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馮八飛:貝多芬之雛鳳啼聲

貝多芬之雛鳳啼聲

——八飛說樂之一

世界上有沒有人不知道貝多芬?

肯定有。

不過,肯定不多。

“他有能力設計最美樂式;他能寫出你終身享用不盡的美麗樂曲;他能挑出最枯燥無味的旋律展開,讓它們立刻漂亮動人,百聽不厭,常聽常新:一句話,你盡可天花亂墜讚美擅長樂式的他,但他的病症,即他的出類拔萃,卻在於:他能讓我們頃刻血脈僨張,豪邁奔放。有個法國作曲家不喜歡貝多芬,他說‘我更愛伴我入睡的音樂’,柏遼茲聽了氣衝牛鬥。貝多芬的音樂讓人醍醐灌頂。如果你想安靜,那他的音樂就是可怕的。”

《貝多芬百年祭》。作者蕭伯納。莎士比亞之後英國最偉大的劇作家,文筆辛辣,字字尖刻。192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全部捐出創立英國“瑞典文學基金會”。

並且,他拒絕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

錢拿來,我幫你們花,但就是不給你們這個面子。

他佩服誰啊?

可是,蕭伯納佩服貝多芬。他在《貝多芬百年祭》中還說:“他的靈魂是偉大的;但如果我使用‘最偉大’這個詞,那就是說比亨德爾的靈魂更偉大。貝多芬會責怪我,而且,誰又能自詡靈魂比巴赫還偉大呢?不過,說貝多芬的靈魂最奔騰澎湃,那可毫無疑問。”

他的意思是,亨德爾與巴赫都比貝多芬更偉大。

他隻說對了一半。在德國電視二台(ZDF)主辦的“100位最偉大德國人”評選中,貝多芬排名第12。音樂家中只有巴赫列第6位排在貝多芬之前。

亨德爾當然偉大,不過,跟他倆,真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維也納古典樂派是西方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樂派。這個樂派還包括海頓和莫扎特。不過,論到開山建宗,福音萬代,包羅萬象,樹立標準,除貝多芬外,維也納古典樂派,並無第二人。貝多芬是歐洲古典音樂的頂峰,也是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先鋒。貝多芬之後的所有音樂大師,無論喜愛還是反感貝多芬,都是貝多芬撒下的龍種,從門德爾松、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柏遼茲、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威爾第、布魯克納直到弗蘭克,都享受著貝多芬用一生孤獨與痛苦換來的音樂自由,無一例外。

貝多芬,即18世紀人類的音樂普羅米修斯!

說到樹立標準,貝多芬不是音樂史第一人,但是,卻是音樂史第一人。

此話怎講?

很多人都不知道,全世界的雷射唱片,長度都是74分鐘42秒。

即使您知道,您可能也不知道為什麽。

故事開始於1976年春,當時索尼研發小組向公司高層大賀典雄展示能容納13小時20分鐘音樂的雷射音碟。這是世界上第一張數字音頻唱片。不過,該音碟直徑超過30厘米,跟黑膠唱片差不多大,成本超過一百萬美元,完全不具備商業生產價值。

與此同時,荷蘭飛利浦公司也正在改進他們的雷射音碟。3年後飛利浦推出第一代雷射唱片,直徑僅11.5厘米,可錄1小時音樂,而同時索尼開發出數字音頻信號技術。兩家公司決定共同向國際數字音頻光碟協會(DAD)提交音碟規格,建議長度為60分鐘。此時大賀典雄已升任索尼音樂娛樂有限公司總裁。大賀典雄不是搞技術的,他先後就學東京藝術與音樂大學、慕尼黑音樂學院和柏林國立藝術大學,加入索尼前是職業男中音歌唱家。他堅持雷射唱片長度應為75分鐘,因為:

“無法容納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唱片是不完整的!”

最後,全世界的雷射唱片直徑均為12厘米,演奏時長74分42秒,正好容納一部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四流企業賣苦力,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品牌,一流企業賣標準。貝多芬去世後整整152年,決定了他一生從未見過的雷射唱片世界標準。即使在資本主義商業這個現代戰場,貝多芬,也是當之無愧的超一流。

而且他根本用不著出場。

所以,他不是音樂史上奠定音樂標準的第一個人,但卻是所有這些“第一個”中排名第一的。

王中之王,人中之龍。

不過,把上面所有這些描述加到一起,也只是百分之五十的貝多芬。

那麽,誰是百分之百的貝多芬?

我這篇文章中的。

先從貝多芬的出生說起。

知道貝多芬的人,超過百分之五十,認為他是奧地利人。

其實,貝多芬是德國人。但他成名於維也納,去世於維也納,埋骨於維也納。所以,很多人認為他是奧地利人。奧地利人也都這麽認為。

希特勒是納粹德國總理。

其實他出生於奧地利小鎮布勞瑙,是如假包換的奧地利人。但奧地利人都宣布希特勒是德國人。

清朝乾隆年間秦檜後人秦大士30多歲參加科舉考試,殿試(總決賽)被乾隆點為狀元(總冠軍)。後來他到杭州拜嶽飛墓,作詩曰“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再深挖下:知道貝多芬的人,百分之九十九,不知道他出生於哪一天。

因為哈哈,貝多芬本人也不知道。

貝多芬出生德國波恩。波恩位於萊茵河中遊西岸,公元1世紀即為古羅馬要塞,20世紀兩德分裂,波恩定為西德陪都,至1990年兩德統一,遷都柏林。

認真按今天的歐洲地圖算,貝多芬是比利時人。他的太爺爺米歇爾·凡·貝多芬是比利時麵包師,為躲債逃到波恩。爺爺路多維庫斯·凡·貝多芬21歲從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到波恩,被科隆主教、選帝侯奧古斯特任命為波恩宮廷樂團指揮,任職40年。他到波恩那年娶瑪麗亞·波爾為妻,生兩個兒子都夭折。1740年11月14日,第3個兒子約翰出生。這是他倆唯一成人的孩子。

