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躲得過安利,躲不過「皮膚科醫生推薦」

十五就要來了。

文|羊羊羊

「葯妝」「醫學護膚品」「EGF」風波的影響已經擴散至消費者端,而與之「捆綁」出現的「皮膚科醫生推薦」也讓人心生疑慮。

近日,一位粉絲阿秋(化名)在青眼微信後台接連提問(如下圖),表示自一年前某醫院皮膚科醫生向她推薦某護膚品後,一直使用至今,而如今該產品被下架了,令她不得不對「皮膚科醫生推薦」產生了懷疑。

▍該粉絲的留言

那麼,「皮膚科醫生推薦」究竟是怎麼來的?其背後的運作方式是什麼樣的?

「葯妝」的好夥伴

據阿秋介紹,自一年前廣西南寧某醫院皮膚科醫生向她推薦薇諾娜後,她便一直使用「薇諾娜寡肽修復噴霧」至今,還於去年雙十一期間一次性購入幾十盒。

▍雙十一訂單

但如今該產品已遭下架,線上各個官方平台都已不見其身影。對此,薇諾娜天貓旗艦店的客服人員向羊羊羊明確表示,產品實際使用的成分是「寡肽-1」,而下架原因為「包裝更新」。不過,這並沒有打消阿秋的疑慮。她向羊羊羊透露,目前已與品牌方溝通退貨。

事實上,「皮膚科醫生推薦」和護膚品的相伴相生,由來已久。

羊羊羊梳理髮現,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薇姿、雅漾、理膚泉等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除了「葯妝」概念,還有「皮膚科醫生推薦」。這些品牌無一不是以醫院和藥房為突破口,一方面強化了「葯妝」的概念,另一方面也給「葯妝」品牌提供專業權威的背書。

據不完全統計,來自世界各地「皮膚科醫生推薦」的護膚品牌有依泉、杜克、露得清、科顏氏、理膚泉、雅漾、薇姿、Dr.Ci.Labo(「城野醫生」),還有歐萊雅集團今年1月才剛剛引進中國市場的CeraVe(適樂膚)。

對此,有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國外對功效和安全宣稱管理有嚴格的規定,即使是第三方的、非醫院研究機構在為品牌做功效驗證時,都需要嚴格遵守科學研究規範和標準。而同時,其法規也支持自律的企業以這樣的合作進行產品開發,為自己的產品負責。因此,「皮膚科醫生推薦」與「葯妝」的捆綁在國外確實是很常見的,甚至許多沿用至今的功效類化妝品配方,都出自國外皮膚科醫生之手。

比如,「葯妝(cosmeceuticals)」概念的創造者——醫學博士Albert Kligman,帶領團隊研發出能有效治療痤瘡的「0.005%濃度的全反式維A酸」配方,相繼研製出「Retin-A」和維生素A酸抗衰老藥物「Renova」,後均出售給強生公司;美國皮膚科醫生Kathy Fields和Katie Rodan先後創立了祛痘品牌「Proactiv」以及針對成人痤瘡、皺紋、皮膚光老化和肌膚敏感的護膚品牌「Rodan + Fields」,Proactiv的所有權出售給雀巢集團,「Rodan + Fields」曾出售給雅詩蘭黛公司又被收回,2017年銷售額達到15億美元,成為北美第一大直銷護膚品牌。

▍美國皮膚科醫生Kathy Fields、Katie Rodan和她們研發的「Rodan + Fields」

而在國內,「皮膚科醫生推薦」的薇諾娜、玉澤、博樂達等也藉助與醫院及皮膚科醫生的合作快速發展。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1600家醫院皮膚科推薦薇諾娜作為問題皮膚輔助治療的產品,再加上線上管道的突飛猛進,薇諾娜成為近幾年國產護膚品界的黑馬。而博樂達官網顯示,目前該品牌也獲得多個醫院的推薦。

▍薇諾娜在北京市的銷售點(左),博樂達官網顯示的醫院資訊(右)

以械字型大小開路,敲開醫院大門

眾所周知,我國公立醫院藥房系統銷售的都是藥品或醫療器械,普通妝字型大小護膚品是不太可能直接進入醫院體系。因此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上述品牌都自稱與醫院合作,得到皮膚科醫生的推薦,但據知情人士透露,產品的實際銷售並不經過醫院內部的藥房系統,而是在醫院內部的生活超市或醫院附近的藥房。

