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雲米欲赴美IPO 小米生態鏈企業尋求“自立門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京時間8月29日,成立僅四年多的小米生態鏈公司雲米科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上市申請檔案,擬募集最多1.5億美元資金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VIOT”。據了解,雲米科技主要業務方向是將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家用電器,主要產品包括小米淨水器和自主品牌等產品。

此前,小米生態鏈中的另外一家健身跟蹤設備製造商華米科技,已於2月8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交易以來,華米科技的股價增長了2.7%,標準普爾500股指上漲了6.8%。據近期公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54.8%,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72%,市場表現相當亮眼。

得益於小米的強力背書,上述企業均實現了從零到一跨越式發展,而小米又以獨特的生態鏈布局進化為一家獨一無二的“新物種”企業。

今天,資事君除了就雲米招股書進行解讀之外,還將對看似完美的小米生態鏈商業閉環現狀作一番剖析。

招股書解讀:雲米營收依賴小米存風險

雲米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雲米科技的淨營收為8.732億元(大約1.320億美元),同比2016年的3.126億元增長179.4%,而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半年時間裡,雲米科技的淨營收為10.402億元(大約1.57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706億元相比增長284.4%。令人關注的一個數據是,截至今年6月30日,來自小米的營收佔比高達62.6%,可以看出雲米對小米的依賴依然不小。

雲米科技招股書

淨利潤方面,雲米科技2017年為人民幣9320萬元(大約1410萬美元),與2016年的人民幣1630萬元相比增長473.0%。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時間裡,雲米科技的淨利潤為人民幣7303萬元(大約106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人民幣1890萬元相比增長271.5%。

同時,招股書中首次披露了公司高管和董事以及主要獻售股東的持股資訊,IPO前,創始人兼CEO陳小平持股數為71636364股,佔比41.3%,為公司最大股東;副總裁Luo Zou持股5072727股,佔比2.9%。IPO前整個管理層持股比例為44.2%;“雷軍系”則拿下第二大股東席位,小米旗下創投機構順為資本持股20.5%,小米旗下基金Red Better Limited持股19.5%,雙方共持有雲米40%股權。

業務布局上,依托佛山市順德區家電之鄉的產業鏈優勢,雲米將自身定位為全屋互聯網家電企業,當前主要產品為小米淨水器、小米恆溫壺等,而自有品牌產品包括雲米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家電產品。在資事君看來,雲米想要同美的、海爾這般強勁的家電巨頭正面競爭,基本不太現實,需要從做功能轉變到做場景體驗上來,即做全屋場景下的智能互聯家電產品,才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此外,招股書中提到與小米的關係時,雲米稱,“小米是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和最重要的客戶,如果這種合作關係出現問題,那麽將是公司的風險”,這一說法與此前華米招股書中的描述一致,說明雖然小米是華米、雲米重要股東、品牌輸出及產業鏈合作商,但兩家企業顯然也意識到了與小米的這種“捆綁”關係存在較大風險。

小米生態鏈企業“去小米化”謀發展

2013年底,小米開啟了“生態鏈計劃”,雷軍親自定下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的目標,而小米生態鏈掌門人劉德認為,“對生態鏈企業的投資,是為了提高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打造以及參與物聯網競爭的效率。小米用“實業+金融”雙輪驅動的方式,避免小米成為一家大公司”。

按照《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的說法,小米生態鏈投資有三大圈層,第一圈層為小米手機的周邊產品,如移動電源、耳機等,第二圈層為智能硬體,如小米手環、平衡車等IOT智能產品,第三圈層為生活耗材,如小米牙刷、毛巾等基礎生活用品。通過三大圈層布局,小米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體IoT平台。

如今臨近5年之期,小米生態鏈建設得究竟如何呢?

據此前小米招股書顯示,小米投資或孵化的生態鏈企業(包括智能硬體及生活消費產品)達90多家,基本實現了當初雷軍的規劃。

這90多家小米生態鏈企業中,16家年收入超過1億元,3年年收入超過10億元,4家估值超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當前,小米生態鏈(IOT和生活消費品)營收為234.47億元,佔比20.5%,已成為小米整個業務布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小米生態鏈的成功,對小米未來發展自然裨益良多,但對其生態鏈企業發展日益成為一種拖累。以華米科技、智米科技、Ninebot和紫米科技這4家獨角獸為例,小米不僅是除初創團隊外的最大股東,同時還是其最大、甚至是唯一的客戶。換一種說法是,上述企業的營收命脈全握在小米手中,但凡有些野心的企業家,都不會放任這種情況繼續發生,謀求獨立發展成為“進階”的主旋律。

其中,華米獨立發展的態度最為堅決,近幾年陸續推出Amazfit、米動手環等自有品牌,而且趕在小米上市之前到美國敲鍾上市了,創始人黃汪也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華米的獨立性,並學習小米生態鏈模式,投資Oclean電動牙刷產品,通過自己的品牌及管道優勢幫其進行推廣。華米的做法也紛紛被其他生態鏈企業所采納,雲米科技也研發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自有品牌,並謀求上市以獲得更大獨立性發展。

4月25日的小米6X發布會上,雷軍宣布小米從2018年起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和各種生態鏈產品的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這一決定令消費者歡呼雀躍的同時,卻讓小米生態鏈企業如鯁在喉。眾所周知,小米產品隻適合薄利多銷,在與小米保持穩定關係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創造較大利潤。隨著小米生態鏈日益龐大,競品企業也日益增多,如何保持產品優勢以便繼續獲得小米支持,成為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難題。而建立自有品牌,不僅可以極大提升利潤率,又可以避免與小米捆綁過深而失去獨立發展的機會。

最早謀求獨立發展的華米,或將很快完成華麗轉身。據近期華米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其自主產品營收已佔總營收的近40%,這至少說明擺脫了小米的捆綁,獨立發展這條路是走得通的,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小米生態鏈企業選擇“自立門戶”。

而小米的生態鏈故事,或將就此掀開新的篇章。(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作者介紹:文/資事經緯】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