這個約翰·貝多芬,即貝多芬的父親。

1767年12月12日,21歲的約翰迎娶宮廷男仆的寡婦瑪麗亞為妻,共生7子,其中隻3個成人。其中老二,即貝多芬。因長兄夭亡,貝多芬遞補為長子,活下來的倆弟弟是大弟卡斯帕·卡爾·凡·貝多芬和小弟尼古拉斯·約翰·凡·貝多芬。

不過,貝多芬清楚自己有倆弟弟,不等於貝多芬清楚自己的生日。非常搞笑的是,維也納古典派音樂家,大多搞不清自己生日,雖然其實當天他們自己都在現場。更搞笑的是,他們的父母也經常由於生孩子太多而搞不清楚。貝多芬那個早夭的同名兄長生於1769年4月初,所以貝多芬更搞不清自己生日是哪天了。有案可稽的是,他1770年12月17日在波恩聖雷米古斯教堂受洗(該教堂1800年被燒毀,今已不存),列當天受洗兒童第二位。因當時小孩出生一般要在24小時之內受洗,所以,合理推定他的生日是12月16日。不過,貝多芬出生地不用推定,確認是波恩市Bonngasse515號,此為貝多芬家產,現為貝多芬出生故居博物館。

貝多芬的拉丁文教名隨爺爺,也叫路多維庫斯·凡·貝多芬,按德文即是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爺爺常抱著他坐在古鋼琴前學兒童歌曲,據說小貝多芬聽兩遍就可原音重現。不過,貝多芬長得可大大不如英俊的爺爺。他兩歲得痘瘡,臉上到處坑坑窪窪,每次爸爸約翰看到都會搖頭:“兒子啊,你太醜啦。是因為痘瘡,你可別怨我啊??不過,這也不要緊,因為天才通常長得都不漂亮。”然而,媽媽瑪麗亞和爺爺卻認為貝多芬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孩子。爺爺對貝多芬寵愛有加。那時老人家獨自住在閣樓對面的屋子,貝多芬經常跑下閣樓去找爺爺唱歌。那是貝多芬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然而好景不長,1773年聖誕夜爺爺去世,3歲的貝多芬痛失最愛。

隨著孩子增多,家庭經濟狀況每況愈下。爸爸每天酗酒,只剩媽媽操勞。貝多芬眼中的媽媽勤勞、溫和、善良。媽媽有空時貝多芬會央求她講爺爺的故事。其實當年爺爺反對爸爸娶個寡婦,不過,在媽媽心中,爺爺是個好人。

貝多芬依戀爺爺,也因為他在爸爸那裡得不到溫暖。貝多芬童年同伴說:“每次貝多芬父親教他音樂都會打他。”爸爸理直氣壯:他把這個貧窮家庭翻身的希望寄托於貝多芬成長為神童莫扎特。因此,貝多芬沒滿4歲就開始殘酷的小提琴和鋼琴訓練,經常把手練腫。爸爸常把貝多芬關在地窖裡練習,還請演員佩佛來幫忙。佩佛彈得一手好琴,在貝多芬家一住就是一年。這倆難兄難弟言談粗魯,嗜酒如命,經常讓貝多芬在家練琴,他們去啤酒館狂飲,喝得醉醺醺地半夜回來,爸爸約翰就直接從床上把睡著的貝多芬提起來揪到鋼琴邊兒上去,彈錯了就是兩耳光,小貝多芬一邊哭一邊彈,直到天明。貝多芬後來告訴學生車爾尼,那段時間他練習“極其勤快”,通常都到午夜以後。他沒說自己天天挨打。

“棍棒下面出孝子”當然野蠻錯誤,但一生桀驁不馴的貝多芬確實對爸爸非常孝順。他經常領著兩個弟弟到街上找到喝醉的父親悄悄扶回家去。有人曾見貝多芬“拚命”阻擋警察逮捕父親。雖然後來貝多芬很少提起父親,但只要別人說父親的不是,他都會勃然大怒。

貝多芬主要練習鋼琴,但也學大提琴、風琴、小提琴以及吹號等。所以,貝多芬首先是音樂演奏家,而且是多面手。爸爸約翰開始邀請音樂愛好者來他家聽小貝多芬演奏,收門票。1778年3月26日,爸爸帶貝多芬在科隆首次公演。那一年貝多芬8歲,但爸爸為製造轟動效應宣稱他只有6歲。不過,這次演出並沒有引起莫扎特那樣的轟動。爸爸的神童行銷失敗。

就在此時,貝多芬遇到生命中第一個音樂恩師。1781年,作曲家、管風琴師兼指揮克里斯·歌·內夫成為宮廷管風琴師,成為貝多芬老師。內夫朝氣蓬勃、才思敏捷,教學嚴謹,正克性格暴躁的貝多芬。11歲時貝多芬在他幫助下出版處女作《以德萊斯勒先生一首進行曲為主題的羽管鍵琴變奏曲》和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選帝侯”之一。內夫非常器重貝多芬,他陪選帝侯出差時讓年僅12歲的小貝多芬頂替演奏宮廷教堂管風琴,還鼓勵貝多芬創作3部鋼琴奏鳴曲獻給選帝侯。貝多芬1783年被聘為歌劇院哈普西科德琴師,1784—1792年擔任宮廷副管風琴師,1788年起兼任宮廷樂隊第二中提琴手。因此,貝多芬從小即以演奏為業,且是多面手。爸爸的願望三分之一成真:12歲貝多芬開始掙錢了。貝多芬在這一點上非常像中國人:他自認長子,主動背負起養家糊口的沉重責任。教堂彌撒每天6點開始,小貝多芬必須6點前到達教堂,可稱披星戴月。

