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數字孿生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製造業

未來只有數字化企業才能生存,智能硬體、支撐軟體和數字服務,是數字化的三大支點。這是傳統工業的軟肋,也是數字化轉型的必經之路

本文由知識自動化(zhishipai)授權轉載

本月初,亞馬遜市值超過兆美元,再次封神。它是緊隨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個市值進入兆美元俱樂部的公司。要知道,它在第二季度的利潤,還只有蘋果的20%。就是這家利潤未必搶眼的公司,一直被視為華爾街的寵兒。從電商業務到全球第一大雲服務商,通過構建一個全新的數字生態,亞馬遜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爆發性增長,建立了全新的商業格局。

物聯網引發的萬物互聯時代,正在呼嘯而來。在工業領域,人們是否可以期待同樣的數字生態和傳奇出現?美國國防部高級項目預研局DARPA曾經啟動的一個項目,就是想通過數字化技術引爆製造業,實現工業的冪指數增長。

數字化工業,正在出現令人期待的局面。

數字孿生 點亮製造業的影子世界

根據業內專家寧振波的看法,製造業正在從愛迪生的實物試錯法,走向模型仿真的一次定型法。這意味著,對應於“工業4.0”最早的概念中所提到的“智能產品”、“智能生產”和“智能服務”,數字孿生(Digital Twin,便於記憶也叫“數字化雙胞胎”,本文混用)似乎是最好的禮物。

數字化雙胞胎是將物理對象以數字化方式在虛擬太空呈現,模擬其在現實環境中的行為特徵。由於二者形成了一個閉環的互動,現實與虛擬之間的鴻溝不再。工業史上第一次,人類有機會徹底點亮一個黑暗、無言的影子世界。對於人們熟悉的產品、生產和服務,數字孿生無疑是一門重要而合手的戰略性技術。而基於數字化雙胞胎的數字企業,自然也就呼之欲出。

這張圖,最為清晰的反映了數字化雙胞胎世界中的三元結構。它實現了一個產品的終極意義:我是誰?哪裡來?哪裡去?

圖1實體和數字的交融

數字化雙胞胎完美地體現了軟體、硬體和物聯網回饋的機制,成為虛實兩界的渡船。實時運行的實體,成為數字化雙胞胎的源源不斷的營養液輸送線。

天行健 萬物皆有雙胞胎

這是一個顛覆性的變化。而對這一風向最敏感的捕捉,自然是來自全球工業風向標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今年4月份在這次全球盛會上,漢諾威最重要的主題,就是聚焦在“數字化雙胞胎”。各家企業使出渾身解數,拿出自己在數字化雙胞胎的戰略理念和實踐。

沒有一個企業的數字戰略會忽略數字化雙胞胎的作用。SAP Leonardo平台為數字化雙胞胎引入了一個雲解決方案“預防性工程洞察力”。利用新並購的軟體,評估分析從傳感器來的壓力、張力和材料數據,從而幫助企業加大對設備的洞察。

這是一個雙進化的過程。然而,這並不是IT獨自的勝利,這也是機械製造行業的狂歡。數字化雙胞胎正在成為一個企業走向數字化進程的標配。德國夾具公司雄克Schunk有5000多個標準產品 ,都將配置一個數字化雙胞胎。在去年一家工廠的先導項目中,已經有50多個零組件建立了數字化雙胞胎,並且實現虛擬安裝和遠程跟蹤。而在未來,對於要交付的產品,數字化雙胞胎可能會先於實物到達客戶手中。

圖2 夾具的數字化雙胞胎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虛擬的數字太空開始透入了明亮的光線。數據不再是隱形的羽毛,而是顯性的翅膀。這些數據就像是人體的蛋白質,重新表達之後,形成了活靈活現的數字化雙胞胎。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物理世界對數字太空的向往,在後者抽象的太空中,物理實體開始不顧一切地複製自己。

地勢坤,數字化身正當時。

數字交付引發組織衝擊波

等等,數字化,是不是早已經是一個陳詞濫調?在過去幾年來一直做的,難道不都是在推進數字化嗎?

