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單霽翔分享“大IP”經驗

交匯點訊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火了!“故宮口紅”火了!“故宮冰淇淋”又火了!故宮出品,每一次都帶著“必是精品”的範兒。從歷史深處走來,古老的故宮也在一次又一次網絡話題中變得越來越親民、越來越可愛。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也因打造故宮IP變成“IP”。

11月16日下午,單霽翔做客2019’中國·南京棲霞山文化名家講壇、2019中國•南京“一帶一路”視野中的棲霞文化高峰對話兩場活動。談如何“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他細數故宮發生過的大事小事。談及南京的文化發展、談及正在全力以赴打造IP的棲霞山,他說:“一是要深入研究人們的生活,二是要深挖自己的文化資源,不要模仿!”

“故宮跑”跑出思考,一定要呼應人們的文化需求

絳藍色的中式對襟褂,黑色褲子,白底黑色布鞋,單霽翔手持話筒站在講壇中央,每講到一次故宮的“網紅事件”,都加重了一下語調。

單霽翔講“故宮跑”。

2015年故宮舉辦“石渠寶笈特展”,很多人進了故宮以後直奔展覽所在武英殿。跑的人多,跑得快,因此出現了“故宮跑”這個詞。單霽翔記得很清楚,“當時,有個老先生提意見,說故宮博物院怎麽搞的?辦個展覽像辦運動會,‘我還穿了一雙球鞋,結果第一批就沒進去’。”

聽到了意見,單霽翔笑言,“那就辦一場運動會吧。”於是,他連夜召集工作人員趕製了大約20個牌子、1000個胸牌,第二天早上不到7點,牌子都整整齊齊立起來,先來的觀眾分別排第一組、第二組……像運動會入場式那樣,一組一組進,老人孩子都不用跑。後來,他自嘲說,“全世界博物館舉辦展覽有入場式的大概只有故宮博物院了。”

可是,問題並不是辦一場運動會就可以解決的。

“人來得確實太多了,過去我們排10米、8米,就稱作‘隊’,一下排了幾百米,幾千人在排隊。”單霽翔說,儘管作了提示,明確晚上五點故宮閉館,但還是有人堅持排隊。“當時,我看到這種情景確實也很激動,就不計後果地說,大家放心,今天咱們最後一個觀眾看完了,我們再閉館。”豪言壯語一出,就有了故宮免費發放方便麵一事。

單霽翔回憶,當天晚上八點,他去看望還在排隊的觀眾,問大家累不累。觀眾說累也要堅持,“就是故宮晚上沒有賣水的,有點渴。”單霽翔趕緊讓工作人員燒水,給大家發了2500杯茶。夜裡12點,單霽翔又來看望排隊的觀眾。觀眾跟他說:“餓。”單霽翔又趕緊讓工作人員開車到附近轉、還翻了院裡的庫存,最後湊了800盒方便麵,發到大家手裡。

這一次經歷,讓單霽翔反思良久。“必須要有所改變。”他說,“我們一定要呼應人們的文化需求。”

“嚴防死守”守不住文物“萬無一失”,要共同保護

“故宮的每任院長都承擔了非常重大的安全責任,每個院長推動工作都付出了極其艱巨的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長都沒有好下場。”在很多場合,單霽翔都這樣說過,“這是一個高風險崗位,有今天,沒有明天。平常說做一件事情要萬無一失,我們是一失就萬無。因為,珍貴的文物沒有了,你對不起這個責任,也對不起民眾和國家。”

轉變思路。

“文物部門把文物保護視作自己的專利,我責任不大,開放的區域越小越安全,大部分不開放。今天我們知道了,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權利,都有保護文物的責任,只有把保護文物的監督權、參與權、知情權交給每一個觀眾,文物才會更安全。”提高語調,單霽翔講得更深,“文物保護,不是把文物鎖在庫房裡面嚴防死守,而是應該讓它們重回人們的生活中;全部交給觀眾參觀的空間才是最安全的空間。”單霽翔認為,要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文物對他們生活的影響,感受到它們的魅力,才能匯集更多的民眾,投入到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列,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單霽翔講了這樣一組數字:過去,故宮隻開放30%,到2014年是52%,2016年是76%,現在已經開放到了80%。

“很多過去是非開放區的,現在都已經是展區了。整個故宮都是一個清清爽爽、開放的、乾淨的環境。”單霽翔笑言自己是“平安退休”,他認為這正是得益於故宮的開放,“只有把權力交給社會來守護,故宮博物院才會是最安全的。”

“有一次巡館,我看到一尊北齊時代的菩薩躺在牆角下,菩薩臉色不太好。”單霽翔的觀點是:並不是把文物鎖在庫房中死看硬守就是好的文物保護狀態。

“文物在庫房裡忍氣吞聲、蓬頭垢面,只有修繕之後放進展廳才光彩照人。”單霽翔認為,文物本就來自社會的創作、人民的創造,應該重新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展示它們的魅力。“有魅力的文化遺產才能得到人們呵護,經過人們呵護的文化遺產才是有尊嚴的,有尊嚴的文化遺產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

如何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貼近生活、深挖掘

“每次到南京都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我的爺爺、父親都在這裡生活過。我的父母走南闖北,我們家四個孩子,三個孩子在廈門鼓浪嶼島上出生,唯獨我,父親到東北工作,我在東北出生。三個月的時候,我的父母沒有征求我的意見,就把我抱到北京。一直在北京生活,住了很多傳統的民居、四合院,對這種接地氣、望星空的建築環境,我還是感到比較親切的。”單霽翔笑言,萬萬沒有想到退休前最後一個崗位,是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看門”。

在南京聊“文化的力量”,單霽翔講得雖然都是故宮,但其中透露著他對“如何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的思考。他也欣然接受“棲霞山文化顧問”一職。

在被問及,如何幫助棲霞山打造大IP,開發具有特色的文創產品時,單霽翔依然用故宮的“故事”作答。

“今天,故宮50%的觀眾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什麽是這樣?因為他們知道,這座傳統的世界遺產地是他們可以享受文化、可以汲取智慧的地方。”他說,“文創產品賣得好並不重要,關鍵是重新樹立了故宮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在年輕人心目中的形象。”

單霽翔介紹,如今,故宮擁有11900種文創產品。如何讓文創產品“有市場”?單霽翔透露了一個“秘密”:一是要深入研究人們的生活,要不斷地了解人們的消費需求;二是一定要深挖自己的文化資源。同時,要把挖掘出來的有特色的文化資源與人們的需求對接,這樣才能把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播開去。同時,對於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單霽翔說,“不要模仿!”

一度,外界這樣評價單霽翔:一位讓故宮文化“活起來”的“守門人”,一位“網紅院長”。對於“守門人”,他認可;但對於“網紅院長”,他坦言,“並不喜歡”。單霽翔說,網絡文化雖然能填充人們的碎片時間,但是稍縱即逝,只有通過時間積累沉澱下來的文化,才是持久的,才是人們真正需求的。

交匯點記者 胡安靜 仇惠棟 視頻由棲霞山管委會、棲霞區電視台提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