這時波恩政壇突起風雲:選帝侯弗裡德裡希駕崩,誰來繼位,頓成各派政治力量角逐焦點。不過,沒人比“歐洲丈母娘”、奧地利女皇特蕾西亞更高瞻遠矚。她4年前就開始布局,把最寵愛的么兒弗朗茲選為科隆公爵並進入科隆一所教會學校,3周培訓後提拔為教士。就教士培養機制而言,完全就是走後門。這個安排,就是衝著波恩選帝侯這把交椅來的。凡事預則立,1784年聖誕夜,弗朗茲繼位波恩選帝侯。當時維也納是歐洲音樂首都,順理成章,弗朗茲也將維也納音樂帶到波恩。他即位後馬上盤點宮廷樂師,留下珍貴史料。男中音約翰·貝多芬(貝多芬爸爸)的檔案是:“聲音持久,服務宮中多年,家境困苦,但為人正直,舉止端莊。”這一年貝多芬已是宮廷樂隊第二風琴師,因此,年幼的他也有檔案:“13歲,生於波恩,宮中服務兩年,尚無薪金。樂隊指揮不在時由其頂替,很有才乾。樂隊中年齡最小,舉止文雅,但家境貧困。”

選帝侯弗朗茲是貝多芬生命中第一個貴人,內夫走後他提拔貝多芬出任第二管風琴師兼奏大鍵琴和中提琴,還漲了工資。

當時的德意志諸國的選帝侯們為彰顯情趣高雅出門時都會帶自家樂隊同行,就像現代女性出門必帶名牌包包一樣。貝多芬身為樂師,當然也戴上假發,穿著紅制服,束上鮮豔的飾帶隨行。

今之所謂大師,古之所謂奴仆者也。

長期被人當猴兒耍,沒人會高興。貝多芬畢生對貴族豪門那股子揮之不去的戾氣,開始累積。

故事講到這兒,必須要討論一下流行的“貝多芬創作三段論”。這是1855年由W.德蘭茲提出的:1.古典主義(1804—1805年); 2.英雄主義(1805—1814年); 3.崇高主義(1819年後)。

對藝術家創作劃分“階段”,天生有問題。經常有人說貝多芬是最後一個古典主義者,又是第一個浪漫主義者,可平心而論,他根本就不是浪漫主義那一卦的,雖然他對愛情浪漫得無可救藥。貝多芬生平厭惡偽娘,可稱音樂家中最男性的男性,男性到羅曼·羅蘭甚至不能接受女性彈奏貝多芬作品。據車爾尼記載,貝多芬有次演奏後聽眾號啕大哭,朋友萊歇爾特也流下熱淚,貝多芬卻放聲大笑:“啊,瘋子們!你們真不是藝術家。藝術家是火,他不會哭。”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是分裂人格,貝多芬說他自己“從來不哭”,也並不確切。其實他一生哭過不止一次,內心大哭還不算在內。

此是後話。

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不同意三段論。1852年12月2日李斯特答覆德蘭茲來信時就斷然否定:“對我們音樂家而言,貝多芬的作品就是雲柱與火柱,引導以色列人在沙漠中前行??在白天領導我們的是雲柱??在黑夜照耀我們的是火柱,使我們夜以繼日奮然前行。他的陰暗與光明同樣為我們指引道路:它倆永遠指引我們,啟示源源不斷而來。如果我必須要給大師作品表現的題旨之不同思想分類,我絕不會採用現下流行也為您所採用的三段論。”

可是,我們無法在一頁紙上講完所有貝多芬的故事,所以,為了述事方便,我們也無法免俗,也要來分個段。因為已經反對三段論了,所以,區區在下姑且完全主觀地來個“八飛六段論”。說好了啊,純主觀,完全沒有什麽能夠影響音樂史寫作走向的客觀標準。

1.雛鳳啼聲維也納

貝多芬從波恩二上維也納,至1800年在維也納初試啼聲,這階段的作品第1號至第11號深受海頓與莫扎特影響,預示貝多芬這個音樂巨人站在新世紀門檻上,將要力透巴赫、亨德爾、海頓和莫扎特代表的歐洲古典傳統,引刀向天,劃斷歷史。

劃斷歷史的這一刀,始於鋼琴奏鳴曲。這個時期貝多芬一直是鋼琴演奏家,所以作品也多為鋼琴,包括11部鋼琴奏鳴曲、6部四重奏和降E大調七重奏,還有第一鋼琴協奏曲。

這個階段的豹尾,是《第一交響曲》。

貝多芬音樂創作的真正起點,要從他第一次前往歐洲音樂首都維也納算起。

1787年4月,選帝侯弗朗茲官費送貝多芬獨自前往維也納留學。爸爸約翰熱切期望莫扎特能讓17歲的貝多芬一夜成名。

貝多芬在維也納果真見到了莫扎特。

那天莫扎特很忙,他請貝多芬隨便彈彈,之後就跑到隔壁去應酬。貝多芬彈完後充滿期待請莫扎特點評,可莫扎特反應很冷淡。小貝多芬難過之餘請莫扎特再給個主題,他來即興演奏,莫扎特隨便給了個主題就又踱去了隔壁,貝多芬的手指開始流暢地在琴鍵上跳舞,琴聲一響,莫扎特馬上回來了,他一直聽到曲終,並向客人脫口而出:“注意!這孩子今後將震撼世界。”

這是所有貝多芬傳必談的段子,可能也確實發生過。但很難說莫扎特確實被“震撼”過,證據很簡單,他並未當場收貝多芬為徒。

後來也沒有。

貝多芬一上維也納隻待了3個月就收到父親來信說母親病倒。在匆匆趕回波恩的途中他結識了生命中的第二個音樂貴人——前往波恩弗朗茲宮廷的瓦德斯坦伯爵。貝多芬的音樂才華深深打動了伯爵,一老一小一見如故,就此結成忘年之交。瓦德斯坦教育他:“孩子,沒有文化就好像天空沒有陽光,人沒有靈魂。一個沒文化的藝術家是不可想象的。”

貝多芬一生酷愛讀書,得益於瓦德斯坦。

路途因為瓦德斯坦而愉快,但波恩卻因為媽媽而悲傷。媽媽得肺病臥床不起,家徒四壁,像樣的家具都已典當,一歲的妹妹瑪格麗斯病得像媽媽一樣厲害,只能在搖籃中有氣無力地細聲啼哭,房間肮髒昏暗,兩個弟弟呆坐在父親身邊。媽媽一生都在操勞、窮困和抑鬱,嚴重的營養不良和多次生育極大地損害了她的健康。貝多芬趕回波恩不久肺病奪去了媽媽,4個月後妹妹瑪格麗斯追隨媽媽而去。