上述知情人士進一步表示,不管是藥品還是醫療器械,要進入公立醫院都必須按照規定走「招標」流程,得標後才能進入醫院體系。因此,很多護膚品牌會以「械字型大小」產品作為打入醫院體系的先鋒,如薇諾娜的透明質酸修護貼敷料/生物膜、潤百顏的大分子玻尿酸產品等。

下一步,便是促成與皮膚科醫生的合作。上述資深人士表示,品牌和醫生的合作方式有很多,比如直接邀請權威的皮膚科醫生進入研發團隊作為骨乾人員,或者在各大會議上露面作為權威專家月台、演講等。一方面支持其學術研究,另一方面為其創造更多個人商業價值。其次,再藉助已合作醫生的地位及影響力,在其主導或贊助其召開的各類醫學會議中得到更多醫生的認同。

那麼,公立醫院的醫生參與商業性活動,普遍嗎?該知情人士表示,這一現象非常常見,且大多數醫院在這方面並沒有明確規定,只要不與本職工作衝突,處理好與醫院的關係,醫生是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在企業擔任顧問等職務或參與商業活動的。而另一方面,對於某些有益於提升醫院口碑或樹立形象的合作,醫院在某種程度上也會積極配合。

對此,廣州某醫院皮膚科醫生向羊羊羊表示,自己在日常會診工作中也會推薦患者使用某些輔助治療的護膚品,但為了避嫌基本不會具體推薦品牌或產品。不過現在很多醫生在工作之餘都私下接商業活動,這已是普遍現象,如線上問診、為企業月台或幫助企業做科研項目等,而這其中都會收取相應的報酬。他進一步透露,醫生為品牌月台的行為其本質與「代言人」無異,僅單純推薦產品的「促銷費」非常少,但「代言費」和「科研費」是非常可觀的。

鑽空子的「醫生推薦」無處不在

其實,在採訪中羊羊羊發現,在「皮膚科醫生推薦」及其功效宣稱的關鍵點——臨床試驗層面上,各方意見均有不同。

上述皮膚科醫生表示,在我國,特殊用途化妝品如防曬類產品的臨床試驗是產品上市前由國家部門指定的基地來進行的,被稱為「一期臨床試驗」,通過試驗的產品會得到臨床驗證報告來證明產品的確有效。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國三甲醫院700餘家,其中指定的基地只有12家,如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北京協和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等。其它醫院的臨床觀察,可以說很多都是產品上市之後做的「補充說明」,其本質只是變相的促銷。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工程師則表示,臨床試驗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對試驗條件的要求也很高,且相關醫院必須申請項目臨床試驗資質,而一旦出現問題則會被取消資質,甚至連累整個醫院,違法成本較高。而具有資質的臨床試驗作為「人體功效驗證實驗」,是可以作為產品功效宣稱的證據支撐的。

另一方面,他認為作為合作方的皮膚科醫生,一般情況下是要先了解配方的關鍵技術,並確認與其醫學認識能夠達成一致,再加上能夠支撐功效宣稱的評測或試驗,才能夠承擔這份「代言」的工作,為其背書。

值得注意的是,羊羊羊隨手一搜「皮膚科醫生推薦」,各種相關的種草文和廣告多如牛毛,小紅書上與之相關的化妝品筆記有9800多條,百度搜索也是同樣的情景。但其中魚龍混雜。

▍微信、百度、小紅書搜索截圖

比如小紅書上這位ID為「張傑克」的「皮膚科醫生」,在介紹了一大堆美白產品常用成分的資訊之後,推薦了一款名為「玫采軒美白祛斑霜」的產品。

▍截圖自小紅書

但羊羊羊在國家葯監局官網卻並未查詢到該產品的備案資訊。也就是說,這是一款無備案的違規產品。

小紅書上另一篇標記了「皮膚科醫生推薦」的筆記推薦了一款名為賽爾瑞拜歐長效涵水凝膠的產品,羊羊羊在備案中查詢獲悉,該產品備案在2017年便已註銷,而小紅書筆記的推薦時間卻是2019年1月15日,同樣為未備案的違規產品。

▍小紅書截圖

▍備案服務平台截圖

而除此之外,還有某「一生」品牌,其妝字型大小化妝品打著「皮膚科醫生」的旗號,在各個藥店、診所開展所謂的義診活動,宣稱可以治療各種皮膚病。

就目前而言,「皮膚科醫生推薦」泥沙俱下。而從國家葯監局對於「葯妝」「EGF」的監管態度不難看出,在「葯」和「妝」的界限越來越明晰的態勢下,今後「皮膚科醫生」的「推薦」恐怕要慎之又慎了。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