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下一部劉慈欣電影,會是它嗎?

作者 |阿木,資深影評人

前不久,在《流浪地球》的“奔向未來”主題首映禮上,原著作者、著名科幻作家大劉(劉慈欣)給予了影片非常高的評價,“《流浪地球》第一次把中國人對故土和家的情感在太空尺度上展現出來”,且拍的“非常牛X,非常好看”。

大部分的觀眾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確實,就筆者的觀感而言,雖然《流浪地球》也屬於《絕地天劫》、《天地大衝撞》之類的災難式科幻片,但整體制作品質並不亞於大部分的同類型好萊塢作品,再加上影片有著大劉的扎實物理學、天文學等知識的支持,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接近於克里斯托弗·諾蘭《星際穿越》那種硬核科幻。

而大劉作為當代中國最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不僅是拉升了中國科幻小說的整體水準,更誘人的是,他還為我們儲備了數十部不同題材、元素的科幻小說“材料庫”

在未來的幾年裡,相信還會陸續有他的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而哪些作品比較適合於改編呢?

今天我們不妨來做一次春天的科幻狂想。

較之喜劇片、愛情片、動作片等,科幻片的創作顯得更為周期長,像這部《流浪地球》,早在2014年年底的中影電影項目推介會上就已經被曝光,但直到2017年5月才正式開機,後來又多次地追加投資、演員、補拍等,上映檔期則從2018年暑期延至今年春節檔。

《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較為簡單。因為太陽系即將毀滅,於是人類試圖以科學化的方法開始實施讓地球逃脫太陽系的計劃,包括先讓地球停止自轉、逃離木星引力等等。

小說裡雖然寫到了“我”的成長經歷,是如何的在這個流浪地球時代一步步地成長為英勇的航天員,但更多是用科學化的方式寫這種逃離太陽系的“可能性”。這也是大劉的科幻小說的一個常見的問題:很少去寫那些感性的個體化人物形象,更多是作為群體的如何生存

影片《流浪地球》的最大改編,便是貫穿在始終的父子情。在原著裡我的父親,只是被簡單的交代為一名在為著流浪地球計劃努力的航天員,但疏離的父子關係讓我對父親基本上沒有了印象,只是匆匆一筆帶過。

但電影裡比較細膩的刻畫了父子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小時候的親密,或者長久分離後的疏離,還是後來為了同一目標努力後的和解,父子情的不斷的變奏,與劇情的走向基本上一致,也就讓影片多了幾許的人情味,再加上李光潔等扮演的救援者們,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的成功,也成為影片讓人產生共鳴的主要因素之一。

小說與電影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態,也不是好的小說就一定能改編成優秀的電影作品,《流浪地球》的電影版的成功,主要便在於以豐富的細節,填補了小說的空白,且做到了合情合理

在《流浪地球》之前,大劉的另外兩部小說,《三體》與《鄉村教師》就已經售出了電影改編版權。而2014年的中影推介會上,《流浪地球》、《微紀元》及《超新星紀元》同時成為了計劃中的新項目,但數年過去,目前僅有《流浪地球》面世,《三體》一再的延期甚至失蹤,《鄉村教師》、《微紀元》及《超新星紀元》則恐怕也是遙遙無期

《三體》三部曲是大劉的代表作,被批評家讚為是“從科學的角度審視人文,用人文的形式詮釋科學。他超越了傳統的道德主義,以驚人的冷靜描寫人類可能面臨的空前的危機和災難,提出了會被認為是極其殘忍的各種解決方案,但是他對人性的終極信念將被人們理解。在這樣一個終極的高度,劉慈欣在作品中涉及了信仰的問題。未來、理想、烏托邦,這些人類永恆的心理需求在不同的時代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在一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在宇宙大爆炸和坍縮的背景下,光年和基本粒子的尺度上,他探討了信仰會采取的形式,與科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小說被翻譯成英文後,還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著名的科幻文學獎之一)最佳長篇小說。

也正因為小說本身是如此的故事複雜、主題巨集大、涉及面廣等,想要以一部電影的方式呈現出《三體》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如小說裡的那些試圖逃逸出被歌者降維打擊的太陽系的飛艦。這也是為什麽這個項目從立項開拍開始就基本上沒有被科幻迷看好,而電影版也一再的跳票。