貝多芬沒有時間悲傷,他挺起腰杆勇敢出任“長兄如父”,因為爸爸約翰酗酒越發嚴重,貝多芬不得不要求宮廷讓爸爸退休。後來宮廷直接把他的養老金發給貝多芬,並將兩個弟弟撫養權也判給貝多芬。17歲的貝多芬,就此開始用稚嫩的肩膀扛起酒鬼父親、兩個弟弟和這個家。

在這個灰暗寒冷的冬季,經朋友韋格勒推薦,貝多芬去布羅伊寧家教音樂。

這是他一生的亮色。

布羅伊寧夫人比貝多芬媽媽還堅強,她27歲時丈夫死於宮中火災,獨自拉扯4個孩子長大,後來成為貝多芬房東。貝多芬教她女兒艾蘭諾拉(勞欣)彈鋼琴。布羅伊寧夫人賢惠善良,視貝多芬如己出,每當貝多芬衝冠大怒她就會溫柔地說:“看看你,老脾氣又上來了。”這句簡單的話貝多芬記了一輩子。布羅伊寧一家成為貝多芬一生的朋友,他在那裡跟教授和作家討論萊辛、席勒和歌德,受到濃厚文化熏陶。韋格勒醫生好人有好報,後來娶了布羅伊寧夫人小女兒,也成為貝多芬的終生朋友。

更重要的是,在布羅伊寧夫人家,貝多芬遇見了初戀。韋格勒說:“他熱愛蒂洪娜絲和韋斯特·赫爾特小姐,從少年一直愛到成年。貝多芬一生渴求‘愛’,並想盡一切辦法希望贏得愛情,但每次都功虧一簣。”

蒂洪娜絲是勞欣好友,從科隆來波恩小住。她漂亮活潑,很有教養,喜愛音樂,歌喉圓潤,貝多芬一見鍾情,鞍前馬後長相隨。蒂洪娜絲回科隆時為貝多芬悲歌小曲一首,貝多芬終生無法忘懷。不過雷雨再烈,亦難終朝,不久她即在科隆嫁給一位軍官,從此與貝多芬相忘江湖。

赫爾特是貝多芬鋼琴學生,退休宮廷樞密顧問的女兒,一頭黑色長髮,非常漂亮。貝多芬瘋狂地追求她。可是,1790年她嫁給一位男爵。

此外,貝多芬還追求過地主的女兒科舒,也無果而終。

貝多芬一生愛上過很多女人,然而這些女人結婚時,新郎都不是貝多芬。

事實上,他從未當過新郎。

貝多芬與布羅伊寧一家友誼綿長久遠,但他定居維也納後與勞欣發生嚴重爭執,關係宣告中斷。後來布羅伊寧夫人出面調解,兩人一度修好,勞欣還送給貝多芬一條絲圍巾,貝多芬則回贈一首變奏曲。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後來在維也納再次見到布羅伊寧夫人和勞欣,談起當年勞欣一家對他的恩惠,貝多芬又說了一些很難聽的話,事後他只好再次致信勞欣道歉。

就在貝多芬像所有年輕人一樣陷入茶杯裡的戀愛風暴時,歐洲歷史上真正的大風暴來臨——法國大革命!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奧地利聯合德意志諸國向法國宣戰。這一年5月14日,經瓦德斯坦伯爵力薦,選帝侯弗朗茲送19歲貝多芬入波恩大學進修,學習康德、莎士比亞、歌德和古希臘文學。在大學貝多芬深受雅各賓黨人施奈德教授影響。1789年7月1日他在施奈德歌頌法國人民的詩篇上簽名,詩中寫道:“斬斷專製鎖鏈,是你們自由的境地,侯王的封土,已成我們祖國的邊疆。”

我深信,施奈德,在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心中,撒下了詩的龍種。

我深信這是貝多芬超越所有音樂家成為世界和歷史第一的基因養成。

施奈德,讓貝多芬成為全世界音樂家中最偉大的詩人。

1790年2月20日,歐洲丈母娘特蕾西亞長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逝世。他是貝多芬老闆、波恩選帝侯弗朗茲的親哥哥。貝多芬在施奈德建議下創作《為約瑟夫二世逝世所作悼念清唱劇》(WoO 87),後來又為繼位新皇創作《為利奧波德二世登基而作清唱劇》(WoO 88)。這兩部早期作品已頗具大家風范,尤其是《利奧波德清唱劇》的詠歎調中,大提琴托著女高音蜿蜒前行,清新脫俗。不過,這兩部作品並沒有為貝多芬帶來好運,他依然必須獨自在這個淒風苦雨的世界中養活兩個弟弟。好在弗朗茲選帝侯依然癡迷音樂,貝多芬在他宮中彈鋼琴和拉中提琴養活全家。在淒風苦雨中熬過兩年,機會終於降臨。1792年12月25日,海頓從倫敦載譽返回維也納途中第二次路過波恩,瓦德斯坦伯爵讓他聽了貝多芬的兩部清唱劇,海頓很欣賞《為約瑟夫二世逝世所作悼念清唱劇》,表示願收貝多芬當學生。瓦德斯坦於是說服選帝侯弗朗茲,讓貝多芬帶薪再次留學維也納。

錢是選帝侯弗朗茲出的,但機會卻是瓦德斯坦伯爵給的。對朋友喜怒無常的貝多芬,獨對瓦德斯坦一生感念。1792年貝多芬為瓦德斯坦創作兩首歌謠和芭蕾舞曲《騎士舞曲》,這也是貝多芬極少的舞台音樂作品,可惜後來統統失傳。1804年,成名維也納的貝多芬特別將《C大調第21鋼琴奏鳴曲》題獻瓦德斯坦,該作品輝煌燦爛,如朝霞滿天,光彩照人,被羅曼·羅蘭稱為“白色奏鳴曲”,後世通稱《黎明》(或稱《瓦德斯坦》)。

