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在非洲20年:一位華商的創業史

編者按:非洲,一個我們熟悉又陌生的“非常之洲”,一個落後與商機交織的“神秘之洲”。近日,界面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了坦尚尼亞、津巴布韋、肯亞和埃塞俄比亞等國,試圖發現一個真實鮮活的非洲,勾勒出中國人在非洲大陸的援建生活和商業足跡。“到非洲去”,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次需要精心準備的奇幻冒險。

見到卓武,是在北京。作為肯亞中華總商會會長,他隨同非洲八國政府官員來中國參加“一帶一路”建設的知識學習。

坐在北京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的一家酒店大堂,看著窗外車流,卓武笑著說,“回到國內,每個城市都是中國人,但感覺自己不屬於這裡”。

他的歸屬感在非洲。

20歲出頭的年紀,卓武被公司派往肯亞,後來自己創業,一呆就是21年,如今商業版圖涉及建材、家具、物流和旅遊等行業。

他還致力於架構中非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橋梁,曾任職於東部非洲中國總商會副主席職務。2017年,在他的力促下,肯亞中華總商會在內羅畢成立,為中國小微企業融入當地社會提供更多服務。

肯亞副總統向肯亞中華總商會授牌。

7月上旬的一天,界面新聞記者採訪了這位在非洲奮鬥了21年的華商。

以下為卓武的口述:

我是安徽人,大學畢業後,在河南一家國企上班,1997年1月7日被派往肯亞做國際貿易。以前能去非洲工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為工資比國內高好幾倍。雖然我不太知道非洲是什麽樣子, 但當時覺得能夠不依賴社會背景和關係,獲得這樣一份工作,還是很不容易的。

當年,肯亞只有七八百個中國人,包括大使館等駐外機構的工作人員。首都內羅畢比現在還要美,作為曾經的英國殖民地,基礎實施和綠化都很好,因為人口比較少,車輛也少,顯得路線很寬敞。現在,內羅畢的人口增加了、城市規模擴大了、汽車多了,路線也擁堵了。

在肯亞,華人比較少,大部分是華僑,基本上都是新僑。1997年到2007年,在肯亞工作生活的中國人以個人為主。2007年到現在,很多人拖家帶口地過去。現在那邊的中國人超過了數萬。

我剛去肯亞的時候,沒有親人和朋友,語言、生活上很不適應,一到逢年過節尤其想家。我記得,第一年,一個人在非洲過春節,真的很痛苦,孤獨、委屈。當時沒有手機,只能用座機給家裡打電話,一分鐘20塊錢,我的工資一個月才300多塊錢,打個十幾分鐘的電話,就成“月光”了。所以,打電話的時候,我都會先打好腹稿,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事情說清楚,說完趕緊掛掉。現在我還保留著通電話前打腹稿的習慣。

我在肯亞公司工作3個月後,就被派往烏乾達分公司擔任總經理,主要銷售一種乾電池產品。那時候當地市場上認可的是另外一種品牌的乾電池,我們通過正常的銷售管道完全進不去。為了打開市場,我和當地員工每天背著乾電池,走街串巷,通過這種方式再慢慢地接觸上遊的批發商。一天下來,腳上全是白泡。

辛苦總是有回報的。第一個月,我們賣出去的乾電池不到50箱,到了第二個月,銷售了大約500箱。就這樣幹了兩年,1999年底,我從國企出來,開始自己創業。

卓武和肯亞梅魯郡旅遊局局長等官員合影。

前五年,因為缺乏經驗和足夠的資金,交了不少學費。

起初做蘋果生意,把山東煙台的蘋果進口到非洲。當時,我加入了聯合國駐烏乾達維和部隊的水果供應商名單,每個月有2-3萬美元的利潤。掙了些錢之後,我就開始幻想回國買別墅、娶媳婦的生活了。

