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地鐵修建變“挖墳”考古?西安:我也很無辜啊

近日

西安地鐵5號線修建過程中

發現文物的消息

引起廣泛關注

地鐵修建變“挖墳”考古?

遺址系偶然發現?地鐵施工會破壞文物?

考古專家忙到草率處理不重要的文物?

地鐵5號線要臨時改線?

別急!

西安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員

為大家答疑

記者從西安市文物局了解到,此次地鐵“遭遇”文物並不突然,早在去年7月至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就對地鐵5號線的選址進行了勘探。

“勘探中,我們發現了夯土建築基址、灰坑、墓葬、水井和一些帶有文字的建築構件,據此推斷這裡可能是三秦之一雍王章邯的都城‘廢丘’。此後,文物部門和地鐵部門還專門探討建設方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王自力說。

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登記在冊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達324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有52處,省級文保部門有108處。當城市軌道建設可能遇到數量如此龐大和高級別的文物時,很多網友因此帶著關切的語氣調侃:在西安修地鐵,不僅施工隊累、考古隊更累。

“因為考古工作的特殊性,有時項目多、周期長,確實很累。”從事考古工作26年的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唐龍感觸頗深。他舉例說,規劃西安地鐵1號線時勘探出了3處墓葬,2號線勘探出174座中小型墓葬,4號線勘探出36座墓葬。

但在唐龍看來,勞累換回的文物保護成果更有價值和意義。“得益於文物部門和包括地鐵公司在內多部門的密切合作,地鐵選線最大程度上避開了重要的文化遺跡,勘探出的也都是一些中小型墓葬。”

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建設分公司技術管理部工程師李勇伶說,對於一些繞不開的重要歷史文化遺跡,地鐵建設也會設計多個方案進行遴選,並合理確定施工技術。比如,地鐵2號線要經過西安鍾樓,經過和地質、文物等部門的綜合研判,最後選定了從鍾樓兩側繞行的建設方案。“因為施工過程有打樁加固,在後期監測過程中,我們發現震動值非常小,將對鍾樓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西安市文物局做了以下答疑

謠言一:地鐵盾構施工傷及文物?

真相:“對不起,我們不在一個維度。”

根據考古資料和調查研判,西安城區範圍古遺址和古墓葬埋深一般不會超過10米,而地鐵盾構施工在地面10—18米以下,所以不會與文物“碰面”,又何談傷害?城區以外有較大較深的古墓分布,但地鐵盾構作業區也多在已建成的道路、建築等地下進行,而這些區域過去在進行道路、建築施工時事先已進行了文物勘探和考古發掘,盾構也難遇文物

謠言二:地鐵施工“偶然”發現文物?

真相:“別把文物部門當小透明。”

西安每一條地鐵從線路規劃到施工,文物部門都一直“在線”。規劃時,地鐵線路已經規避了已知的重要遺址區;施工前,會先行對地鐵開挖的站點、調度站等進行考古勘探;考古勘探出有遺址或古墓時,要先進行考古發掘;考古工作結束後,才開始進行建設。規劃、勘探、發掘、保護,這一系列環節都有著一套嚴謹的流程規範。

“西安所有工程建設開工前、政府在土地出讓前,都必須要經過考古勘探,且全市覆蓋,這在全國都是少有的。”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王自力說,實行“考古前置”,最大程度避免了城市開發建設中文物被破壞的情況。網友所謂的“偶然”發現,不過是考古工作的必然成果。

謠言三:地鐵5號線要臨時改線?

真相:“相關人員一臉蒙圈:我怎麽不知道?”

其實早在2016年,西安市考古院在配合西鹹新區秦皇大道項目考古勘探中確認和發現了“三普”文物點東馬坊遺址。2018年7月至11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對項目用地進行發掘,發掘面積9402平方米,發現夯土建築基址3處、清理水井23口、灶15座、灰坑73處、現代坑5處、墓葬1座,發掘解剖溝25條。據考古發掘和文獻資料,經專家論證,初步判斷該處文化遺存可能為三秦之一的雍王章邯的都城——廢丘遺址。由於此遺址範圍較大,局部涉及地鐵五號線二期西馬坊站與會展中心站區間線位,同年12月,文物部門與地鐵部門組織專家研究了涉及此區域的地鐵線路微調方案,目前已經制定了技術方案上報。

事實上,當地鐵遇見文物,如何處理,西安早已有成功的案例,並非一定要改線。

在西安地鐵二號線建設中,針對地鐵下穿西安城牆、鍾樓等文物建築采取了一系列科學有效的工程保護技術措施,如采取雙向繞行、加大埋深,盾構施工、控制沉降,採用暗挖法,無縫接軌等,對中國其他地區地鐵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具有借鑒意義,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肯定。

謠言四:西安文物太多,

會草率處理不太重要的文物?

真相:“一視同仁,路子不野。”

針對發現的地下文物均要進行考古發掘,需要經歷申請發掘證照、現場發掘清理、照相、測繪、現場保護、加固、登記編號包裝提取文物等步驟。“像做手術一樣,不論大小,程序步驟一樣都不能少,要把資料全部提取完,不會草率處理。”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唐龍介紹道,保護文物是國家利益,對所有考古發掘都是一視同仁的,只是最終的展現方式會有不同。

畢竟,僅目前西安地區在冊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就有324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52處,省級文物保護部門10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部門264處......數量大、分布廣、級別高,如此豐富的文物資源,決定了西安的文保工作必須依法依規、按步驟、分重點的進行保護並展示。

謠言五:考古是對文物的破壞?