托瓦德斯坦的福,1792年11月,貝多芬第二次前往維也納。

這一次他在維也納待的時間就長了。

一輩子。

1792年11月12日,貝多芬到達維也納。不過一個月,貝多芬父親在波恩去世。1794年法軍佔領波恩,貝多芬失去了父親,失去了家鄉,同時失去了弗朗茲選帝侯的薪水。1794年春天大弟卡斯帕到維也納投奔貝多芬,1795年12月,小弟約翰接踵而至。

從此,貝多芬這個忠誠的愛國者,再未踏上德意志土地,終生“維漂”。

身為維漂,貝多芬面臨的首要問題跟兩百多年之後的“北漂”一樣,是租房。其困難,也一樣。其實,他比其他人還要困難一萬倍。因為,貝多芬並非一般的維漂,他是鋼琴維漂,靠彈鋼琴混飯。可即使在歐洲音樂首都,也遠非每個房東和鄰居都是音樂愛好者,尤其在他們要睡覺的時候不是。貝多芬最短的一次租房連太陽落山都沒看見,因為他剛一開始彈琴就被房東當場趕走了。還有一次房東非常喜歡貝多芬的音樂,不僅房租飯費打折,還經常免費送他咖啡與水果,連飯都專門送到他房間。貝多芬應當感恩戴德了吧?可貝多芬沒幾天就搬走了。

理由?他不喜歡人家施捨的恩惠!貝多芬一生痛恨嗟來之食,並非因為他脾氣古怪,而是因為他生為詩人。大家去讀無論哪國的文學史,看看有幾個詩人是喜歡權貴的。

還有一次他嫌屋裡空氣不好,也看不見風景,於是就動手把窗戶砍掉一塊。天底下哪個房東喜歡隨便砍窗戶的租客?結果當然是:搬走!

不過,貝多芬搬家的原因,最多的是水。

此話怎講?

貝多芬是個喜歡玩兒水的孩子,他在維也納時經常不帶雨具在雨中漫步,據說靈感非凡。他彈琴時間一長手指發燙就把手浸到涼水中冷卻,之後抽出手,甩乾水珠再彈。今天聽來是徹頭徹尾的浪漫勵志故事,可當時的鄰居就不勝其煩。那時維也納的樓板都是木板,時間一長就七拱八翹,中間裂縫,有的縫大到都可以看見樓下美女脫衣。貝多芬這麽來回甩水,水當然漏到樓下。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隨時沐浴,何況也不知道漏下來的到底是什麽水,所以鄰居經常衝上來打鬧,貝多芬脾氣暴躁,但吵架卻不在行,因此只好搬走。據歐洲教授統計,貝多芬總共在維也納搬過63次家,有案可稽的是曾半年內搬了3次家,後來頻繁到搬進新居都懶得把鋼琴的腿兒支上,直接坐在地板上彈。歐洲租房規矩是搬入前必簽租約並預交房租,貝多芬住半天就搬走,房東至少收你一月房租吧,所以,他最多時同時付著4身份房租!這也是為什麽他掙得不少卻經常手頭很緊的原因之一。也正因為如此,現在大家在維也納市中心只能找到皮卡內利街那個位於小斜坡之上的貝多芬故居。

這段時間維漂貝多芬也跟北漂一樣手頭拮據,一個銅板掰成兩半兒花。貧困維漂貝多芬也是這時養成了隨時記账的習慣,他這個時期最有名的一筆記账是:“25個格羅申,為自己和海頓買咖啡”。

是的,貝多芬確實給海頓買過咖啡。貝多芬二上維也納,迎接他的是一個沒有莫扎特的維也納。莫扎特已於1791年12月去世。所以,貝多芬從未當過“莫扎特的學生”。不過,他這次也不是來投奔莫扎特的。

他是來投奔海頓的。

抵達3周,安頓下來的貝多芬開始到海頓那裡上課,到海頓1794年再赴倫敦,貝多芬跟海頓上課時間超過一年。

所以,昭告天下:貝多芬,是海頓的入室弟子。

此時的海頓剛從第一次倫敦之行載譽歸來,名滿天下,春風得意,跟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正是天作師徒之合。可是,被普遍稱為“老爹”而人緣爆棚的海頓,在全維也納,就跟一個人合不來。

是的,這個人就是貝多芬。

原因其實找不到,我只能歸結為氣場不合。美國天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在其《真理與美》中說海頓強烈批評貝多芬作品第1號的第三部c小調三重奏,而貝多芬恰恰覺得這是作品第1號中最好的一部,因此覺得海頓的批評出於妒忌。還有一次貝多芬給海頓看他剛寫的協奏曲,海頓說:“創新太多,讓人難以接受。”後來貝多芬發現海頓根本就沒認真看。無論原因如何,貝多芬就是沒感受到海頓老爹的陽光普照。相反,海頓盛名所及,別的老師也不敢公開指導他。凡此種種都造成師徒裂隙,雖然他們有時還合作,不過隔閡卻越來越深。有次貝多芬發表作品,海頓問他為什麽不落款“海頓弟子貝多芬”,貝多芬直率地回答:“因為我沒從您那裡學到什麽。”海頓對此相當介意,後來他經常問他和貝多芬的共同朋友說:“我們的大人物還好嗎?”他談起莫扎特時的口吻可不是這樣的!

