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外科手術越做越快,安全性越來越高,為什麼病人仍然活不長?聽聽腫瘤專家怎麼說

啊啊1.jpg

外科醫生在很多人眼中和工匠沒啥差別——開刀是主要的工作。身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教授,腫瘤醫院胰腺肝膽外科主任,復旦大學胰腺腫瘤研究所所長,虞先濬說自己曾是個標準的外科醫生,擅長用手術刀解決疾病,但是在工作17年後,情況變了——

外科的手術越來越先進,原本困擾外科醫生的胰腺手術問題現在已經完全可以解決了,但是,病人仍然活不長。

這意味著,我技術如此高超,病人卻未獲益。或者有些人獲益多活三年,有些人只能多活三個月。

這是為什麼?

請看他在復旦大學科學報告會上的分享。

如果沒有科學研究,頂級外科手術的效果只能是矮挫窮

外科手術越做越快,手術安全性如今也越來越高。十多年前,我第一次進手術室花三個半小時完成的手術,現在只需要兩個半小時。所以六年前,我是懷著自豪和驕傲到腫瘤醫院的。

但是我很快就面臨難題——在未來發展中,我們外科學還能再引領腫瘤學嗎?

我到腫瘤醫院第一天參加多學科討論時,就被上了一節課——腫瘤學認為腫瘤是全身性疾病,並非局部開刀可以解決,所以腫瘤要開展綜合治療。而且要多學科合作,不能外科一家獨大。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我覺得怎麼會有這種奇葩的事情發生!外科醫生開刀還需要多學科討論?

隨後,腫瘤學又告訴我,證據優先,循證醫學。要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開刀手術是正確的選擇。這也使我這個做慣手術的外科醫生感到奇怪:我們用腹腔鏡切膽囊時,做過比較嗎?還不是認為這是應該切除的嘛。就像魯班做凳子,難道還要做一批,比較哪一個方法好嗎?

啊啊2.jpg

但是,我很快就發現,大量數據以及我們外科學的「聖經」——頂級雜誌《新英格蘭醫學》上的文章稱胰腺癌目前的臨床指南上清楚地寫著,胰腺癌如果隻用手術治療,根本沒有任何療效。這意味著,胰腺癌外科手術作為一個頂級外科手術,技術高大上,但效果矮挫窮。

而腫瘤學除了證據以外,已經開始個體化的精準治療了。最顯著的證據是,2000年肺癌的中位生存期是11個月,現在是四年半。為什麼會有這樣突飛猛進的發展呢?因為靶向醫療出現了,乳腺癌也是如此。

因此,在這六年中,我們痛定思痛,將胰腺外科學與腫瘤學結合。

我們在手術安全性和手術根治性上,把外科醫生能做的都要做到極致,因為我們有靈巧的雙手。而且每一步都進行研究,總結成理論發表。這至少可以告訴大家,胰腺癌手術開刀要這樣開。

但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又說:「外科手術是使胰腺癌患者唯一獲得長期生存的手術,但是技術上的改進,已經不能再帶來更好的療效了。」這使得我們不想做科學家也不行了。

我們不得不將腫瘤學的理念融合進外科學,像做科研一樣地做胰腺癌外科學的研究。

怎麼辦?首先要臨床發現問題。但是,臨床的問題在哪裡?胰腺看病的模式實在太簡單了。所以外科的手術越來越先進,原本困擾外科醫生的胰腺手術問題現在已經完全可以解決了,但是,病人仍然活不長。

這意味著,我技術如此高超,病人卻未獲益。或者有些人獲益多活三年,有些人只能多活三個月。那這是為什麼?這就是我們的研究課題。

年輕時,我們外科醫生總認為自己有勇有謀,什麼手術都敢開,但是現在優秀的外科醫生一定要了解病人的愈後,才可以進行病例分析再決定治療方案。而且手術後還要根據病理報告來對病例進行分析。

正是通過大量的病例研究,我們提出了胰腺癌手術的指標之一三陽性。

啊啊3.jpg

古老的外科學成熟而精確,講究開刀的技術,年輕的腫瘤學卻一直在探索發展之中

外科學是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老學科,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三國演義》中的關公刮骨療毒就是古老的外科手術。