很快,幻想破滅了。有一次,在運輸蘋果的過程中,因為物流出了問題,蘋果全部爛掉了,直接損失200多萬元。最終,因為違約,也失去了維和部隊水果供應商的資格。

另外,我在烏乾達做了冷飲工廠,主要是做礦泉水和棒棒冰。因為缺乏人才和技術,產品品質沒有達到標準,被客人投訴,又失敗了。

一系列挫敗,讓我痛定思痛,也學到了一些經驗,我開始尋找抗風險能力強的行業進行投資。隨著非洲經濟的發展,建材行業非常興盛。當時東非市場沒有中國人做建材產品,例如瓷磚,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大多來自於西班牙和意大利,價格很高,一平方米的瓷磚賣到80多美元,同樣的產品在中國只賣8美元左右,利潤太空很大。

2005年到2008年,我積累了大概價值五六千萬元人民幣瓷磚的庫存。生意就這樣做了起來。

直到全球經濟危機襲來,我遭遇了最大的一次損失。2010年,我在肯亞、烏乾達、盧旺達的業務一落千丈。因為貨幣貶值、管理不善,還有市場競爭激烈等原因,損失大約上千萬元。

幸運的是,我最終堅持了下來,現在建材、家具、物流和旅遊業務都還不錯。

肯亞中華總商會向肯亞國家警務委員會捐贈辦公電腦。

在非洲做生意,雖然困難多,但是機會也多,屬於商業“藍海”,對很多人來說是逐夢之地。去非洲淘金的中國人,在蒙內鐵路建設時期大批湧入了肯亞。這條全長480公里的鐵路由中國企業承建,2014年9月開工。很多中國人就是那個時候過來的。

中國人在非洲從事的行業比較多,主要有貿易、金融、服務、工程建設等。貿易最容易受到當地人的抗議,因為會衝擊到當地小商販的生意,所以,從業者經常受到警察局、稅務局和移民局的“騷擾”。做投資、做工廠、工程承包、金融服務等行業會更好一些。

其實,肯亞的主流民意,對中國人進入本國市場是很歡迎的,特別是肯亞的精英階層,他們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共贏的,“非洲夢”和“中國夢”是相通的;當地普通老百姓也很歡迎中國商人,因為可以享受到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

現在,中國是肯亞最大的投資國和貿易國。從貿易角度講,肯亞每個家庭可能都有來自中國的產品,比如華為、OPPO、傳音手機等是非常受肯亞人民歡迎的手機品牌,人們平時使用的自行車、電熨鬥、瓷磚等也可能是來自中國的產品。

從基礎建設角度看,肯亞的南環路、蒙內鐵路,一些水利工程、房屋建設,都是中國企業承建的,這些對他們都有很大影響。從長遠來看,中肯之間的經貿合作越來越開放。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去非洲工作生活,如何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融入當地的社會,是我一直考慮的事情。

我之前在東部非洲中國總商會任副主席,希望幫助中國企業和中國人做一些事情。但是所做的還遠遠不夠。後來,我和幾個商界朋友一起籌備設立了肯亞中華總商會,2017年3月在當地掛牌。我希望在當地華人華僑遇到不公平對待的時候,能夠幫助他們發聲。

近幾年來,肯亞當局開始收緊工作簽證的發放,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去非洲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兩種因素的夾擊下,要拿到工作簽證的難度就大大提高了。這引發了一些問題。

為此,肯亞中華總商會和肯亞投資局、警察局、移民局和勞工局進行了積極溝通,積極呼籲這件事情的順利解決,希望工作簽證的發放既能夠遵守當地的法律,又能夠滿足大眾的需求。

肯亞中華總商會舉辦首屆中肯合作論壇。

我們還希望今後能夠多舉辦一些論壇,加強中肯之間的交流溝通,希望把商會的力量回饋給當地社會,比如學校、孤兒院、貧民窟等。我們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當地的公益慈善活動當中去。

下一步,我想在肯亞做一個中國文化旅遊中心,建一個中國小鎮,也希望通過總商會的努力,撮合安徽的黃山市與肯亞山所在的梅魯郡結成友好交流城市。

對我來說,非洲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真的希望中肯兩國能更好地融合交流,兩國人民能夠互敬友愛。

就大部分華僑生活而言,面臨的最大難題將是子女的教育問題。如果孩子學習當地的語言文化,恐怕失去中國的根兒。如果回國,父母就會和孩子無法一起生活。這件事情,一直讓大家很糾結,恐怕還得繼續糾結下去,希望國家可以關注到這部分人的需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