不過,隨著貝多芬聲譽日隆,師徒關係趨向緩和,1808年海頓76歲誕辰演奏會,貝多芬主動要求參加,並跑上演奏台親吻海頓的手和前額。終場後海頓送給貝多芬一幅銅版畫:“這是我的老家羅勞村,我就出生在這個茅草房。儘管很簡陋,但一個人不論活多大的年紀,總會惦記老家。這幅銅版畫一直放在我身邊,現在我送你,希望你能在藝術上有更深造詣。”貝多芬回家就把畫掛在牆上,經常向客人介紹。

不過,海頓去世時,身在維也納的貝多芬沒參加任何儀式。

1801年他致信霍夫邁斯特時寫道:“我整個的心為塞巴斯蒂安·巴赫偉大崇高的藝術跳動,他是和聲之王。”1819年他致信魯道夫大公說:“古代大師裡唯有德國人亨德爾和巴赫是真正的天才”。1826年致信牧師斯塔德勒時貝多芬寫道“我素來最崇拜莫扎特,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我還是崇拜他”。

就是查不到貝多芬對自己的親老師海頓有同樣的評價。

沒有評價,也是一種評價。

雖然沒有得到海頓青睞,但貝多芬經過個人艱苦奮鬥還是頑強地踏進了貴族沙龍並贏得裡希諾夫斯基侯爵、安德烈·拉祖莫夫斯基伯爵和埃斯特哈奇親王等人的賞識。

維也納貴為歐洲音樂首都,可稱藏龍臥虎。那時能聽到音樂的地方除了教堂就是王公貴族宮廷的沙龍。而跟所有德意志迷你公侯國一樣,維也納王公貴族比闊的指標也是誰家樂隊大,誰家的著名音樂家多。贏得貴族青睞,是當時音樂家出名的幾乎唯一路徑。貝多芬二上維也納,瓦德斯坦伯爵修書一封把他介紹給裡希諾夫斯基侯爵,裡侯爵熱愛好音樂,十分富有,每周五舉辦沙龍音樂會,是為維也納翹楚。貝多芬1792年到達維也納,1794年初裡希諾夫斯基即為貝多芬舉辦鋼琴專場演奏會,演奏作品第1號的三部三重奏,大獲成功,裡希諾夫斯基從此成為貝多芬金主。貝多芬著名的《c小調第8號鋼琴奏鳴曲》題獻給他,此即著名的《悲愴大奏鳴曲》(1799,作品第13號)。這部作品的影響類似之前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對德國的影響,莫舍勒斯說他少年時在音樂學院偷偷向同學借抄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因為教師絕對禁止“這種狂妄的作品”。與後來的《激情奏鳴曲》和《月光奏鳴曲》等不同,《悲愴》這個標題是貝多芬自己取的。

這段時間是貝多芬與裡希諾夫斯基侯爵關係的蜜月,1794年前後有段時間他直接住在裡侯爵家裡。朋友關係太好,就會自比家人,然後過界參與朋友家庭糾紛,之後往往就沒得朋友做了。1814年前後裡侯爵不顧全家反對娶了個女演員,在當時的維也納算超級醜聞,全城軒然,貝多芬卻跳出來力挺。他對這場家庭內戰的貢獻是專門創作了《e小調奏鳴曲》(作品第90號)並題贈裡希諾夫斯基,而且明言寫的就是這段愛情故事,因此第一樂章名為“腦心交戰”,第二樂章名為“與愛人談話”。音樂結束,故事告終。投桃報李,那時的裡希諾夫斯基可為貝多芬一擲萬金。1799年鋼琴家薩爾斯堡·約瑟夫·弗凡爾來到維也納,按當時規矩立即挑戰貝多芬。維也納權貴分成兩大陣營下賭,裡希諾夫斯基侯爵這邊自然下注貝多芬,而惠茲勒男爵則下注外來的弗凡爾。最後,貝多芬得勝,侯爵贏錢。

1801年貝多芬致信朋友阿芒達牧師說:“所有人中最可靠的朋友是裡希諾夫斯基侯爵。自去年到現在他給了我600弗羅林,加上出售作品,我已不用為每天的麵包發愁。現在,我寫出東西就有四五家出版商要,價錢相當不錯??我近來作品不少:你說到正在訂購鋼琴,我乾脆把作品和鋼琴一起打包寄你,你也能省些錢。”這封信說明,貝多芬雖然愛錢,但卻不是守財奴。1801年6月29日貝多芬致信波恩老朋友韋格勒說:“從去年起裡希諾夫斯基侯爵(雖然我說了你肯定難於置信)一直是我最熱烈的朋友??(我們中間頗有些小誤會,但卻更加強了我們的友誼)??他給我每年600弗羅林年金,直到我找到報酬相當的美差為止。”

在裡希諾夫斯基等金主幫助下,貝多芬開始在歐洲音樂首都露出尖尖角。

不過,靠的並不是作曲,而是鋼琴即興演奏。

貝多芬六七歲就喜歡即興演奏大提琴和鋼琴,經常因此遭到爸爸約翰的尖刻挖苦和粗暴製止——他希望兒子成為循規蹈矩的“神童”。小貝多芬的眼淚與哀求無法抵抗爸爸的言語和肢體暴力,但他的內心從未停止反抗。

他的反抗就是——堅持即興演奏。

想當年巴赫和莫扎特都喜歡即興演奏。

對於整日深陷宮廷繁文縟節的音樂家而言,即興演奏,即他們放飛精神的那一角自由天空。跟巴赫與莫扎特不同的是,貝多芬更加強悍地衛護著這自由。後來有人好意跟他說:“照規則是不允許這些和弦連用的。”

貝多芬當面反戧:“可是我允許!”人龍罡氣,火花四濺凌空劈面而來。

在維也納,貝多芬對即興演奏的堅持得到了回報。當時一位著名鋼琴家聽說貝多芬擅長即興演奏後很不以為然:“我來跟這個年輕人較量一下!”較量之後他不得不承認:“他不是人。他是魔鬼。他的即興演奏不是人趕得上的!”

1795年3月30日,在裡希諾夫斯基侯爵幫助下,25歲的貝多芬在維也納霍夫堡劇院舉行鋼琴公開演奏會,曲目是剛創作的《第二鋼琴協奏曲》(降B大調,作品第1號)。演出大獲成功,被讚“很有維也納風格”,貝多芬被讚擁有“火花、光彩、幻想和深邃情感”,報紙表揚他“在海頓軀體裡裝進了莫扎特的靈魂!” 當年瓦德斯坦伯爵說服波恩選帝侯弗朗茲讓貝多芬請長假帶薪留學維也納,理由就是他能“從海頓手中接受莫扎特的精神”。現在他預言成真,雖然並不是從海頓的手中,然而貝多芬畢竟接受了莫扎特的精神。