而腫瘤學的誕生則只能追溯到1901年,人類歷史上第一家現代的腫瘤醫院在紐約成立。這兩門學問的結合組成了腫瘤外科。

至於胰腺,公元前540年,解剖學家Vasalies就已經第一次確認了胰腺是一種器官。德國著名的科學家保羅·蘭基漢斯在1856年首次發現胰腺的功能是分泌胰液幫助消化。1922年和1923年,加拿大的醫生Banting和蘇格蘭醫生Maikelaode發明的胰島素造福了人類。這些先賢長期以來不懈的努力,最終使我們對胰腺解剖功能有了深入認識,為現代胰腺外科奠定了基礎。

1846年乙醚麻醉的出現,使人類進行現代意義上的外科手術成為可能。1867年,著名的英國學者Joseph Lister發明了抗菌消毒法,為外科打開了無菌的大門,大大的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隨後,奧地利現代胃腸外科之父Theodor Billroth、獲得諾貝爾獎的瑞典外科科學家Emil Theodor Kocher等人的傑出工作,終於使得我們這些外科醫生可以被稱為科研工作者。此前,外科醫生是和剃頭司機是一樣的工匠。

胰腺外科在這100多年蓬勃發展。William Stewart Halsted在1890年提出,如果要讓腫瘤患者獲得好的生存,就必須要把腫瘤整塊切除,並於1898年,第一次做了腫瘤切除,使病人術後存活7個月。

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他創立的Halstedian原則,即腫瘤是局部疾病,整塊廣泛切除可以根治,開創了外科學並奠定了現代腫瘤學的基礎,在20世紀整個前50年,引領了腫瘤學的發展,並且大大地造福了患者。

1935年,Allen O.Whipple第一次做了現代意義上的胰腺手術。隨後他又和另一位同行把手術進行了整理和拓展。上世紀70年代,外科學界的奇才Joseph Fortner的工作讓我們現在可以在靜脈、動脈上動手術,外科醫生們似乎無所不能。他還建立了整套胰腺腫瘤侵犯血管的血管分析。

另一位「大牛」,美國的外科學專家Cameron在1969年擔任了外科系醫生。這位受過系統訓練的胰腺科醫生成為第一個拿到NIH((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進行研究的外科醫生。

但,正是這位現在已經80歲,卻仍在做手術的「大牛」告訴我們,現在外科醫生也應該要有科研。而他對自己一生所做手術的病例進行總結後,帶來的結果是,手術時間和住院天數大大縮短,手術的死亡率降到1%,5年生存率達到了18%,這就是一位優秀的外科科學家的貢獻。

啊啊4.jpg

當外科學遇見腫瘤學,「工匠」不得不去做科學家

胰腺腫瘤外科學需要完善的積累、敏銳的洞察。也正是因此,我們在科研上取得突破,在《Annals of Surgery》上發表了中國胰腺外科歷史上第三篇論文。我們用腫瘤學的研究方法還產生了很多新發現,都在頂級醫學雜誌上發表,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好的反響。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研究中心也為此發表了評論。好的外科醫生不能是一個工匠,要做研究,要有奉獻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有多學科合作。

6年前,我們這個團隊到腫瘤醫院時可說是一窮二白,只有三個正式員工。因為韌性,堅持,我們六年中,每年的手術量從100增加到700,目前三萬人次的胰腺腫瘤門診,按照上海市衛生局的統計,佔到全上海三分之一的腫瘤病人在腫瘤醫院完成手術。

同時,每年還有快速增長的研究論文發表和大量科研經費,並且開展了很多臨床問題的實驗。我們積累了1750個胰腺癌完整的樣本,從流調到血樣到標本,建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當外科學遇到腫瘤學,一門古老的外科,要求我們精益求精,突破自我,腫瘤學偏重研究,尋根溯源,我們一定要有勇有謀,遵循規律,去建設我們的學科。

>>>相關鏈接

好帥的虞醫生——

啊啊5.jpg

花六年時間和同事們建起胰腺腫瘤外科這個平台,將外科學這門2000多年的古老醫學和只有100多年歷史的「年輕」腫瘤學結合,從中,外科學尋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而虞醫生,則從臨床外科醫生成為了半個科研人員。他們從零開始建起的團隊,已經成為目前國內著名的胰腺腫瘤學科團隊。

碰到有科研精神的外科醫生,真是患者天大的幸福!


作者:虞先濬

編輯:顧軍

責任編輯:李雪林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rticle>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