如果真的想要影視化,個人更傾向於由奈飛或HBO或亞馬遜製作成電視劇,奈飛近幾年已經不斷地與世界各地影視創作者合作推出主要面向該地區的新劇集,而去年時《金融時報》也曾報導,亞馬遜有意投資10億美元購買《三體》版權然後改編成系列劇

而《鄉村教師》、《微紀元》及《超新星紀元》這三本中短篇小說,在創作上可以說是《三體》的另一面:矛盾可以說是很大很大(如《鄉村教師》的另一個高級文明認為地球文明過於低級,而想要進行降維打擊),但涉及的人物很少,人物形象也很扁平化

就說《鄉村教師》,原作裡的兩個文明的差距已經是光年級,力量方面根本上沒有可以相提並論之處,這點在影視化後很難去展開。

寧浩春節檔的《瘋狂的外星人》,便是“改編”自《鄉村教師》,這在影片字幕表上已有體現。但成片內容,與小說幾乎沒有太多相似之處。因此,說是“改編”,還不如說“受《鄉村教師》影響”更為合適

倒是《微紀元》或《超新星紀元》改編更具商業性與藝術性,也更容易創作一些。而類似的題材故事在好萊塢電影裡也有過數次出現。

在《流浪地球》首映禮上,大劉還表示,他最期待被搬上銀幕的下一部小說是《夢之海》,“可惜無人問津,沒人來買版權”,而他身旁的吳京則立馬搶答,“我要!我來改編成科幻軍事動作片。”

《夢之海》同樣存在著人物過於簡化的問題,故事也較為簡單:一名來自於高級文明的藝術家以海洋裡海水進行藝術創作,在地球文明的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藝術”被他輕而易舉的完成,但他不願意親手毀掉自己的藝術品而離開,人類便通過各種科學化的方式努力將海水從地球外挪回海裡……

這部小說可以以大劉的另一部作品《山》一起合並改編。《山》講的是一個外星文明在海洋上利用海水形成了一座超過1萬米高的高山,一位正在海洋上想要忘記當年創傷的登山愛好者,便登上了這座海山的山頂,與外星文明有了一段長長的對話,而他自己也在這過程裡完成了自我療傷……

兩本小說可以形成互補互文。劇本可以寫為:

藝術系大學生顏冬也是一名登山愛好者,大學時與戀人、同學一起參加攀登珠穆朗瑪峰時,遭遇風暴而面臨著五個人一起死,或者是他割斷繩子後只有他自己幸存,而幸存後他或在無盡的內疚之中,於是不想再次面對山,選擇了在海洋上放逐,因此他也遇到了來自於外星的高級文明,對方利用海水建立起一座超過1萬米高的海之山,顏冬有所領悟而無所畏懼的爬上了山頂,接觸了外星文明;與此同時,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事件,各國的長官、科學家、軍人們也都想方設法讓那座山再次融化回到海裡,不同文明的對峙也一觸即發……

這個故事裡保留了兩部小說涉及的冰雕創作、試圖溶解冰山的努力等,也強化了小說原著的較為平淡的矛盾(無論是《夢之海》還是《山》,兩個不同文明的差距依然明顯,而大劉也沒有著重描寫兩個文明的對立矛盾),這樣也能突出“軍事科幻片”的觀感。

而另一部適合於當下改編成電影(考慮到當下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準、主流觀眾的喜好等)的大劉小說,是《贍養人類》。小說寫的是在未來世界裡,絕大部分的財富被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但地球面臨著被某外星文明入侵的危機,而該外星文明試圖將地球改造成不存在貧富差距的社會,包括按照地球人的此前生活收入標準分配財富,於是擁有巨大財富的富人想要給予每一個人100萬,但有三個窮人不願意接受,於是職業殺手滑膛被雇傭對付這三個人……

這本小說原著涉及到了貧富差距、不同文明文化,還有職業殺手等,作為商業化的類型片改編,十分的豐富,編劇難度及製作難度也不大,又有娛樂性、觀賞性。

說了這麽多,你最期待哪一部大劉小說被搬上銀幕呢?歡迎在留言區交流。期待新的大劉電影,早日照進現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