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聖杜甫拜了一個儒雅的老師,他曾吸引美女窺牆三年

有網友問:“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是什麽意思?

前言

詩聖杜甫在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跡,寫下了《詠懷古跡五首》以抒情懷。

上面這兩句來自於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這首詩裡用了宋玉《九辨》、《高唐賦》的典故,古人吟秋的詩詞,常常見到宋玉這個人物。為什麽古人悲秋總是要提這個人呢?

一、風流才子宋玉其人

我們在古代小說和評書、戲曲中,常常見到作者用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來形容美男子。宋玉是春秋戰國時的人,我們當然不知道他的容貌到底怎樣,不過從他的一篇賦中,可以腦補一下宋玉的風度:

玉曰:"體貌閑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節選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登徒子汙蔑宋玉是個好色之徒,勸楚王離宋玉遠點,不過楚王倒是個明白人,給了宋玉的一個申辯的機會。從宋玉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對於自己的容貌還是頗為自負的:“體貌閑麗,所受於天也”。而且能夠讓貌似天仙的東家女子“登牆窺臣三年” ,可見其自負還有理有據。

關於宋玉的具體身世眾說紛紜,有人說他宋國公子,因故出走楚國。晉代習鑿齒《襄陽耆舊傳》則說他是“楚之鄢人也”: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風度翩翩的宋玉還是一個才子,據說他是屈原的學生,與唐勒、景差齊名,同是楚辭大家。其作品有《九辯》《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神女賦》等,很多成語如"下裡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東牆"等也來自於宋玉的作品。

二、 古人悲秋為什麽總是要提到宋玉?

宋玉悲秋的故事來自與他另一篇文章《九辯》,這篇抒情詩長達250句,老街節選了開頭的幾句: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憯淒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愴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

《九辯》的主題是借悲秋而自憐: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在此前的典籍中,秋天多是寫收獲的喜悅,而宋玉卻把秋天萬物凋零的自然變化與個人的失意落寞結合起來。這種寫法成為後世文人因悲秋而感慨的濫觴。詩人們的吟秋作品常常觸景傷懷、用以抒發懷才不遇、感時傷世甚至國破家亡的感慨。

杜甫的這首《詠懷古跡·其二》是在遊歷了宋玉宅之後的感懷之作,自然會寫宋玉的故事。

三、杜甫的悲秋 搖落深知宋玉悲 風流儒雅亦吾師

1、搖落深知宋玉悲

宋玉寫九辨的原因,據東漢《楚辭章句》的作者王逸說"憫其師忠而放逐,故作《九辯》以哀其志"。不過無論是代屈原立言,還是宋玉自憫身世(公元前249年,宋玉被免一切職務,這年50歲寫《九辯》)。其主旨都是忠臣被逐、懷才不遇。

杜甫寫詠懷古跡時已經54歲了,安史之亂雖然已經平定,但是國家遭遇重創後一派蕭條,他自己在夔州寄人籬下,人在暮年前途渺茫。 恰好在秋天參觀了宋玉古宅後,遂借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創作前不由得會想起宋玉九辨開頭這幾句: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因此化用為:搖落深知宋玉悲

2、風流儒雅亦吾師

傳說屈原是宋玉的老師,杜甫詩中寫宋玉“風流儒雅亦吾師”除了表示自己也和宋玉有點像以外,還有以此為榮的一些自詡(師承屈宋)。

同是詩人,又有著同樣悲秋的感慨,同時二人的國家也都經歷了不幸開始由盛轉衰。因此會心有戚戚焉 :風流儒雅亦吾師。

三、《詠懷古跡·其二》簡析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前兩句寫宋玉生前。我杜甫深深來理解宋玉生前的感受,我們雖然處在不同時代,但是我們的遭遇和心情卻幾乎相同。

後兩句是宋玉身後。楚國早已滅亡,宋玉也早已離世,可惜你留下的作品空有文采,但是內心的志向抱負並不被後人理解。來往漁人關心的只是楚王和神女的八卦故事而已。

這就是我們的悲哀呀,又回到全詩的起句,為什麽搖落深知宋玉悲呢?後面就是答案。

四、其他的悲秋詩

宋玉悲秋的典故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詩料之一,古人遇到失意痛苦之時如果恰逢秋天,總喜歡把宋玉拿來用一下做首詩自我開導。因此宋玉先生很不幸地成了悲秋的典型形象。

例如唐朝詩人唐彥謙《秋日感懷》,詩人感慨時光的流逝。

溪上芙蓉映醉顏,悲秋宋玉鬢毛斑。無情最恨東流水,暗逐芳年去不還。

唐·李郢的是一首七律《早秋書懷》,和上一首一樣,也用同時用“悲秋“、”宋玉”、“鬢”、“年”這幾個詞,主旨相同。

高梧一葉墜涼天,宋玉悲秋淚灑然。霜拂楚山頻見菊,雨零溪樹忽無蟬。

虛村暮角催殘日,近寺歸僧寄野泉。青鬢已緣多病鑷,可堪風景促流年。

還有很多:

馬卿兼病老,宋玉對秋悲。 李端 《贈岐山薑明府》

年年羞見菊花開,十度悲秋上楚台。 李群玉《 九日》

垂白馮唐老,清秋宋玉悲。 杜甫 《垂白》

含嚬不語坐持頤,天遠樓高宋玉悲。 溫庭筠 《寄嶽州李外郎遠》

詩人悲秋不僅僅是哀歎時光的流逝,秋色的蕭條,更是志士懷才不遇的悲哀,其主旨大多和宋玉的《九辨》相同,這就是宋玉悲秋典故被廣泛使用的原因。

結束語

唐朝大詩人劉禹錫被貶朗州後,作了有兩首吟秋詩,很少見的沒有悲秋,而是謳歌了秋天的美好,唱了一曲勵志的正能量之歌。

《秋詞二首》,不過劉禹錫這兩首詩沒有用宋玉悲秋的典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淨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即使用了宋玉典故的也未必都要悲秋。宋朝大書法家米芾有一首《水調歌頭》反用宋玉悲秋,寫出了詩人的曠逸豪宕,筆力拗折剛健,頗有蘇東坡的豪放氣度。

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收拾淒涼興況,分付樽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可愛一天風物,遍倚闌乾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吟秋詩能夠“指出向上一路”不容易,用我們今天的時髦詞來說,好的作品要多一點正能量又要避免老乾體。詩友們不妨試一試。

老街錄入幾首自己以前寫的吟秋小詩,詩不甚佳,拋磚引玉而已:

孤篷曾作五湖遊,葉落花飛幾度秋。泛梗歸來人老大,黃昏風雨愛登樓。

秋心一棹與雲平,浪跡江湖載酒行。今日銜杯說鱸膾,此生無趣是功名。

我家有竹千竿翠,不共秋來萬木凋。 欲駐欲行清澗水,金風黃葉過楓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