露專星送的銷售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專星送的上線為我們的門市帶來更多需求與顧客。專星送目前尚在初步發展階段,相比這一業務帶來的銷售增長,我們更在意為顧客帶來更多便利性。」對此,星巴克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家》雜誌。

也就是說,在星巴克看來,門市依然是獨特的品牌價值與核心所在。「我們為顧客所營造的高品質、獨一無二的第三空間體驗而驕傲」,同時該人士還透露,星巴克在未來依然會專註於門市,但這卻是以瑞幸為代表的互聯網咖啡一直希望打破的「壁壘」。

從創立之初,瑞幸就希望通過大數據打破原有咖啡行業依靠門市獲客的成本結構。

瑞幸通過演算法對店鋪選址、經營時效、門市進貨數量做出計算,並從一開始就在微信、分眾傳媒等管道大量投放廣告。瑞幸的行銷團隊曾透露,2018年的前三個月,瑞幸在朋友圈廣告的投放金額超過800萬元。與此同時,瑞幸也在快速擴張線下門市,希望通過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打破咖啡消費的邊界,創造出「無限場景」的理念,當然,這也與早前星巴克掌門人舒爾茨所說的「第四空間」很像。

目前,瑞幸共有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以及外賣廚房四種店型,其中外賣廚房的佔比約為20%,主要承擔前置倉的功能。而在朗然資本合夥人潘育新看來,前置倉正是瑞幸的最大價值,「前置倉是瑞幸能夠達成無限場景的關鍵,且與生鮮水果不同,咖啡的損耗度更低」。

新鮮的商業邏輯使得瑞幸獲得更多資本的青睞,但星巴克與阿里巴巴的故事仍在繼續。2018年12月14日,星巴克宣布上線全新的線上新零售門市,當顧客在星巴克門市內點一杯咖啡,無論打開星巴克APP、淘寶APP還是支付寶APP,都可掃碼完成支付和星享卡積分而無需跳轉,這是阿里集團首次對外向品牌全面開放其貫通的生態系統。

此後不久,瑞幸宣布對企業客戶開通API介面,同時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精神,於12月19日低調入駐美團。API是一個介面,但通過這個介面,企業用戶可與瑞幸共享優惠券等數據,但這仍與星巴克和阿里巴巴的數據打通不能比擬,星巴克與阿里雙方的活躍用戶達到了6億,且瑞幸在快速擴張的同時,爭議始終不斷。

「平台化」是瑞幸盈利關鍵點

在公布B輪融資前,瑞幸提高了北京、上海兩地免配送費的金額,客單價由35元上調至55元。

對此,瑞幸官方回應《中國企業家》雜誌:「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免外送費最低門檻上調,下一步,瑞幸仍會在不同的時期採取不同的方式對用戶進行補貼,在堅持高性價比和高便利性的基礎上,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咖啡。通過補貼迅速佔領市場是我們既定戰略,虧損符合我們預期。」

2018年8月,瑞幸推出輕食半價服務,堅持通過燒錢補貼迅速佔領市場的戰略

也就是說,瑞幸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仍需要通過燒錢來換取市場份額。「如果隻計算直接成本,星巴克每杯的毛利率在50%左右,而瑞幸則相差很多。」睿意德行銷服務部總經理姚寧告訴《中國企業家》雜誌,「星巴克在大陸地區實現全面盈利大概用了五年之久,當然時代已經完全不同。」

可以肯定的是,在創立品牌之初,虧損是正常狀態。瑞幸咖啡CEO錢治亞相信,瑞幸燒掉的每一分錢都能換來用戶。而據瑞幸回應,公司仍然會堅持對用戶適度補貼,但具體補貼方式和補貼力度會視業務情況適當調整。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前期燒錢過猛的攻勢下,瑞幸或有意逐步收窄部分市場的補貼力度,此舉或使得瑞幸咖啡流失部分用戶。問題的關鍵還在於,早前投入的補貼是否帶來了用戶的黏性,或者說補貼是否換來了產品的「復購率」。

從數據來看,瑞幸擁有1200萬用戶,共賣出8500萬杯咖啡,平均每位用戶消費7杯左右。瑞幸官方則表示:瑞幸目前的老用戶留存率很高,且咖啡是高頻、易重度消費的飲品,只要做好用戶畫像和CRM(客戶管理),就不擔心復購率的問題。

據《好奇心日報》得到一份據稱是瑞幸B輪融資商業計劃書的部分截圖顯示,瑞幸公司預計2018年收入達到7.63億元、2021年達185億元。對於這個營收計劃,瑞幸並沒有做出官方回應,但這一數字近乎是2018年瑞幸希望達到營收的24倍。

