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射雕英雄傳》在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地位很難被超越?

1957年,金庸先生寫完《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兩部作品。在這兩年之前他與梁羽生及百劍堂主在《大公報》開設專欄寫武俠小說,以《書劍恩仇錄》在武俠小說界聲名鵲起。1956年他在《香港商報》連載《碧血劍》,引起熱烈反響。在完成《碧血劍》的1957年,金庸先生開始連載他武俠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問世之後引發閱讀狂潮,在香港掀起了一陣武俠熱浪,金庸先生也因此一舉奠定了武俠小說界的宗師地位。

熟知金庸武俠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金庸先生1957年的這部重要作品便是《射雕英雄傳》。為何《射雕英雄傳》一經問世便大熱,令無數讀者如癡如狂呢?

原因有兩個,一是“武”,二是“俠”。

這裡的“武”指的是武功,《射雕英雄傳》以前的武俠小說對武功的描述並不詳實,往往是弄個很有噱頭的名稱,至於個中緣故,卻是一筆帶過,所以讀者隻知很厲害,卻不知道為什麽。

比如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中的武功就很千奇百怪,看得人眼花繚亂,但這些武功有何來歷,招式又是如何,該怎麽練出來,每個階段有什麽變化卻很少提及,所以大家看過之後也許還記得這些很厲害的武功名字,深了去卻沒什麽印象。

再舉一個例子,金庸先生的武俠處女作《書劍恩仇錄》中有一門武功叫“降龍十八掌”,這是一門很厲害的少林武功,但究竟如何厲害,招式如何,主角是怎麽練的,大家幾乎都沒有什麽印象。《射雕英雄傳》中也出現了“降龍十八掌”,這次它是丐幫的武功,是幫主洪七公的絕技,後來傳給了郭靖,成為了郭靖的絕學。對於《射雕英雄傳》裡的“降龍十八掌”大家都很熟悉,對它的來歷、威力、練法都能說出個道理來。

除了“降龍十八掌”,《射雕英雄傳》中的“打狗棒法”“先天功”“彈指神通”“蛤蟆功”“一陽指”“鐵砂掌”“九陰真經”“雙手互搏”等等武功都令人印象深刻,反觀以前同樣被稱為武俠神作的《蜀山劍俠傳》,儘管不少朋友看過此書,對書中的武功神通卻難有印象。

《射雕英雄傳》中的武功為何令人印象深刻呢?原來金庸先生在小說中初步奠定了武功體系,從一場“華山論劍”開始,不僅塑造了五位武林絕世高手,更是詳盡描繪他們的代表武功,此後又將武功進行有效傳承,例如洪七公將“降龍十八掌”教給郭靖,將“打狗棒法”教給“黃蓉”,王重陽與段智興互換“先天功”和“一陽指”,“九陰真經”被搶來搶去等等,這樣由武功之間的流傳將人物相聯繫,使得武功與劇情融為一體,讀者看故事的同時便將武功也記在了心裡。《射雕英雄傳》續集《神雕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先生將武功的傳承強化,武功成了故事劇情中不可缺少的關鍵,讀者自然容易將它們記住。

《射雕英雄傳》令讀者如癡如狂的第二個原因是“俠”。

這裡的“俠”指的是人物。武俠小說主要是圍繞著武林俠客來進行劇情的展開,他們行俠仗義,快意恩仇,一舉一動都成了讀者的關注點。

然而《射雕英雄傳》以前的武俠小說儘管故事很精彩,但人物卻沒有什麽辨析度,讀者看了小說記得這個人的名字,記得他做了什麽,對於他的性格變化、喜好憎惡、內心的思想等等多方位的元素卻沒有一點印象,因為他們是為了故事而服務的,小說劇情該怎麽發展,他們便跟著轉。

《射雕英雄傳》則不一樣,金庸先生費盡心思去塑造人物而不是劇情,劇情反過來圍著人物轉。人物是什麽樣的性格喜好,他在思考什麽,他該去做的是自己該做的事,這樣一來,人物就十分立體飽滿,令人印象深刻,人物一舉一動引發的劇情故事也顯得十分合理順暢。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老頑童、裘千仞、梅超風、楊康、丘處機等等雖然是配角,但他們的故事精彩程度並不比郭靖黃蓉弱,甚至在讀者心中他們受喜愛的程度更高。

《射雕英雄傳》以後金庸先生沿襲這種寫作的風格手法,盡量以武功和人物為主,劇情故事為輔,除了個別實驗性的中短篇作品之外,大部分作品的風格都很統一。這也是為什麽《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碧血劍》、《雪山飛狐》、《鹿鼎記》等小說作品儘管知名度不比《射雕英雄傳》低,但論起在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地位,卻很難超越《射雕英雄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