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是超級英雄最偉大的時代,也是他們最渺小的時代

這是超級英雄電影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定檔於4月24日,搶先北美兩天的漫威超級英雄巨製《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預售總票房已經超過4億。

從2008年,漫威砸鍋賣鐵拍出《鋼鐵俠1》之後,漫威宇宙系列連續11年挖坑、填坑,將在《復仇者聯盟4》中進行一次終結,意義可想而知。

許多初代“復仇者”們的演員合約都已到期,是時候和他們好好說再見了。

超級英雄電影對全球市場的統治力,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現象,突破了電影類型片的意義。

今天,人類早已經能借助各類動力機械上天入地,互聯網和移動數位設備無處不在,通訊、交通前所未有地便利,信息近乎無限自由,科技的力量和影響延伸到了文明的每個角落。在這樣一個時代,超級英雄為什麽會成為全球電影大銀幕上的主角?人們為什麽喜歡這樣的當代神話?

都市裡的人們需要一種新的英雄,比以前的更華麗、誇張、神奇,內心也更為豐富和隱秘。這種英雄必須要超越機械和電子時代的束縛,成為新的神話,承載著新的夢想。

超人、蝙蝠俠以及後來的超級英雄們滿足了這一切。更重要的是,這種超級英雄是大批量、源源不斷生產的,有各種類型樣式可供選擇。這個龐大的生產體系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電影觀眾不再消費故事、演員,而是開始消費一種世界觀。

《復仇者聯盟》好在哪裡,是故事好?角色豐滿有內涵麽?它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第一次把眾多個性不同、超能力各異,來自不同世界的超級英雄和諧放到了一個宇宙中。

正因如此,漫威宇宙系列電影中的彩蛋不再是可有可無的玩意兒,而成了連接各個獨立超級英雄電影的經緯線。這些彩蛋在每一部電影中都在提醒觀眾:這些超級英雄生活在同一個宇宙中,你能在《鋼鐵俠2》結尾看到雷神的錘子,能在《美國隊長2》結尾看到即將在《復仇者聯盟:奧創時代》中出場的快銀和紅女巫,能在《雷神》中看到為《星際異攻隊》和《復仇者聯盟:奧創時代》鋪墊的無限手套等……

以前的系列電影,基本都是圍繞導演、製片、編劇等主創團隊來製作續集。比如《超人》前三部,導演就是理查德·唐納加理查德·萊斯特,編劇主要就是大衛·紐曼和瑪利歐·普佐。你更無法想象其他演員能代替克里斯托弗·裡弗來扮演超人——所以當裡弗出了意外之後,很多年沒人去拍《超人》電影。

現在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中,導演、主演的不可替代性已不存在。當年好萊塢曾有過這樣一個傳聞:出演了《蜘蛛人》的托比·馬奎爾自覺身價大增,要求片方提高片酬。片方卻表示:對一個電影中2/3時間都帶著面具的角色來說,換演員是分分鐘的事。結果托比·馬奎爾只好吞聲不提此事。

儘管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與漫威簽了6部電影合約,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更簽了9部電影之多,但他們都是可以被替換的。

如今的漫威電影對演員依賴度降低,說不定哪天冬兵真的會取代美國隊長。

在漫威宇宙系列電影中,導演的獨特性已經被降低到難以辨識的程度,影迷往往很難記住哪部超級英雄電影的導演是誰,他們記住的是這部電影和前面幾部電影有何聯繫,英雄之間的關係有了哪些變化。

與此同時,漫威和DC對電影導演的選擇也開始多元化:比如請文藝調性十足的克里斯托弗·諾蘭來執掌蝙蝠俠三部曲,讓超級英雄電影有了難得的深度和情懷;請《和莎莫的500天》的導演馬克·韋布負責《超凡蜘蛛人》,讓影片充滿了小清新氣息;比如《美國隊長2》交給隻拍過電視劇,從沒執導過商業大片的羅素兄弟(《雷神2》也是類似的例子,導演艾倫·泰勒早前執導《權力的遊戲》成名);讓擅長演繹莎翁作品的英國導演肯尼斯·布拉納來拍《雷神》於是影片頗有莎翁戲劇範兒……

在以世界觀展現為主的思路中,導演和主演可能不再是超級英雄電影的靈魂所在,已變成僅具外在的皮囊。導演、演員的不可替代性降低後,超級英雄電影的發展不再受限於導演、演員的退出,而可以更自由地隨著市場的需求發展,故事也得以自由生長。哪個角色只要受歡迎,都可能延展成為一個新的宇宙。作為當代神話,超級英雄的故事肯定還會不斷地講下去,直到整個社會、文化都鬥轉星移。

我們心裡應該明白:是我們塑造了超級英雄,是我們賦予他們“神格”。無論超人還是蝙蝠俠、鋼鐵俠、蜘蛛人,其實不過都是我們在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投影。(綜合自:騰訊娛樂、Mtime時光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