這是貝多芬成名維也納的那一夜。

不過,貝多芬對《第二鋼琴協奏曲》並不滿意,並且修改到1801年仍不滿意,於是乾脆創作了《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第15號)。所以,《第一鋼琴協奏曲》完成於《第二鋼琴協奏曲》之後,只是貝多芬把編號排在前面,可見他對《第二鋼琴協奏曲》多麽不滿。《第一鋼琴協奏曲》1798年在布拉格首演。不久貝多芬又開始創作《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1803,作品第37號),其首演在維也納葡萄劇院,貝多芬獨奏。

此為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三部曲。

演出成功,《第二鋼琴協奏曲》印刷出版,貝多芬實現已故父親的夢想——拿稿費!1796年,深受疾病困擾的貝多芬在筆記中寫道:“勇敢啊!雖然身體不佳,但我的天才終會戰勝??25歲!不是已經來了嗎???這個歲數,人生已見端倪。”

貝多芬當然說的是成功人生的端倪。

不過,他的人生痛苦也已現端倪。從這一年開始,貝多芬聽力出現障礙。

貝多芬二上維也納有備而來:他顯然帶著一批草稿。作品第1號《三部鋼琴三重奏》很可能就是從波恩帶來的,因為作品第2號《三部鋼琴奏鳴曲》來得實在太快了。出版社發現貝多芬作品有利可圖蜂擁而來,貝多芬開始受邀演出。成名後第二年(1796年2月)貝多芬赴布拉格、紐倫堡、德累斯頓、萊比錫、柏林、布拉迪斯拉發,這一圈兒轉了有四個月。在柏林,威廉二世拉提琴伴奏貝多芬的鋼琴演奏。貝多芬將兩部低音提琴協奏曲題獻威廉二世。遺憾的是,威廉二世此前沒認出莫扎特是奧地利最偉大的作曲家,這次又沒認出貝多芬是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像對莫扎特一樣,他也沒有為貝多芬提供工作崗位,只是送給貝多芬一隻金鼻煙盒。因此,威廉二世雖能演奏多種樂器,但仍稱不上是一位音樂家。

就在貝多芬前往布拉格的同時,拿破侖揮兵攻入意大利。不過,那時貝多芬對拿破侖還沒產生興趣,因為,1796年5月,他結識了特蕾澤和約瑟芬·封·不倫瑞克。他們的故事,此處先按下不表。

一舉成名的貝多芬春風得意馬蹄疾,可卻突然發現蹄聲怪異,他說:“耳朵裡常聞低鳴和呼嘯。”耳疾發作了。貝多芬的耳聾出現於1796年,即貝多芬成名維也納的第二年。按貝多芬作品目錄,只有3部鋼琴三重奏(作品第1號)出版於1796年之前,作品第2號(三部鋼琴奏鳴曲)出版於1796年3月。

因此,馮八飛昭告天下:

貝多芬的幾乎全部作品,都寫於他耳聾開始之後。

貝多芬對耳疾的回答是偉大的《悲愴奏鳴曲》(Pathétique,第8號鋼琴奏鳴曲),此處按下不表,因為必須先表另外一部作品,即“八飛六段論”中第一階段的壓軸龍頭。

《第一交響曲》(C大調,作品第21號)!

1799年下筆,頂著新世紀的曙光於1800年完成。1800年4月2日,貝多芬在霍夫堡劇院舉辦首場個人音樂會,曲目有《管弦樂七重奏》

(作品20號)和《降B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第一交響曲》壓軸。

此時貝多芬年滿30歲,到維也納8年。

這是貝多芬邁向交響曲之王寶座的起步式。

《第一交響曲》幽默通俗,略帶舞蹈性。題獻封·斯韋滕男爵。

交響樂之父無疑是海頓,他創作了100多部交響曲,莫扎特也有50部。

但史有公論,最偉大的交響樂作家,是貝多芬。

就像唐詩是“初唐四傑”創立,但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是李白。

貝多芬之所以“最偉大”,是因為他在海頓與莫扎特的基礎上有大量創新。並且,所有這些創新都成為交響樂的標準,隨便數數就有。

1.確立交響樂為4個樂章。除《第六交響曲》5個樂章,其余都是4樂章,而且依次均為快板—慢板—小步舞曲或諧謔曲—急板或快板。

2.貝多芬的交響曲帶有非常強烈的如歌旋律,這就是為什麽大家喜歡聽貝多芬。他的旋律非常純淨,《第五交響曲》開頭“命運的敲門”只有4個音符,《第九交響曲》開端的下行五度音也非常簡單。正因為簡單,所以主旋律很易記憶,一般聽眾自然就容易聽懂。

3.自《第三交響曲》始,貝多芬的交響曲開始有戲劇衝突,即開始用音樂“講故事”,這是巴赫、亨德爾、海頓、莫扎特都沒做到的。所以我們聽貝多芬交響曲不只享受美妙的旋律,還會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起承轉合編織我們自己的故事情節,聽眾全情投入參與創作。簡單說,巴赫、亨德爾、海頓、莫扎特都是畫龍的,貝多芬一筆“點睛”賦予音樂以“神”,讓交響曲形神兼備——活了!這也是為什麽有這麽多人不請自來為貝多芬音樂起“標題”,因為,在這個人心中《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講的是“月光”,另外一個人就覺得講的是“圓亭”。作品張力大,正是偉大作品的標誌。《紅樓夢》之所以偉大,就因為“一百個人讀《紅樓夢》,就有一百部《紅樓夢》”。好萊塢電影這麽精彩,可文學價值卻不高,就是因為它類型化,一百個人看《速度與激情》,看到的是同一部《速度與激情》,雖然過癮,但癮過了之後啥都沒剩下。

4.《第六交響曲》使用標題,《第九交響曲》加入人聲,均為音樂史偉大創舉。用諧謔曲替代小步舞曲、採用不協和和弦、和弦構成強烈戲劇性對抗,這些在海頓和莫扎特那裡完全不可想象。貝多芬不承認是海頓學生,固然是一時意氣,但從音樂史上講,還要算很有道理。