真相:“文物工作者是還原歷史的探索者。”

據唐龍介紹,考古工作關注的是三大哲學命題中的前兩個——“我是誰”,“從哪裡來”。考古是文物保護的基礎性工作,考古所提供的物質憑證,是溝通古人與現代人的“時光隧道”,能讓現代人直觀感受到古人的生產、生活場景及創造的絢爛文化。

“沒去過三星堆之前,不能清晰的理解什麽是“縱目”之人;看過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美輪美奐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才能感知到唐代傑出製作工藝與科技發展水準......”提到出土文物,唐龍娓娓而談。

也正是有這樣一批默默無聞的考古探索者、文物守護者,埋藏在地下千年的文物才能拭去歷史的蒙塵,煥發出全新的光彩。

在此

小編為大家科普一下

埋藏在地鐵沿線的寶貝們

小布了解到,目前西安地鐵二號、一號、三號、四號線的考古工作已全部完成,這四條地鐵也已建成通車,正在規劃建設的五號、六號、一號線二期等線路,均正在開展考古勘探和考古發掘工作。那麽,這些地鐵沿線都有哪些考古發現?

二號線

這條縱貫西安城中心南北中軸線的地鐵,沿線共清理發掘古墓葬174座,墓葬規模較小、等級也不高,大部分屬於平民墓葬。出土文物也很普通,以陶器為主。墓葬主要分布在二號線的南北兩端,尤其在北郊張家堡一帶更為集中,墓葬時代大多為西漢時期;二號線南端,線路穿越西安南郊鳳棲塬古墓區域,主要發現有漢、明墓葬。

一號線

一號線(後圍寨-紡織城段),共發現5座古墓,為漢唐墓葬。其中康復路地鐵站,發現唐代墓葬1處,通化門(金花路)站,發現古墓葬1處,萬壽路站,發現古墓葬2處,紡織城站,發現古墓葬1處。

三號線

2013年至2015年,西安市考古院進行了考古勘探,其中港務區車輛段發現現代墓36處,井6眼。未發現古代遺址和墓葬。

四號線

2015年5月至10月, 西安市考古院在航天新城車輛段發掘34座古墓,其中漢代墓葬8座,北朝墓葬2座,唐代墓葬17座,明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6座。共出土263件文物。34座古墓中,有32座在考古勘探、發掘前已被盜擾。此外,2016年6月,西安市考古院在大明宮車站發掘漢墓2座。

五號線和六號線

地鐵五號線、六號線,正在建設階段,西安市考古院正在進行沿線站點圍擋開挖區域及車輛段停車場等區域的考古勘探工作。近期配合六號線科技六路站的建設在木塔寺公園以北發掘一座漢墓。

西安文物系統在全國

是什麽咖位呢?

西安是一座建立在千年古跡遺址上的城市。自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建都豐鎬算起,西安已有3100年的城市發展史,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作為都城歷時1100余年,與開羅、雅典、羅馬並稱為“四大歷史古都”,其文化遺產具有公認的系統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西安城市突出的特點是現代城區與古代文化遺產區嚴重疊壓,中心城區約490平方公里面積中,重要遺址區約200多平方公里,其中最主要的是周、秦、漢、唐的都城遺址和帝王陵寢。

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顯示,目前西安地區在冊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324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52處,省級文物保護部門10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部門264處;

世界文化遺產2處6個點:兵馬俑;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4處:秦始皇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漢長安城未央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數量居全國第一,佔全國九分之一;

省級文化遺產公園5處:杜陵、順陵、華清宮遺址、西安城牆、大華紗廠,佔全省五分之一;

西安地區共有各類博物館136座,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7家: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院、半坡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大唐西市博物館;

近年來,漢長安城渭河橋遺址、秦漢櫟陽城遺址(閻良)、楊官寨遺址(高陵)等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作為全國少數幾個建設工程項目

必須提前進行文物勘探的城市

西安近年來不斷探索實踐

文物保護和城市發展的

相融相生之路

一方面,西安市編制了《西安城市軌道交通文物保護規劃》,形成了一系列可操作的保護措施。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副總經理王超介紹:“在編制地鐵網絡規劃和線位設計階段,軌道集團都會提前委託文物部門對地鐵沿線文物進行調研和普探,盡量避開重要遺址和古建築。在施工階段,為了防止施工過程中遇到個別未探明文物,我們會提前編制文物保護緊急預案。除此之外,我們還對地鐵途經的重點文物加強了監控測量,長期追蹤其影響。”

另一方面,西安也在不斷實踐對文物進行“活態保護”和傳承。比如,近年來通過對大明宮、昆明池、薛家寨等歷史遺跡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這些文物正在逐步走出“想象”,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形成西安獨特的氣質。

編輯:唯手熟爾 | 審核:司徒卷卷

出品: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新媒體中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