很不幸,事實並不是這樣。

富比士雜誌在2018年初討論企業在發展數字化時,尖銳地指出它的緩慢發展。谘詢公司凱捷在對1338名高管進行的調查顯示,數字轉型比人們最初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六年來,組織已經有很多時間來建立能力和經驗,推動數字轉換。人們自然會期待數字化的掌握水準,此刻會比2012年時有所提高。然而,我們的研究卻發現了相反的情況。至少不是一個明顯的進步 。”

很顯然,數字化的演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然而,這種緩慢變化的背後,正在醞釀著全新的風暴。

Gartner預測,到2021年有50%的大型企業都會使用數字化雙胞胎。數字化雙胞胎意味著企業要開始實現一種全新的商業邏輯:工業價值的數字交付,無論交付物是一件智能設備或產品,還是一座數字工廠,或是一條數字化產線。首當其衝的是,企業的首席資訊官CIO,是否被授權來獨立應付這份新任務?一家輪胎製造商,在為用戶交付輪胎的時候,必須同時交付一套數字化雙胞胎和支撐軟體。這意味著,在輪胎的合約裡面,將會出現軟體交付和數字交付。這是一次商業的變異,遠離了企業傳統資訊化的邊界。這種嚴峻的考驗,不僅涉及到了成本和經濟性的問題,而且引發了商業模式和交付方式的思考。

全新的激蕩波,需要更加縝密的應對。人們的意識,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種撞擊。工業界的思維方式,正在從天真時代、理智時代,走向科學時代:以實際演進路徑作為控制,而非“歷史教導我們”。

這一刻,正是數字化緊鑼密鼓進行的時候。

IT與OT融合 工業互聯網正當紅

工業互聯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最具雄心的一個實踐。即使有媒體和觀察家的推波助瀾,工業互聯網的深入人心,依然超過了任何人的估計。機器互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得IT要素穩步注入企業設備運營部門(OT)。流動的數據自然是二者最重要的粘結劑。此時,觀察一個企業家的數字化理念的成熟度,最好的試紙就是他對海量數據的態度。要超越傳統業務的經營方式,管理層必須重新思考公司的結構。而IT部門和OT部門以何種方式的融合,也決定了工業互聯網之路,可以走的有多穩健。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投入真金白金進行更新改造的許多大型企業中,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依然是兩撥人馬;而IT與OT融合的戰略共識,也是處於謹慎的猜忌之中。

二者的鴻溝,仍然巨大。

打破這個僵局,不能完全靠企業內部的邊界去解決。更好的思路,是打破邊界,從廠牆之外,重新思考問題。工業互聯網,正在試圖填滿IT與OT之間的各種縫隙。與很多消費者互聯網不同,工業互聯網不會出現只有雙雄寡頭的局面。但最後能夠勝出的,依然要靠生態的力量。

從最簡單的認知來看,工業互聯網並不複雜。底層需要設備連接,中間需要各種複雜的設備管理和數據分析,而最上端的則是各種應用。一開始許多工業互聯網平台的競爭焦點,都放在底層。很快,大家就將戰場轉移到中間層。然而,對用戶真正有價值的突破,卻是來自最上層的各種場景應用。

對此,大家都心知肚明,必須鼓勵更多的夥伴進入,建立豐富的場景應用,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價值才會更大。於是圍繞著社區開發、圍繞著眾多中小企業的生態建設,開始變得熱鬧起來。GE的創新數字工坊,2017年4月在上海旗幟鮮明地開幕。作為全球生態化的一部分,它意圖帶動更多的夥伴進入數字化的平台。