5.交響樂隊規模大,配器突破常規,不受奏鳴曲式限制。

雖然成名已經有幾年了,但《第一交響曲》這場音樂會,是貝多芬真正征服維也納的那一夜。《大眾音樂報》在報導中把“貝多芬”幾個字用斜體字強調了5次:“今天,1800年4月2日,星期三,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榮幸地在皇家帝國宮廷劇院為大家獻上大型個人音樂會,地點霍夫堡劇院。曲目包括已故樂長莫扎特的一部宏大交響曲;尊貴樂長海頓先生《創世記》的一首詠歎調(扎爾小姐演唱);一部大型鋼琴協奏曲,由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作曲並親自演奏;一部七重奏,以最謙卑忠誠的心獻給皇后陛下(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作曲)。七重奏包括4件弦樂器和3件管樂器,分別由舒潘齊格先生、施賴伯先生、申德萊克先生、巴爾先生、尼克爾先生、馬陶舍克先生以及迪策爾先生演奏;海頓《創世記》的一首二重唱(扎爾先生和扎爾小姐演唱);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還將即興演奏鋼琴;一部新的大型交響曲,由整支管弦樂隊演奏,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作曲。”

結果滿堂彩,貝多芬因“品位和感知力”被廣泛稱讚,《第一交響曲》也因“顯著的藝術性和新穎度以及豐富的思想”贏得聽眾。雖然七重奏被樂評家批評“管樂泛濫”,但聽眾卻熱烈歡迎它的優雅和悅耳,其不尋常的樂器組合(黑管、圓號、巴松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編排精妙,證明一貫曲風硬朗的貝多芬甜美起來完全可以秒殺任何沙龍音樂家的華麗。有趣的是,貝多芬後來極其厭惡這部七重奏的甜美。

來自落後德意志的維漂貝多芬,終於征服了維也納!

這時他還不到30歲,已經有了仆人和馬,而且錢還從出版商、演出經理和鋼琴學生那裡滾滾而來。當時維也納有些音樂會稱為“學院”,意思並不是大家在音樂廳展開學術討論,而是表示作曲家可分成票房。貝多芬的“學院”分成豐厚,裡希諾夫斯基侯爵還給他600弗羅林年金。貝多芬有錢了,不用再住地下室啦。1800年7月他搬到維也納北邊的溫特都柏林,距離維也納市區徒步一小時。這時的貝多芬已經可以說是比較怪異了:一頭狂亂黑發,雙手滿是墨漬,時常一個人哼哼唱唱,散步途中會突然在樹上和土路上寫寫畫畫,吃飯刮鬍子時也經常停下來作曲,要麽寫在稿紙上,要麽寫在外衣口袋裡的那本沉沉的大筆電上。靈感來了,他會寫在牆面和百葉窗上,跟在主人待客的白桌布上寫物理公式的愛因斯坦如出一轍。從溫特都柏林開始,貝多芬形成了一生的創作慣例:春天到初秋他每天都在森林散步,在地上和樹上“音樂速寫”,冬天回到維也納謄寫、試演、排練、舉辦音樂會、簽合約。

從每日作息而言,貝多芬早上五六點鍾起床,工作到下午兩三點。他的午餐跟康德一樣從下午3點鍾開始,然後散步,去九店咖啡屋閱讀席勒、歌德、莎士比亞,晚上九十點鍾休息。會客通常安排在星期五,如果訪客不是美女的話。

貝多芬的餐飲習慣也是這個時候形成。他午餐吃得比較多,一般是通心面,斯特拉希諾乾酪,意大利香腸,魚,麵包,湯,而晚餐只有小吃和湯。

貝多芬常喝的飲料是泉水和布達佩斯葡萄酒,作曲時抽煙並佐以啤酒。

要特別轉告咖啡愛好者的是,貝多芬早餐後必喝一杯濃咖啡,而且必須用他自己仔細數出來的不多不少的60顆咖啡豆研磨之後煮成。

否則,他就不喝!

應當是比今天的Expresso濃多了。

早餐後貝多芬在他的“鋼琴桌”邊工作到中午。這個鋼琴桌並非鋼琴,而是個寫字台。貝多芬跟莫扎特一樣不願長時間坐在鋼琴前作曲。他經常雙手在這個寫字台上邊寫邊彈,但其實彈在木頭上,完全沒聲音。音符的狂風巨浪,都在他大腦中狂飆。再深度八卦一下,貝多芬是右撇子,通常用左手去找和弦與華彩音型,所以,他的鋼琴即興演奏通常是從左手的F大調華彩經過句起始。

有人說貝多芬跟尼采一樣,都是典型分裂人格。但其實他們非常不一樣:貝多芬並非一生都致力於破壞和衝撞。他也有柔美,也有典雅。大致而言,貝多芬的單數交響曲(1、3、5、7、9)雄壯激烈,而偶數(2、4、6、8)則柔美典雅。

這種分裂的原因,我們後面再說。

但說貝多芬是分裂人格其實沒有錯,他的肉體、精神、音樂和社交統統在溫柔和雄壯兩個極端跳躍,要命的是這中間沒有一寸緩衝區,他的作品也隨之截然分裂:交響曲中大調與小調的碰撞,樂章裡粗獷與誘惑的碰撞,最細微的樂旨結構分層也像樹木橫截面的木質部與韌皮部的差別那麽明顯,音符張力漫山遍野,而所有這一切衝撞到達頂端之後都歸於和諧。

其實認真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分裂人格,包括最虔誠的和尚與修道士,區別只在於,我們的分裂人格什麽都沒產生,頂多產生精神分裂。

貝多芬還沒有完全征服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仍然是海頓與莫扎特的天下,然而,這個來自落後邊陲小城波恩的寒門小子,他的音樂已經劃破了維也納的夜空,預示著維也納音樂最偉大輝煌的明天。

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018年10月20日16稿

於北京天堂書房

作者簡介

馮八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導;柏林洪堡大學博士後,博導;德國語言研究院中國首席代表;德國艾哈德基金會國際科學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曾出版《永遠的白玫瑰》《大師的小樣兒》《誰殺了嶽飛》《愛因斯坦:我的宇宙》等作品。

圖片來源網絡

刊發於《當代》2019年第1期

責任編輯:楊新嵐

本期微信編輯:翟慎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