在姚寧看來,咖啡市場需求兩三年內都不會有急速的增加,「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咖啡消費很難出現爆炸式的增長,瑞幸想要在2021年增加24倍的營收,只有搶佔目前星巴克和其他品牌的大部分市場份額。當然,在瑞幸沒有對該數字證實之前,外界不好做出判斷。」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瑞幸在未來更多會成為一個平台,除了咖啡外,會販售其他產品,潘育新甚至認為,「平台化」才是瑞幸盈利的關鍵點。

而在B輪融資後,資方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夥人劉二海成為瑞幸咖啡董事,但與瑞幸早前一直將星巴克視作對手的態度不同,在接受新浪科技的採訪時,劉二海將瑞幸稱為「數據咖啡」,並堅信在未來,數據咖啡會成為星巴克等線下咖啡業態的補充。

在劉二海看來,擁有神州系線上線下的運營經驗是瑞幸能夠快速大規模擴張的關鍵。同時,在網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的基礎上,中國咖啡行業迎來了從小眾需求走向大眾消費的轉捩點。

當然劉二海也認為,瑞幸仍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真正的對手

可以肯定的是,快速的跑馬圈地已使得瑞幸在國內少有對手,甚至遠遠超過早期的「連咖啡」,成為互聯網咖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瑞幸的危機感依然存在。早前錢治亞也曾對媒體表示,瑞幸將用30億元現金應對潛在競爭對手,那麼瑞幸的潛在對手究竟是誰?

「如果有其他巨頭同樣花大價錢去扶持其他互聯網咖啡品牌,就會與瑞幸形成真正競爭的態勢」,在潘育新看來,互聯網咖啡對於傳統咖啡品牌或許有所觸動,但瑞幸對星巴克的衝擊力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巨大。

更多聲音認為,目前的咖啡用戶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是篤定手機可以解決一切生活所需的年輕人,他們也是互聯網咖啡的主要目標群。此外一部分用戶消費咖啡的目的則是為了社交,商務往來主要集中在星巴克,私人社交更多是在漫咖啡、ZOO COFFEE等韓國品牌。

也就是說,在現有的咖啡用戶格局中,互聯網咖啡的用戶並不與傳統咖啡門市的用戶完全重合,社交最終還要在線下落地,外送模式更不足以讓星巴克的忠實用戶倒戈。當然,與連咖啡不同,瑞幸除了為用戶提供便捷的線上服務外,也的確在落實「無限場景」的理念。

記者在採訪瑞幸聯合創始人郭謹一時曾得到一組數據:瑞幸線上與線下的訂單比例在7:3左右,而後數月,瑞幸大量開設「自提門市」(僅有櫃檯,多在寫字辦公樓下,消費者下單後將咖啡帶走),線上、線下訂單差距大幅縮減。當然這也證實了,瑞幸的用戶畫像更多是身處辦公樓、格子間的白領人群。

此外,與星巴克相比,瑞幸「純中資」的血統更有優勢,可以將門市開在故宮內而不被詬病,且因不受門市成本的約束,小面積就可做自提店甚至是中央廚房的外賣點,瑞幸可以拿下更多類似於書店旁、辦公大樓裡的低坪效鋪位,滲透率更高,也更有益於提升品牌形象。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瑞幸「數字技術引領店鋪運營」的邏輯能夠暢通。

但正如「打敗星巴克的絕對不是星巴克本身」,對於互聯網咖啡而言,「新茶飲」的日益增長不容忽視。

在美團發布的《2019中國飲品行業趨勢發展報告》中指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國現製茶飲門市數達到41萬家,一年內增長74%,新增長主要來自消費者對常規飲料的替代和消費群體對「健康茶飲」的需求。且報告還顯示,過半現製茶飲消費者希望商家能夠提供「預點餐(先點餐、後自提)」的便捷服務,相對咖啡,中國消費者對於茶飲的接受程度當然更高。

早前,郭謹一曾告訴記者,瑞幸希望成為中國咖啡的「平權者」,希望通過補貼達成教育市場的目的。

瑞幸咖啡COO楊飛說,「今天的瑞幸咖啡至少在盈利模式(每單賺錢)、補貼模式(先博後約)、行銷模式(自有流量池)上都想得很明白。」

「星巴克成為美國咖啡的代表用了二十年的時間,瑞幸想要代表中國本土咖啡品牌,目前來看還需要沉澱。中國的本土咖啡究竟是什麼還需共同探討,」在姚寧看來,互聯網咖啡品牌都需要警惕「為了擴大而擴大」的表象,不能違背最基礎的商業邏輯,「關注產品本質和盈利能力是根本,畢竟燒掉的錢最後還是要賺回來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