西門子工業物聯網平台也在低調地進行同樣的努力。西門子基於雲的開放式物聯網作業系統MindSphere,自2016年在漢諾威首次公開亮相之後,便在各種嘗試中不斷的加速迭代。其戰略價值也日趨凸顯,成為西門子全面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它實現了用統一的頂層邏輯,完整地覆蓋了西門子諸多工業領域的戰略底盤。正是因為事關重大,西門子也表現了高度柔性的實用主義原則,先後落腳SAP、微軟、亞馬遜雲。而在中國,則在今年選定了阿里雲。

雲、平台、作業系統,這些在IT領域已經清晰的概念,在工業領域的邊界,還需要仔細的廓清。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數據真的是石油,那麽西門子期望MindSphere就像是神奇的總閘門,哐當一聲(就像開瓶器開酒瓶一樣)閘門開啟,數據石油從機器裡面噴濺而出。

數字化軌道的躍升路徑

這些急於推動工業進入快速數字化軌道的公司,它們首先需要改變的其實是自己。這裡面挑戰最大的是傳統工業企業。為此,通用電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它最近一年所贏得的頭條關注,幾乎都不是它前兩年閃閃發光的工業互聯網理念,而是它在組織的自我修正所帶來的地動山搖。很難說清楚大家對它近兩年的複雜情緒:工業互聯網似乎成了一副發泄華爾街投資人情緒的瀉藥,一個百年來一直廣受尊敬的企業巨人,被搞的搖搖晃晃。業界也無不跟著目瞪口呆:工業互聯網這條最具典型意義的數字化之路,真的是如此顛簸嗎?

這可能只是一個孤例。能源市場意外走低、執行力不足,其實都是造成GE股價持續大跌的重要原因。而即使如此,當下的GE仍然沒有放棄數字化戰略,它只是需要暗自收縮前CEO不顧一切所許諾下的邊疆。過於激進,恐怕是這個工業老司機最不該犯下的錯誤之一。

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工業互聯網也不再需要旗手了:人人都在爭當旗手。數字化也不需要標杆了,家家開始爭著上賽道。

這背後,首當其衝的就是軟體的力量。

全球最大的軍火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可並不是只在為美軍製造戰機。它正在為美國軍方的未來作戰理念——網絡中心戰NCW——建立一個武器全集成平台。所有武器無論是飛彈、無人機還是匹馬單槍,都是無縫接入。這,才是未來的武器之王。而這個製造巨頭,正是世界上最大的軟體企業,以代碼數量而言,超過微軟。依靠著無處不在的軟體和數字技術,洛克希德馬丁推動自己成為一個數字化企業,也在成就美國軍部的豪言,“沒有一個士兵是在孤軍作戰”。同樣在工業領域,沒有一台機器是孤立作業,它們彼此相連,與數字化雙胞胎相連。

鍛造這樣的工業世界,似乎才是工業巨頭的真正歸宿。GE的前CEO伊梅爾特最廣為流傳的是:“GE一夜醒來,成為一個軟體公司”。這句話,恐怕還是混淆了IT化和數字化的區別。後者是根植於工業本身,與純IT還有一定距離。正如他在演講中透露出的片斷中所暗示的那樣,伊梅爾特應該是受到了太多來自微軟員工的IT理念的影響。

頗具戲劇意味的是,GE原來設定的在2020年成為全球十大軟體公司的目標,被西門子悄悄地實現了。在過去十年中,西門子以超過110億美元的收購規模,大幅擴大了其在軟體上的投資組合。這個疾風暴雨般的疆土擴張,使得西門子成為歐洲僅次於SAP的第二大軟體供應商。

深海侯門,一腳跨入。擁有37.7萬名員工的西門子,軟體工程師比例已經達到了7%。2017財年,西門子數字化服務和軟體業務營收已經超過52億歐元,數字化工業豐厚的未來,已經近前來報。

在2014年的“2020願景”規劃中,西門子就開始明確地區分了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三大領域,並組建了數字化工廠集團。而四年之後的2020願景再出發的時候,西門子再度大跨一步,“數字化工業”赫然成為三大“運營公司”之一,與“天然氣與發電”、“智能基礎設施”並列 。幾年前被分離出去的過程工業與驅動集團,重新與數字化工廠集團合並。數字化工廠集團四年前跨出的一大步,現在已經站穩根基,成為未來工業的支柱。

這次新成立的數字化工業公司的核心仍然是自動化,但它將更加專注於能夠從數字化中獲益最多的先進硬體和軟體。而工業控制產品和低壓開關及控制裝置,則被重組到新的智能基礎設施公司,與那些用於樓宇控制和數字電網的產品重新組合。

十年時間,西門子成為一家全球Top10的軟體公司。而四年之內的兩次大調整,西門子正在用實踐表明,軟體公司並不是它的歸宿。在數化轉型的路線上,西門子為別人鳴槍,也為自己發出了起跑口令:從工業巨頭走進軟體企業,再到數字帝國。這,才是工業巨頭最向往的自由之地。

數字化不是有待鎖定的電台信號,不是北京正南3000公里的颶風,而是滿格的手機信號,是撲面而來的熱浪。企業數字化不是趨勢,而是現實。

IT的平民時代

數字化之戰既然已經打響,炮火最密集的戰場,自然落在了應用層。每一個製造企業,都在尋找讓行業知識更容易地被用戶所使用的方法。而工業APP,成為IT與OT融合的最佳場景,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

工業APP的建設,是每個工業企業,在面臨數字化轉型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換言之,設備運營很重要,資訊化部門也很重要。那麽一個微妙的問題出現了:IT與OT,到底誰管誰?在實際的企業中,OT是一個很強勢的傳統部門,在數字化改造過程中,這一關是資訊化部門很難逾越的。而替OT找到快速入門IT,無疑是一個障礙最少的的路徑選擇。

總有聰明的先行者,搶先去解決這樣的問題。一家成立於2005年,天生基於雲架構,而且提供低代碼應用的程式開發供應商,就是為了簡化最終用戶的物聯網應用程式開發。不懂IT的OT人員可以快速上手,輕鬆構建應用程式,這樣工廠大量的知識將可以直接進行開發。

很難理解這樣的公司,一開始是如何在逼仄的太空中,存活下來到今天。但在當前數字化正當時的時代,它成功卡位。而西門子在今年,則非常低調地收購這家叫做Mendix的公司。其實也不低調,畢竟是6億歐元現金。只是大家對Mendix不太熟悉,並未給出相應的關注。

嚴格意義上講,這次並購是一個跨界的並購。它跟西門子其它任何一次的軟體並購,都不相同。這次並購背後,不是IT的理念,不是資訊化的拓展,而是數字化的信念。面向OT的IT,意味著在數字化的時代,也是一個平民IT化的時代。

工業互聯網正當紅,IT與OT融合恰逢其時。

小記:你要哪裡去

數字化,首先看到的是成本。這是每個企業最為猶疑的地方。這讓人想起戰國時期的一場投入產出比的經典激辯。為了疲勞秦人,勿使伐韓,韓國著名的水利專家鄭國上計給秦王開辟運河。在意圖被發現之後爭辯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利也”。這段成功地辯解最後成就了舉世知名的“鄭國渠”。因了這條運河,關中為沃野,而秦則得以富強。

未來,只有數字化企業才能生存、才能攫取財富。智能硬體、支撐軟體和數字服務,是數字化的三大支點。這是傳統工業的軟肋,往往不能同時駕馭。然而這是必經之路。基於數字化之上的數字工業生態,才是未來工業財富的根本保障。

儒生去朝廷,道僧入山林,墨子訪平民 。企業數字化,你要哪裡去?

作者簡介

林雪萍:南山工業書院發起人,北京聯訊動力谘詢公司總經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